張佳(新蔡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 新蔡 463500)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比較
張佳
(新蔡縣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 新蔡 463500)
目的 探討完全腹腔鏡子宮切除與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行子宮切除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行子宮切除的140例患者臨床資料,根據子宮切除方式的不同將入選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觀察組選擇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對照組選擇完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統計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區瘢痕長度、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并行統計學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07.0±38.2)mL,手術時間(58.5±10.7)min,術區瘢痕長度(2.1±0.5)cm,住院時間(8.2±1.4)d,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出現共3例,發生率4.3%,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大大降低了手術難度,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手術出血量,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婦產科;對照
隨著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發病率的居高不下,子宮切除手術在臨床選用率較高[1]。以腹腔鏡術式為代表的“微創”手術在婦產科應用廣泛,其中腹腔鏡或者腹腔鏡輔助下子宮切除術在我國基層醫院廣泛開展[2],為探討完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回顧性分析行子宮切除的14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在新蔡市人民醫院婦產科行子宮切除的14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入選標準[3]:(1)無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障礙;(2)符合第六版《婦產科學》中規定的子宮切除術的適應癥;(3)年齡20~60歲;(4)治療依從性好,支持此次調查;(5)排除腹部、盆腔手術史患者;根據子宮切除方式的不同將入選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9~60歲,平均(48.5±5.5)歲,原發病包括子宮腺肌病27例,子宮肌瘤24例,子宮內膜非典型性增生或原位癌1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7~60歲,平均(48.1±5.7)歲,原發病包括子宮腺肌病29例,子宮肌瘤23例,子宮內膜非典型性增生或原位癌1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疾病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針對本次統計均與患者及家屬本次調查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并備案。
1.2 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麻醉均由同一麻醉師操作,手術操作由本研究治療組完成。
1.2.1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第1穿刺孔常規選擇臍下0.5 cm,10 mm trocar置入后連接人工氣腹,氣腹壓力選擇14 mmHg,左下腹2、3穿刺孔,右下腹第4穿刺孔[4],采用雙極電凝分離并依次切斷卵巢固有韌帶、子宮圓韌帶,暴露子宮動靜脈,2個hamlock夾閉子宮動脈,并采用雙極電凝離斷動脈,同樣方法處理子宮靜脈。分離并切斷主韌帶、骶韌帶,舉宮器輔助下電凝鉤環形橫斷陰道穹窿,陰道取出子宮標本。經陰道可吸收線縫合陰道殘端,并鏡下適當懸吊,徹底止血,留置引流,術畢。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手術入路,置鏡、氣腹等與觀察組一致,鏡下將子宮完全切除后,鏡下縫合宮頸殘端,并適當懸吊,徹底止血,擴張第一穿刺孔,直至將子宮標本取出,留置引流,術畢。
1.3 觀察指標[5]統計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區瘢痕長度(腹部4個穿孔總和)、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區瘢痕長度、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s)
觀察指標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區瘢痕長度(cm)住院時間(d)觀察組(n=70) 58.5±10.7 107.0±38.2 2.1±0.5 8.2±1.4對照組(n=70) 68.0±12.0 112.4±53.8 6.0±0.8 9.8±1.8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共發生術后感染、盆腔粘連、腸梗阻、輸尿管損傷等并發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據2013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狀況調查結果,我國成年婦女群體子宮病變發生率高達13.5%[6]。子宮切除術作為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生殖系統腫瘤在內的多種疾患的有效方案,在臨床應用極為普遍[7]。
子宮作為重要的生殖器官,是女性的特征之一。部分女性對子宮切除存在排斥心理,一方面來自失去女性特征性器官的考慮[8],一方面來自對手術創傷的擔心。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小的手術損傷,確切的手術效果,打消了部分患者的排斥情緒。腹腔鏡是“微創”技術的代表性技術之一,腹腔鏡手術多采用2~4孔操作法,其中一個開在人體的肚臍上,避免在病人腹腔部位留下長條狀的疤痕,恢復后,僅在腹腔部位留有1~3個0.5~1厘米的線狀疤痕,創面小,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鑰匙孔”手術[9],現階段,腹腔鏡術式已廣泛用于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輔助陰式子宮切除實際上是將經陰子宮切除與腹腔鏡下子宮切除合二為一,利用腹腔鏡處理韌帶、血管的優勢[10],同時利用陰道自然腔道將子宮切除,腹部手術瘢痕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提高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除此之外,從手術并發癥上分析,子宮切除手術易造成周圍臟器、血管等的損傷,子宮韌帶較多,部分患者盆腔粘連較重,輸尿管、髂血管均為常見的損傷部分。采用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便于游離與切除子宮,腹腔鏡全程觀察游離部分,減少了周圍臟器、組織損傷的可能,降低了術后并發癥。從本次統計的結果分析,采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術后斑痕小,臨床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均能取得確切的手術效果,但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大大降低了手術難度,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手術出血量,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周桂芝.非脫垂子宮陰式子宮全切除術、氣腹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除術與開腹子宮全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醫學綜述,2013,19(3):575-576.
[2] 張先華.宮腹腔鏡聯合手術與陰式手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效果比較[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1):63-66.
[3] 楊群愛.腹腔鏡輔助陰式與腹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原位癌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刊,2015,50(3):97-99.
[4] 雷婷婷,李玉紅.宮腹腔鏡聯合手術陰式手術修補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近期療效比較[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 (8):1279-1281.
[5] 汪新妮,彭幼.陰式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切除非脫垂大型子宮的臨床比較[J].廣東醫學,2011,32 (23):3104-3106.
[6] 王燕,吳鶯,李艷麗,等.超聲消融技術與腹腔鏡下病灶剔除聯合子宮動脈阻斷術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43(2):139-141.
[7] 石少權,袁琦文,姜芳芳,等.臨時阻斷子宮血供在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間質部妊娠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 (z1):31-33.
[8] 羅岳西.腹腔鏡下子宮三角形切除術中3種方法阻斷子宮動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88-390.
[9] 俞梅,朱蘭,郎景和,等.GnRHa用于大子宮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前治療療效的前瞻性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 (8):588-591.
[10]李陽敏,羅岳西,高樹生,等.腹腔鏡下子宮三角形切除術中3種方法阻斷子宮動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 29(5):388-3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