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茂松(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放射科,江西 鷹潭 335000)
探討MR T2mapping 對OA關節軟骨退變的早期診斷價值
舒茂松
(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放射科,江西 鷹潭 335000)
目的 研究分析MR T2mapping對OA關節軟骨退變的早期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60例膝關節患者進行MRO常規序列平掃,同時進行T2mapping成像診斷,結合患者膝關節軟骨蛻變的ICRS標準進行分級,對患者膝關節內外側踝以及內側軟骨T2值測量,同時對髕軟骨外側進行測量。結果 (1)和正常組比較,輕度OA組患者和重度OA組患者的T2值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OA組患者關節軟骨的T2值和輕度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對于T2mapping圖像的顯示而言,有著均勻的軟骨信號色階結構,對于病變的位置,有著不均勻的軟骨色階信號,需要對病變處軟骨缺損狀態直接顯示。在T2值測量的同時,結合病變軟骨的T2值和正常組比較,明顯處于不斷增高的狀態,而軟骨缺損較近的一種軟骨T2值,也處于不斷增高的狀態。結論 膝關節軟骨的退變,伴隨著患者病變程度患者的T2值不斷增加。MR T2mapping對于OA關節軟骨蛻變的診斷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MR T2mapping;OA關節軟骨;退變;早期診斷
關節軟骨退變作為一種病理生理學變化,是骨關節炎常見的一種病理結構變化,臨床中常用MRI進行診斷,對骨關節炎患者的軟骨缺損部位以及骨質結構顯示。關于如何做好骨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始終是醫學關注的焦點之一[1]。本研究通過對骨關節炎患者進行MR T2mapping早期診斷,有一定的價值發現,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膝關節患者,均進行MR檢查,男32例,女28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5.1±2.3)歲。60例膝關節患者均沒有膝關節骨折以及炎性關節炎等病史,同時患者進行MRI檢查之前,并沒有較為劇烈的運動。
1.2 方法 60例膝關節患者均進行MR檢查,結合GE signal HDxt 3.0 T磁共振掃描儀進行掃描,結合常規矢狀位的形式做好冠狀位以及序列的有效掃描。而T2mapping成像過程,主要是結合8回波FSE軸位的掃描過程,對參數進行掃描,其中TR取值為100 ms,TE的取值為誒8.8 ms,層厚為4.0 mm,層間距為2 mm,掃描的時間設置為3.5 min。
1.3 評價標準 結合ICRS標準結構,并做好矢狀位的PDWI序列膝關節軟骨病的分級診斷,并采取0級、Ⅰ級、Ⅱ級以及Ⅲ級和Ⅳ級作為評價標準[2]。0級也即是正常,患者有著光滑的軟骨表面以及均勻的信號,軟骨的下骨信號沒有異常。Ⅰ級主要是患者有著光滑的軟骨表面,同時軟骨的下骨伴有局部的高信號結構。Ⅱ級主要是軟骨的表面出現一種局部缺損狀態,并在軟骨全層的1/2處的位置。Ⅲ級主要是軟骨缺損深度較大。Ⅳ級患者軟骨處于全層缺損的狀態,可以逐漸剝脫,把那個裸露軟骨下骨。0級患者為正常組,OA輕度組為Ⅰ~Ⅱ級;OA重度組為Ⅲ~Ⅳ級。再結合GE ADW 4.5工作站對圖像處理,并結合FUnctool軟件包,將T2mapping色階圖生成,做好股骨內側踝以及髕骨內T2值的測量,在結合矢狀位的序列結構,做好參照比較工作。測量的時候盡可能的將圖像放大,并將關節液逐漸避開,結合軟骨下骨結構,對軟骨全層結構避開。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關節軟骨T2值測量結果的比較 正常組有20例膝關節患者,輕度OA組有20例膝關節患者,重度OA組有20例膝關節患者,和正常組比較,輕度OA組患者和重度OA組患者的T2值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OA組患者關節軟骨的T2值和輕度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3組患者關節軟骨T2值測量結果的比較(ms)
2.2 T2mapping圖顯示結果 對于T2mapping圖像的顯示而言,有著均勻的軟骨信號色階結構,對于病變的位置,有著不均勻的軟骨色階信號,需要對病變處軟骨缺損狀態直接顯示。在T2值測量的同時,結合病變軟骨的T2值和正常組比較,明顯處于不斷增高的狀態,而軟骨缺損較近的一種軟骨T2值,也處于不斷增高的狀態。見圖1。
吳昆華等[3]的研究表明T2mapping成像過程,主要是結合多回波序列測量組織的一種T2值進行分析,結合軟骨MR生理成像技術,結合各向異性以及水分子含量特征,直接影響著患者軟骨T2值的情況,同時也和蛋白多糖的含量有著直接的關聯。關于關節軟骨損傷而言,主要是結合細胞外基質的合成情況,做好分解失衡的分析,在軟骨表面膠原結構破壞過程,對膠原纖維的一種排列方式進行綜合分析,并增加了軟骨的摩擦面積,增加了水分的通透性。呂英茹等[4]關于不同年齡段膝關節軟骨T2弛豫時間測量及臨床意義的初步探討中表明,軟骨T2值處于不斷升高的過程,結合蛋白多糖的基本合成過程,將軟骨的負重能力逐漸削弱,并使得軟骨表面有著纖維化的特征,增加了軟骨表面的一種裂縫形成過程,軟骨不僅僅不斷變薄,同時實際的體積也處于不斷縮小的過程[5]。對于本研究而言,和正常組比較,輕度OA組患者和重度OA組患者的T2值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OA組患者關節軟骨的T2值和輕度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膝關節軟骨的退變,伴隨著患者病變程度患者的T2值不斷增加。

圖1 T2mapping圖顯示結果
臨床關于膝關節T2mapping的研究,主要是結合膝關節X線平片的基本結構,在OA嚴重程度分級評估的同時,結合OA臨床診斷應用過程,做好臨床的有效評估[6]。這種OA評估過程不同于X線平面結構,需要對膝關節軟骨直接顯示。關于OA早期診斷階段,難以結合形象學的基本特征結構,并增加T2值的多種結構。在形態學變化特征的分析過程,結合矢狀位的一種PAWI圖像的結構,對關節軟骨病變進行觀察,結合關節軟骨修復協會的一種ICRS的基本標準,進而對軟骨部位T2值進行測量,有著較好的效果。T2mapping圖像的分析過程,僅僅結合軟骨信號的色階差異進行判斷,進而將軟骨T2值的實際分布特征直接顯示。在常規序列下的一種膝關節軟骨病變特征分析的過程,保證喲組合均勻的軟骨色階。本研究中的研究,T2mapping圖像有著均勻的軟骨信號色階結構,對于病變的位置,有著不均勻的軟骨色階信號,需要對病變處軟骨缺損狀態直接顯示。在T2值測量的同時,結合病變軟骨的T2值和正常組比較,明顯處于不斷增高的狀態,而軟骨缺損較近的一種軟骨T2值,也處于不斷增高的狀態。但本研究的進行,有著較少的樣本含量,缺乏病理組織學的證實,僅僅結合相關技術對關節軟骨進行評價,在成像技術的聯合應用下,需要將診斷的重復性提高,同時也要將診斷的準確性提高。
綜上所述,膝關節軟骨的退變,伴隨著患者病變程度患者的T2值不斷增加。MR T2mapping對于OA關節軟骨蛻變的診斷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之平,吳偉,廖國政,等.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4,20(1):46-49.
[2] 李智慧,周海宇,奚小冰,等.正常青年人動態負荷下膝關節軟骨磁共振T2時間的定量研究[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3,19(6):532-536.
[3] 吳昆華,王天朝,梁虹,等.3.0T磁共振不同成像技術對膝關節軟骨顯示對比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2(6):1010-1013.
[4] 呂英茹,陳爽,蔣勝洪,等.不同年齡段膝關節軟骨T2弛豫時間測量及臨床意義的初步探討[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 (8):1170-1173.
[5] 龍斌,董進,宋少輝,等.3.0T MRI T2-mapping成像對膝關節軟骨退變的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1): 90-91,105.
[6] 熊艷林,楊力,郭光云,等.復發性多軟骨炎1例病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當代醫學,2014,20(24):89-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