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耀平(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腎內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老年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評價分析
鮑耀平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腎內科,湖北 孝感 432000)
目的 探究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方法 擇取82例老年尿毒癥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對所有患者實施信封隨機分組方案,常規(guī)組患者41例,采取一般護理方法,實驗組患者41例,采取綜合護理方案,對比兩組護理方法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 實驗組尿毒癥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4.63%,常規(guī)組發(fā)生率為34.15%,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尿毒癥患者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方案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推薦采納。
老年;尿毒癥;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
對尿毒癥患者來說,尿毒癥為多種腎功能損傷疾病的終末期表現,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血液透析方案實現臨床治療,其中血液透析誘導期即為血液透析初期,需要2~3周時間使得患者尿毒癥狀態(tài)逐漸過渡至平穩(wěn)的狀態(tài)。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人群發(fā)生尿毒癥的概率逐漸增高,考慮到老年人群常常合并有多種疾病,將使得老年患者的耐受性有所降低,并伴有多種臨床并發(fā)癥[1]。一旦在疾病透析階段出現不良反應情況將加重患者不良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治療。為此,在此期間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關研究顯示,對老年尿毒癥患者來說,進行血液透析期間給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可使得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得到明顯的下降,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為此,本次研究將82例尿毒癥患者納入實驗研究,現將相關資料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擇取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尿毒癥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過臨床常規(guī)診斷后疾病被確診,均符合尿毒癥疾病的判定標準。醫(y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同其詳細講解了本次實驗的目的、方法、意義等,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納入本次實驗研究。
依照信封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兩組,每組41例。常規(guī)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65~78歲,平均年齡(71.23±3.06)歲;16例為原發(fā)性高血壓腎病,10例為慢性腎炎,10例為糖尿病腎病,5例為多囊腎。實驗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64~77歲,平均年齡(71.46±3.13)歲;17例為原發(fā)性高血壓腎病,11例為慢性腎炎,9例為糖尿病腎病,4例為多囊腎。將兩組尿毒癥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均衡性分析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可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經倫理認證,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采取一般護理措施。給予碳酸氫鈉作為透析液進行血液透析,并給予頸內靜脈置管或者股靜脈置管方案,初期血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60 mL左右,并逐漸提高至每分鐘220 mL左右,在此期間給予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等。
1.2.2 實驗組 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內容包括:誘導透析前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告知患者與家屬相關的健康知識、注意事項,依據透析前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透析中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記錄,做好心電監(jiān)護、床邊監(jiān)護等,一旦出現不良反應便于及時進行處理;透析后應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利于疾病的改善,對患者呼吸、脈搏等進行嚴密的觀察,給予患者合理的飲食指導等。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老年尿毒癥患者護理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低血壓、心律失常、失衡綜合征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相關數據均記錄至SPSS19.0的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用百分比、率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尿毒癥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3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老年尿毒癥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且近些年來該類疾病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并伴有多種合并癥,導致出現許多死亡病例。目前臨床上對該類疾病患者主要采取透析治療方案,但由于老年患者初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出現不耐受情況的概率較高,且許多老年患者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導致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讓該類疾病患者安全度過誘導期成為了臨床工作者十分關注的話題。本次研究對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現將相關護理內容歸納如下。
3.1 誘導透析前 全面了解并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包括體征、原發(fā)疾病、現有病史、有無出血征兆等,同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相關的健康知識、血液透析時的注意事項等,同患者及其家屬介紹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等的基本情況,緩解患者陌生與恐懼感等。依據患者實際心理狀態(tài)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較為低下,由此會出現恐懼、煩躁、抑郁等多種不良情緒,導致患者依從性明顯降低,為此,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充分的關心與鼓勵,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依從性[2]。
3.2 誘導透析中 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在血液透析時容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因此可進行心電監(jiān)護、床邊監(jiān)護等,一旦出現不良情況便于及時對癥處理;由于該類疾病患者血管較脆弱,因此,應盡量保證一次穿刺成功,并選擇合適的位置置管;逐漸增加血液透析血流量,初次透析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并逐漸增加至透析4小時;對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每天應透析1次,每次透析時間控制在2小時左右,并保持10~14天的誘導期[3];進行透析時可選擇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防止患者將尿素氮與肌酐過快清除,出現機體失衡情況,引發(fā)惡心、嘔吐等。
3.3 誘導透析后 許多患者初次透析后心理波動較大,不愿再次進行血液透析。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初次接受血液透析后會幫助患者改善病情,增加患者對血液透析的信心與勇氣;若患者靜脈置管后應給予紗布進行包扎固定,以防出現感染情況,透析結束后起身應緩慢,以防出現體位低血壓情況[6;血液透析后及時對患者呼吸、脈搏等情況進行嚴密觀察,以防出現失衡綜合征;透析時告知患者注意日常飲食,每天攝入蛋白量控制在0.5~1.0g/kg之間,并逐漸增加至每天1.2~1.5g/kg,控制每天鹽分的攝入,保持低鹽飲食,每天少飲水,攝取充足的熱量與維生素等。
因此,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對老年尿毒癥患者采取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方案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臨床應推廣使用。
[1] 莫國華,韋麗玲,李家蓮,等.老年尿毒癥患者行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42-43.
[2] 陳連景.探討老年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措施[J].吉林醫(yī)學,2013,34(30):6359-6359.
[3] 周愛俠.對行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癥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23):69-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