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學院 法學院與知識產權學院 李國洋
我國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
中原工學院 法學院與知識產權學院 李國洋


服裝設計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產物。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服裝設計的效果圖、結構圖和服裝設計的成衣樣式更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樣式以及更大的商業契機。服裝的設計有很多細節需要設計師們仔細關注,包括設計的美化效果、服裝設計的市場以及材料的要求。服裝的設計不僅是要求設計思路的創造,而且也對服裝設計的整體布局有很高的標準。同時也可以看出,設計是指設計者把自身的設計思想完整地表達出來的一種行為。綜合以上內容可知,服裝設計的整個過程就是服裝設計者的智力勞動成果,應該受到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服裝設計的過程是一個服裝設計自身的表達過程,實現了服裝設計者內心的復雜想法向現實表達的一個過程。主要包括幾個過程:
第一,服裝款式設計階段,即“設計者通過形象和立體思維,全方位設想服裝款式與造型,并以此為基礎繪制草圖。這個草圖即服裝設計效果圖”。
第二,服裝結構設計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設計服裝樣式的結構與形式,如衣片、規格、尺寸等,從而產生服裝結構圖”。
第三,服裝工藝設計階段,該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工業化生產,主要包括縫制工藝、操作流程、輔料選用等內容與程序”。
第四,服裝樣品制作階段,即根據上述三個步驟的要求,選取合適的材料,通過特定的裁剪和縫制工藝最終制成成衣。
我國現行服裝設計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在我國,很多學者就一些關于服裝設計侵權案例中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途徑展開了討論,學者樓佳蓉于2002年發表在知識產權期刊中的《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之法律初探——從中國服裝設計第一案談起》中就談到,服裝設計應該受到著作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法的保護,以及把商標法的保護作為一個次要的保護途徑使用。追溯到1998年,學者郭蓓溦在知識產權期刊中發表的《淺談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態度也是一樣,都是強調應該從知識產權的三個基本途徑進行保護。本文主要從著作權保護和專利法的外觀設計作比較為著手,并從中提出本文的建議。
服裝設計的著作權保護。服裝設計是設計師根據內心的想法和創意來進行的智力勞動,展現了服裝設計者的智力勞動成果,應該說這些服裝設計是具有《著作權法》上強調的藝術性和獨創性。雖然我國《著作權法》沒有明確指定服裝設計是《著作權法》受保護的客體,但《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美術作品是屬于作品范圍,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美術作品是指由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具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對于那些設計有新穎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同時是設計者原創的作品,在設計完成之時便可以得到著作權的保護。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權利人的著作權是由權利人的作品的完成之時產生,無需進行登記注冊。如果服裝設計需要由著作權進行保護,那么就需要完善以下兩點的不足:一是在我國著作權法采用自動保護原則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國的著作權的權利人自我保護意識較差,沒有在作品完成之后及時將作品公之于眾,導致在后期維權中處于舉證艱難的尷尬時期;二是著作權的權利人在運用著作權進行保護時,只能禁止他人或者其他組織進行抄襲模仿,無法禁止他人在有證據證明自身是通過獨立完成的與原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情形。故服裝設計的著作權在很大程度上都無法進行全面的保護。
服裝設計的外觀設計保護。專利保護是對發明創造最為有效的保護方式。我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綜上可知,服裝設計是屬于外觀設計。我國《專利法》第二條同時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合于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不屬于現有設計;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外觀設計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告的專利文件中?!碑斠豢罘b設計符合實用性強、設計新穎的條件,且適于工業生產時,就可以通過申請獲得外觀設計權利,從而得到我國專利權的保護。
我國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比較。通過以上兩種保護方式的比較,可以知道我國服裝設計的著作權保護和專利權的外觀設計保護有很大的差別,并可以從中可以知道這兩種保護模式在服裝設計的保護中存在以下幾點不足的地方:
知識產權保護在服裝設計中失去了時效性的保護效果。一個服裝設計的好與壞,是根據其受到大眾市場的認可度來決定的。不管是著作權還是外觀設計,都沒有很好地保護服裝設計的時效性,失去了保護的根本意義。這樣的維權即沒有效果同時也是在浪費司法資源,給社會形成一個效率低下的市場環境。
服裝設計的權利人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維權意識低下?,F今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意圖,主要是盈利為主,在設計完服裝效果圖之后就把服裝設計交給一些服裝生產廠商,就不再關心其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這就造成了服裝賣場里不同品牌屢屢“撞衫”,明星們的“山寨禮服”大同小異。知識產權保護服裝設計的主體沒有自己的維權意識,再多的法律制度也就是形式的設計,也沒有其實際上的作用。
服裝設計的著作權和外觀設計保護力度不均勻。著作權法由于獨創性原則的規定,著作權的權利人在運用著作權進行保護時,只能禁止他人或者其他組織進行抄襲模仿,無法禁止他人在有證據證明自身是通過獨立完成的與原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情形。而專利法中由于外觀設計獨占性、排他性的規定,服裝設計的外觀設計保護有利于合法排除他人為營利而進行的抄襲模仿,保證設計者生產者的合法權益和利益。
從上述的簡述可以知道,服裝設計的著作權雖然可以較為及時地保護設計者的權力,但不能排除他人在有證據證明自身是獨立完成的相關服裝設計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權利。而專利權的外觀設計,由于其保護力度與著作權的保護力度不平衡,導致了服裝設計在一個時間段內有沒有其他的創新點,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相同或者類似的服裝設計作品,完成喪失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所以,我國服裝設計不能單純地以著作權和外觀設計為主要知識產權保護途徑進行保護,以下便是本文提出的關于完善我國服裝設計中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為服裝設計者提供一個可行的、明確的知識產權保護途徑。著作權和外觀設計這兩種對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理論上都是可行的,但是對于一個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和新穎性的服裝設計,這就難免會失去保護的意義。在一個設計者完成其服裝設計時,應該在讓服裝設計者在申請外觀設計保護的同時,第一時間到相應的著作權管理機構進行登記,完成實實在在的著作權保護。而在完成服裝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的時候,對其自己的服裝設計進行了雙重保護,這才是一個可行的、明確的知識產權保護途徑。
成立服裝設計著作權協會。對于完善我國服裝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議,如果說是統一對服裝設計者進行統一的培訓,是完全不現實的建議。而根據《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集體管理是指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經權利人授權,集中行使權利人有關權利并以自己名義進行相關活動。從著作權集體管理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國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協會與1992年12月17日共同成立的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直到現在,音樂的創作人仍然受益于此集體協會,得到的等多的創作幫助以及權力保護。反觀服裝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多年來一直徘徊在知識產權基本方式的保護模式之下,沒有一個集體性質的權利保護組織,導致了服裝設計的保護力度不足,影響了設計者乃至大眾的權利利益。
由此,政府理應依照法規成立一個服裝設計著作權協會,這也是針對提高服裝設計者們維權意識不高的一個可行性解決方法,也是解決服裝設計著作權和外觀設計保護力度不平衡的有效途徑。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由著作權人為了實現其意志和合法權益所創設的自治性組織。由此可知,服裝設計著作權協會是由服裝設計者們為了實現其意志和合法權益所創設的自治性組織。
服裝設計著作權協會可以通過一些積極的方式手段保護權利人的權利和利益。在服裝設計完成之時,只要是協會中的設計師,便可以以組織的方式進行對作品的及時性保護,以免造成服裝設計失去其自身的時效性。對于服裝設計著作權協會的建立,可以說是服裝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突破性舉措,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服裝設計者的權利保護提供一個更加有效、可行的保障。所以,成立一個服裝設計著作權協會,可以提高服裝設計的保護力度,盡可能讓服裝設計得到更多的知識產權保護。
服裝設計著作權協會的產生與發展,是當今服裝設計界應該著手去實施的事情,只有擁有一個好的社會性質的集體管理,才能在服裝設計中保護設計者們自己的權利和利益,在此過程中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市場氛圍,并在一個集體的平臺中表達自己的意志,形成一個更加完善與健康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