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兒++超偉
一個春意盎然的午后,老王抱著孩子在小區院里曬太陽。眼看著三五成群的隊伍一撥接一撥,這是房產中介和他們的客戶。自打過了春節,老王經常在小區門口、電梯里見到他們的身影,但像今天如集會一般,竟突然來了好幾十人還是新景兒。“哥,您看房子嗎?”老王一看,說話的是一位閑等業主無聊、臨時招攬客戶的中介,“咱們小區新出的一套,正規一室一廳。業主那邊已經簽了,著急用錢,450萬首付才需要150萬,就當做個小投資唄。”老王心里發笑:“說得好像150萬跟掏150塊似的。”但等他第二天在網上搜索這套剛剛上架、連照片都沒有的50平一居時,發現已經下架了。
據悉,2017年春節過后,北京樓市回暖,二手房交易甚至一度出現房價與交易量齊飛的現象。對此北京3月17日出臺了“認房又認貸”的限購政策,進一步提高二套房貸款首付款比例,最長貸款年限不超過25年,企業購買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滿3年及以上。房產新政被稱為北京歷史上“最嚴限購”。然而就在3月17日同一天,北京全市共完成二手住宅網簽1497套,較前一日增加近40%,創2016年9月30日以來單日網簽量的新高。
糾結:先買房還是先賣房
又一個所謂的史上 “最嚴限購令”,給樓市剛躥起的火苗降了溫。新的限購令最過嚴厲之處無非是“認房又認貸”,即購房人即使名下無房,但有房貸記錄,購房也算作第二套房處理,購第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60%。要說60%以上的首付,傷得最深的恐怕是炒房投機者,而對新婚或家有二娃需要改善住房的家庭來說,60%并沒有顯得那么夸張,畢竟改善住房的家庭本身就有房,不過是想換一個面積更大些抑或年頭更新些的房子。那么第一個的問題就來了——改善性購房,究竟是先賣自己的房子,還是先買別人的房子呢?
關于這兩種選擇,許多人都有慘痛的經歷可以訴說。例如筆者一位朋友的父母,先賣了自己的兩處房產,準備合二為一換一所大房子住,但因為賣的兩處房產交易周期過長,他們買的房子遲遲沒有過戶,結果房價大漲遠遠超過了違約金的數額,最后業主甘愿交違約金,房子不賣了。我的另一位心有不平的朋友,在自己心儀的房子的購房合同上簽了名后,他打算賣掉的房子卻遲遲無人問津,眼看時間要過了合同的交易期限,他不得不將房子以低于同小區成交均價很多的方式出售。他那些天見到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一輛30萬的車說沒就沒啦!”
那么房子到底是該先買還是先賣呢?李總在北京某家房地產公司供職,有著近20年的工作經驗。對于購房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李總提出了解決辦法:先買房還是先賣房,購房者不能盲目決定,需要客觀地分析當前房屋交易市場形勢。李總介紹,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首先,“房市”處于活躍期,也就是房屋交易量大,交易價格處于猛漲態勢。在這種情況下,購房者應該先買房再賣房。因為處于“房市”活躍期時,房屋價格每日波動較大,購房者若不及時買下心儀的房屋,很有可能會錯過買房最佳時期。李總就曾遇到過,買賣雙方在談攏價格的情況下,賣房隔天簽合同時,臨時漲價一二十萬的情況。
其次,“房市”處于平穩期。這個時機的房屋成交量相對穩定,房屋價格波動不明顯,因此對于買賣雙方來說,所承擔的風險都相對較小,買房者在挑選到心儀的房屋后,最好不要猶豫,盡快著手購買或者遇到合適買家就及時出售。

買一所心儀的房子,太難了
最后,“房市”處于下降期,買賣雙方對于市場來說都處于觀望狀態,此時可以先賣掉手頭的房屋,再進行購買。當賣掉房屋后,最好在一個月內確定好要買房屋的價格,謹防挑房時間拉扯過長,錯過低價買入的最好時機。
李總的建議清楚明白。但事實上,買賣房子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你也很難用一種理論放之其間皆準。例如說在北京,樓市處于下降期的情況幾乎沒有,頂多經歷一段冰凍期。更多的時候,房價總是以各種正角度,不停地上漲。簽了賣房合同的,手里攥著大把現鈔生怕貶值,趕緊找房子買;簽了買房合同的,則怕自己的房子賣不掉或者原業主違約。
事實上在置換房屋的過程中,把風險降到最低的理想狀態,是買房合同與賣房合同在同一天簽完。但因為房屋買賣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所以同一天簽兩份合同幾乎不可能,只能說簽這兩份合同的時間點,距離越近風險越小。
然后我們可以進一步找到問題的核心——你有多喜歡你要買的房子,特別房子是你自己用來住而不是僅僅作為投資。位置、面積、戶型、朝向、價格、裝修、車位、樓齡、小區環境、房子有沒有擔保和抵押、原業主的人品怎樣、原業主的戶口情況、同戶型一年交易過幾套,甚至樓上樓下住的什么人等,你都要考慮清楚。如果你已經賣了房子,你不能因為買房子一時著急忽略以上問題,因為那樣你很可能買了一套升值潛力低,極不好住并且將來不好出手的房子。另一方面,如果你還沒有賣掉自己的房子,那你所要考慮的不僅有以上問題,還得考慮你有多心儀你要買的房子,因為一旦決定購買,簽了合同,你就很有可能為了湊首付,要低于小區平均交易價賣掉現有的房子,這值不值得?你得想清楚,而且得快點想。因為當你對一套房子心動的時候,互聯網上不知已有多少人對它心動、躍躍欲試了,好房子永遠是不等人的。
買房,先明確自身需求
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買房過程中,購房者不僅需要支付房子本身恐怖的價格,還要為契稅、公共維修基金、印花稅、房本工本費等等各種稅費買單。因此,買房人在購房過程中,相對于賣房者來說,所承受的壓力和承擔的風險更大一些。那么買房人在買房過程中究竟該如何繞開陷阱、規避風險呢?
“我遇到很多購房者,選房時恨不得每根神經都緊繃起來,有時看了十幾套房,都拿不定主意買哪套。”某知名房產中介公司店長小孫說。其實過多的挑選房屋并不能給買家帶來更多實惠,相反會錯過好的時機。2016年,小孫帶著一名女購房者看房子,第一次帶她看了3套房子,“因為她并沒有提出對房屋的具體要求,因此我們帶她看的房子都是我們主推的戶型。”小孫說。誰知這只是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小孫又多次帶女買家及其家人挑選各種戶型:“其實,那個月是北京房價的低谷,盡管我一再追問,可女買家始終沒有明確購房的目標。”又過了一段時間,北京房價再一次上漲,而此時的女買家手頭上的錢已經不夠那個地段房屋的首付了。
購房者只要把握自身需求,便可以較為輕松地挑選自己心儀的房屋。小孫總結道:首先,核算自己手頭資金。很多買家總抱著物超所值的幻想,等著便宜房子的出現,但往往都會錯過最佳時機。“只要手頭的錢能夠支付心儀房子的首付,就不要猶豫。”小孫提醒道,其次,要考慮自己購買房屋的用途,“有人買房是給老人買,所以需要挑選樓層低,采光好的;有人買房是給孩子上學準備,因此就挑選學區房;還有的是要改善居住環境,因此會挑房子的物業好、環境優雅的等等。”這些都是買家的自身需求,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就更容易挑選房屋。最后一點,小孫說:“很多買家會忽視自己的征信情況,這對于買房者也是很重要的。”他就曾遇到過,因為買家信用卡在過去的兩年內,逾期超過了7次,使得公積金貸款不能貸出滿額,買房不得不中途停止,不僅賠了一部分違約款項,還錯過了心儀的房子。小孫介紹說,只要把上面三種條件考慮清楚,目標明確了,挑房數量不需要太多,一般控制在5套以內;選房時間也不用花太長時間,一般在一個月以內比較合適。看房時間上盡量多次、不同時間段看房,而其中一定要有一次早晨看房,早晨是一天中陽光最弱的時候。
看房,要有懷疑精神
在看房、挑房這方面,小孫說得在情在理,好房不等人,要買得抓緊。但筆者還要提個醒:小孫是房產中介經紀人,也是本篇文章的被訪人,他提出的建議是為了幫我把文章寫好,但其他房產中介經紀人,在帶您看房時說的話語,您可要三思而后行。畢竟他們的最終目的不是讓您躲避陷阱、買到心儀的房子,而是讓您盡快把買房合同簽了,他們好拿中介費!我的許多朋友都在這上吃過虧。例如老馬在與中介看一套二層的商品房時提出,總感覺二層的房子不夠安全,擔心晚上會有小偷從窗戶爬進來。兩位中介立刻回答老馬:“這您完全不用擔心,小區有24小時安保和監控,非常安全。”
“但我回家后發現車被劃了,我那車就停在看房的二層樓樓底下,我找到小區物業打算看一下監控錄像,物業說我們沒有監控。你說這些中介是不是張口就來!”老馬現在說起來心里的火都沒消。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例如筆者曾經在看房時與中介咨詢小區停車的問題,中介的回答是小區的停車很方便,包年只要1500元。但筆者留了個心眼,專門去問了一下物業。回答是,沒錯,包年1500元,而小區住戶多,停車需求大,但小區的停車位有限,每年停車位都要搖號配發。搖不中只能停在小區外的街邊上,街邊每月的停車費是600元!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房產中介經紀人都受過專業的培訓。他們常常將房子的優點夸得讓人心花怒放,缺點則輕描淡寫,讓人覺得不足為慮。所以您看房子必須抱有偉大哲人的懷疑精神,而且您還得有買賣房屋的專業知識。因為您得明白,這些房產經紀人所受的專業培訓,顯然以營銷培訓為主,至于買賣房屋的專業知識,恐怕是死記硬背的多,要說經驗的豐富,肯定是因人而異的。
我可以隨便舉一個例子,我的發小老高,曾經以公積金貸款的方式買了一套二手房。合同都簽好了,首付款也交了,可走到申請公積金貸款這一步時,老高和中介才發現,他繳的公積金是市管的,他愛人繳的公積金是國管的,兩口子不能一起申請公積金貸款,只能一方申請,申請貸款的總額因此從120萬銳減到70多萬。要知道公積金貸款的利息是最低的,老高不想放棄,就想采用組合貸的形式。但原業主不樂意了,組合貸的交易周期保守地說要延長兩個月,原業主著急用錢,延長兩個月就是違約了。
老高一下變得非常被動,最后不得不采用純商貸的方式,月供一下比原來多了1000多元。這一個月1000多元對于工薪階層來說,也不是大風能刮來的。他生氣就氣在他們不可能知道的問題,你房產中介竟然也不知道,不能在簽合同的時候提個醒。否則,若老高事先知道,就可以在簽合同時與原業主商討組合貸的可能,抑或采用純商貸的方式,讓原業主在房價上再給一些優惠。
購房合同,再厚也要看完
在房子挑好后,就該到了簽合同的步驟了。購買新房的人,一定有這樣的經歷,比兩個手掌落在一起還要厚的合同擺在面前,簽字都要花上小半天工夫,更別說把里面的內容看明白了。小孫說:“看懂里面內容其實并不難,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
首先,提出將售樓廣告的確切內容寫進購房合同,以此核實該廣告內容的真假;其次,查看預售項目是否與銷售樓盤名稱相符,所購房屋是否在預售范圍內;再次,下定金時,合同中應明確寫明房屋具體位置、面積、價格,簽正式買賣合同時間,定金數額和交付時間,定金返還形式。另外,合同中明確所購房屋的物理狀況:如毛坯房還是全裝修房、土地來源、房屋基本情況,包括套內、建筑、公攤面積、高度等約定。最后,要看“兩書”,這是開發商在竣工驗收合格時,通知購房者入住之后提供的兩份法律文件,第一份是住宅質量保證書,第二份是住宅使用說明書。
如果你買的是一套二手房,在簽合同時更要夾著十二分小心。特別是合同里有一項:放棄資金監管的數額。資金監管,又稱為第三方監管,主要用于房地產交易,是指買家不把房款直接交付給賣家,而是讓資金處于透明的第三方監管下。形象地說,資金監管就相當于我們在網購時用的“支付寶”,一個是貨到了才付款,一個是房子過戶了房款才到賣家手里。

房產熱催生新的樓盤拔地而起
但在房產交易中,仍有一部分錢在資金監管之外的,例如買房人交的定金通常為10萬元,是直接打給賣方的。由于賣方經常需要將資金監管的首付款提前取出(通常為了償還房子的抵押貸款或者相關債務),在提取過程中,賣方需要向第三方監管機構支付一定百分比的手續費,因為房價較高,手續費也動輒數萬元,因此賣方當然希望買方放棄資金監管的數額越多越好。但作為買方的您一定要有所控制,通常來說放棄資金監管的數額,不應超過有關部門規定的50萬元,并且放棄監管的數額越低風險越小。
另外在簽二手房合同時,還要注意房子相關設備的交接。最好在簽合同時就一一交接清楚,每一樣都落在合同的文字里。空調、馬桶、家具等還要不要?不要嫌麻煩,也不要僅聽中介或者賣房人說的,以后可以在補充協議中寫明就避而不談。因為這很可能給之后扯皮埋下隱患。
事實上,買二手房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購新房子多得多。房產中介小孫說,首先,要注意賣方產權的完整性,產權證上是否有共有權人;房主與賣房人是否為同一人,必要時可以到房管部門查詢產權證的真實性,以及產權來源和產權記錄;如果房子有共有權人,則后續簽約等流程,需所有共有權人全部到場。其次,二手房的結構通常比較復雜,有些房子還經過多次改造,看房時詳細考察房屋的結構情況,了解房屋有無破壞結構的裝修,有無私搭、改建造成主體結構損壞等隱患。同樣也需要了解房屋的建成年代,房齡的大小影響貸款年限長短。再次,注意房屋采光。影響房屋采光的因素包括樓間距、朝向、樓層、面寬及進深等。實地看房時,如果不能遇到戶型好的房子,在朝向上盡量挑東不挑西,有建筑物遮擋時樓層挑中不挑高,不挑外立面凸起的房子。另外,注意房屋質量,重點檢查電、水、熱管道最密集的衛生間。底層房屋還要注意返水情況,包括馬桶返水,否則可能會造成異味和管道堵塞。最后,不要忘記察看房屋周邊環境。二手房一般位于市區地帶,建筑密度大,周邊環境已經形成多年,一般較難改變。所以要注意房屋周圍有無污染源,如噪音、有害氣體、水污染等,以及房屋周圍環境、小區物業安保等方面的情況,以免入住后影響居住舒適度。
賣房不可忽視的問題
盡管,現在的“房市”是賣方市場,房屋價格更多地由賣房人說了算,但對于準備換房的賣房人來說,既想房價上符合自己心理價位,同時又希望及時地賣出房屋,做到這些其實并不容易。那么,賣房者究竟需要考慮哪些方面,才能不會錯過最佳賣房時機?
買家貸款周期的長短影響賣房者置換
人們常說:貪小便宜,吃大虧。在賣房子的時候,賣家特別希望自己房子的價格能夠比市場的價格高一些,這樣可以多賺一些。但,房產中介經紀人小禹說:“忽視賣房時的其他因素,只看房價,很容易承擔大風險。”其中,最需要謹慎考慮的是買家的購買周期。
買房者多數都會貸款買房,但不同的貸款種類,所需批貸的時間各不相同,這其中批貸用時最短的為商業貸款,其次是公積金貸款和商業、公積金混合貸款。“批貸時間越短,賣家越早拿到錢,自己所承擔的風險越小。”小禹說。
2012年,小禹就曾遇到這樣一位置換房屋的賣家。買賣雙方經過多次協商,買家同意了賣房者高于當時的市場價格5萬塊錢的售價,但買家提出公積金貸款,可以節省一部分貸款利息。賣家雖然知道公積金貸款的批貸時間較長,但他算了一下拿到全款的時間,正好可以完成置換交易,于是便同意了要求。但萬沒想到,買家的批貸出了一些問題,賣家并未如約拿到買家的錢。而此時,賣家面臨著置換房屋主人的催繳。最后,買家貸款出現問題,嚴重影響了賣家的置換,雖然得到了買家的一部分賠償,但賣家沒能買下最心儀的房子。“置換房屋的賣家,更要注意買家的貸款周期,因為他們面臨著買家和置換房屋賣家的雙重風險。”小禹提醒道。
買家性格會影響賣房過程是否順利進行
“賣房者不僅要看購房者提出的價格,還要看這個人的性格。”小禹說道,“遇到太猶豫的購房者,在房屋交割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麻煩。”購買房屋,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從雙方談好價格、簽訂合同,再到評估房屋、辦理房屋過戶手續,到最后拿到尾款、進行物業交割,整個購房過程短則需要三四個月,長則需要多半年。在這過程中,買賣雙方很容易因為某些小事影響彼此的印象。豁達、爽快的買家不會在意小事,但有些較真、執拗的買家就很容易與賣家產生矛盾,從而影響賣房過程。
2015年年底,小禹帶著一對老夫婦看了一套一層南北朝向的小三居,兩位老人對于房屋狀況很滿意,于是約房主協商價格。“雙方從下午6點鐘開始談價格,一直談到晚上將近12點鐘,最后老夫婦同意全款支付,但要求賣家盡快騰房。”小禹講述道,但由于各自原因,雙方沒有約定具體的騰房日子。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賣家收到了老夫婦轉過來的全部房款,“收款那日離過春節還有一周左右的時間,老夫婦要求賣家三天內騰房。”小禹說自己也沒想到老夫婦這么著急住進來,賣家找到小禹進行抱怨,希望老人可以換位思考多容些日子。原本他們想在老房子里過完春節再離開,可迫于兩位老人咄咄逼人的態度,賣家只好倉促搬家。“最后物業交割時,買賣雙方互不搭理,弄得當時場面非常尷尬。”小禹回憶說。
切莫忽略房屋中介資質 為賣房留有隱患
“任何行業里,從業者水平有高低,公司也有好壞,房屋中介公司也一樣。”小禹感慨道。賣方大多數情況下會通過中介公司予以掛牌出售。賣方在掛牌時除明確掛牌價格外,還應明確委托方式和掛牌期限。此外,有些資質不好的中介公司,往往自行或者讓自己的中介人員先付定金把房子定下來,簽訂獨家售賣合同,以保證賣家房屋可以最先賣出,相當于把賣家拴在了自己的中介公司,間接地將賣家房屋推廣的渠道變窄了。所以,賣方不要輕易收取中介的定金。
另外,小禹提醒到,有些中介公司,常常在二手房市場里損害賣房人的利益。二手房交易流程進行到議價過程的時候,中介公司找到客戶后會同賣方議價。如賣方接受購買條件,則從中介處簽收定金。但很多資質不好的中介公司會要求保管該定金,賣方對此要慎重。房子賣了,定金轉為傭金倒也算了,就怕買方毀約,賣方還沒收定金時,中介公司卻要求分賣方一杯羹。

簽購房合同,要逐字逐句地讀
有些中介為了吸引更多買家,將自己的中介服務費報得很低,一般市場價在2%-3%之間,而那些中介公司報給買家的中介費是1%-1.5%。“雖然服務費由買家買單,但賣家一定要當心,這樣的中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減少了很多必要的手續。”小禹解釋說。房屋核驗時,為了能促成買賣達成交易,中介人員沒有將房屋的物理狀況和權利狀況如實告知買方,或者沒有在合同中寫下來,使得買賣雙方在議價后,因為買家未能如實發現房屋狀況而與賣家造成矛盾糾紛;有時賣家房子處于抵押狀態,中介公司故意隱瞞買家,最后造成賣家與買家相互矛盾;還有的中介人員責任心不強,交易流程沒有與房款支付掛鉤,沒法保證賣家在房屋過戶前拿到房款。
房產中介的問題與從業者的辛酸
前文提及房產中介存在的一些問題,其實與房產中介打過交道的人心里都明白,房產中介公司的最終目的是盡快促成買賣雙方交易,及早把中介費賺到手。當然這也沒什么,畢竟公司都是要賺錢的。但中介公司在收中介費方面確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房產中介的服務不能保證應有的質量。筆者把它總結為:簽合同前是上帝式的服務;簽合同到過戶前是一般服務;過戶后是求爺爺告奶奶的服務。相信很多與中介打過交道的人都有體會,在剛開始看房子的時候,這些房屋中介經紀人就像你虔誠的信徒一樣,那個熱情勁兒,隨時聽從你看房的召喚,隔三岔五打電話問候,甚至看房進門前,鞋套都幫你穿;等到簽了合同,交了中介費后,服務態度變成了一種平等對話式的;再待到房子過了戶,你再咨詢個事,就經常找不到人了。
事實上,筆者和許多買過二手房的朋友交流過這個問題,或多或少都有存在。其中一位朋友道出他的故事最甚。他在過了戶后想咨詢一下銀行到底什么時候能夠發放尾款。因為他簽的合同,賣方在收到尾款后才會交付房子。但他當天給他的房產中介經紀人打了七八個電話,對方都無應答,而且這七八個電話是在一天的各個時段打的。“我當時就是怕他忙,沒時間回電話,才隔一段時間再打一個。結果不僅石沉大海,第二天打還是不接也不回電話。”朋友滿臉是氣地說。最后他想了一個辦法,他從房產中介公司的官網查到總機和個人分機號碼,把電話撥過去,對方馬上就接了,而且那口吻、那語氣,完全回到了為上帝服務的狀態。
“小吳最近掙錢了吧,業務忙得很啊,連老客戶都不管了。”朋友把窩在心里的氣化作冷嘲熱諷。小吳趕緊解釋,先說前兩天忙著公司內部考試,又說知道電話是誰打的,所以馬上接了。朋友心里說,你別裝了,我從你們公司的電話線路撥過來你才接的,你肯定把我當成要看房的新客戶了。
很多買房人之所以碰到這樣的問題,原因很簡單——房產中介公司通常在買賣雙方簽署合同后收取中介費,但房產中介經紀人并不會在收了中介費后服務態度打太多折扣。因為經紀人通常在房子過戶后才能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提成。但在經紀人拿到自己的錢后,服務態度就真的因人而異,視其職業操守而定了。所以政府有關部門真的應該對房產中介行業作進一步規范,至少中介費應該在房子過戶后,而不是僅簽了合同交付比較合理。
當然,房產中介經紀人也有他們的不易,這是一碗青春飯,成家有孩子的人是干不了的。房產中介經紀人小禹告訴筆者,這份工作的辛酸只有他們行業內的人最明白。工作這兩年時間里,按時吃飯的次數屈指可數,更多時間都是在找房源、賣房子。讓小禹記憶猶新的是2016年夏天,他和一個同事幫買賣雙方談攏價格,從下午5點一直談到夜里1點,中途給買賣雙方買了晚飯,自己卻因為要趕著改合同而顧不上吃飯。還有一次,一位客戶帶著家人,早上7點鐘就來到要買房子的住處看房,小禹為了滿足客戶要求,6點半左右就到麥當勞買了5份早餐,不到7點鐘就到了與客戶約定的地方,最后買賣雙方談到下午4點鐘才最終把合同簽了。那天,小禹也只是吃了一份麥當勞。“干中介的很多人不到30歲就得了胃病,”小禹說道,“別看我們天天跟房子打交道,可能在北京買得起房子的人卻很少。幾年下來,多數人積攢下掙的錢都是回老家蓋房、買房。”
(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