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
郭公莊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花鄉西南端,距豐臺火車站約有4公里之遠。該村過去是一個已有數百年歷史、名不見經傳的古老村莊,交通不便比較閉塞,村中人常年過著分散式的小農經濟生活,甚至村名過路人都很少有人知曉。

北京解放前,據當村老人傳說:在數百年前有皇帝的時代,村里有一個姓郭的人在皇宮內當了太監,尊稱公公,當時有些人就把這位太監郭公公居住的村子叫作郭公莊。也有人說,這個村莊早年曾是這位郭公公家中的一個莊園,過往之人就叫它郭公莊。故此,郭公莊這個村名則一直流傳至今。
1933年7月,我就出生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并度過了難忘的童年時代,至今還留下了記憶猶新的深刻印象。1947年夏,我在村辦小學畢業后,考入京城內一所中學,從此便離開了家鄉和父母。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我又繼續讀書學習。畢業后,便被分配到本市一家國企參加了工作。我成家立業后,由于工作繁忙、家務事多、交通不便、路途較遠等原因,回鄉次數則日漸稀少,最長一次有10余年之久沒回去看看,但始終沒有中斷聯系。所以,郭公莊多年來的發展和變化,我還是比較熟悉和了解的。

作者(中)與親戚在郭公莊地鐵站合影
說起郭公莊附近的好去處,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世界公園。1991年,在郭公莊西部稱作“西荒子”的渺無人煙的地段內破土動工,興建一處集世界名勝景觀為一體,具有異國獨特風格的世界公園。1993年10月1日正式向游人開放。我于1998年,在原工作單位統一組織下,來到世界公園進行參觀游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回憶。這座世界公園,現已成為距離京城最近、風景優美獨特、交通非常便利、令人十分向往的游覽勝地。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坐落于郭公莊村西南方向,以前是一處約有10多米高的黃土壓沙的大荒坡。上世紀40年代,我在村辦小學讀書時,假日曾和幾名同學爬到坡頂上端,當作天然滑梯順坡而下,反復滑動,興致勃勃盡情玩耍。沒有想到,上世紀70年代農民開發平整土地時發現了奇跡。后經有關部門勘察、測量、挖掘、鑒定確認,竟然是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的一座古墓。上世紀80年代初,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建成一座博物館,并對外開放,供人參觀游覽。可以說,這座西漢古墓是北京市至今已被發現、歷史最為久遠的文物保護單位。
郭公莊附近的思親園,原是一處果園,長期虧損。位于村南隔離帶內,緊鄰大葆臺西漢墓。經北京市有關部門批準,建成一處永久的經營性骨灰安放場所,園內美觀幽靜、花團錦簇,是距北京市區最近的花葬陵園。2001年面向社會,推向市場。該園曾多次被評為豐臺區“精神文明單位”“綠化美化先進單位”和“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光榮稱號。
2010年我回鄉探望,當時大吃一驚。全村原有的新、老房屋和建筑物大部分已經拆除,幾乎成了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瓦礫廢墟,村中只有兩棵參天古樹依然孤獨挺拔屹立。據村中人介紹說:這兩棵大樹就是上世紀1966年文革破“四舊”拆除村中心“七圣廟”時,幸未被砍掉的廟前高臺上的兩棵古老松柏。聽后令人十分感慨,現存的這兩棵大樹,不僅是全村舊貌消失后唯一的古老紀念物,同時也是現在能夠回憶識別原來舊村中心位置的唯一重要標志。
2016年5月1日,我和老伴約上我青少年時代的知己好友——三姑長子大表弟姚乃昌及其夫人,我們四位老人一起驅車前往郭公莊村回鄉探望。到達舊村附近時,非常令人震驚,我竟然連自己家鄉都不認識了,5年之前拆遷廢墟早已消失,現在已成為茫茫一片無邊無際的高樓大廈和建筑物。因為有些樓房尚未完全竣工,所以街區之間名稱標牌還沒有懸掛。我們不知去向,便下車向路人打聽郭公莊村地址,對方回答說:“這里就是郭公莊村地盤,遠處那片樓房,就是郭公莊回遷樓小區。”當時我真有點像唐朝詩人賀知章寫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陌生之感。同時又有點像宋代大文人蘇軾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迂回之迷。
我們根據對方介紹和指點,主要參觀了郭公莊近幾年新建設的三大地標——
頭一個是郭公莊地鐵站,該站地理位置在郭公莊舊址西端,與西南方向的世界公園毗鄰相望,近在咫尺。站外引人注目,站名字體清晰,站內寬敞靚麗,乘客文明有序。
地鐵9號線于2011年年底建成通車,它既是地鐵9號線南端終點站,又是與房山區輕軌線北端郭公莊終點站的連接匯合點,而且它與通往世界公園的數條公交汽車線路,共同成為京城郊區西南方向一個四通八達的重要交通樞紐。郭公莊村從此也就成為京城西南地區的一盞閃亮明燈。
第二個是郭公莊自來水廠。該水廠位于郭公莊舊址偏北,是我國南水北調通往北京、解決京城百姓吃水難問題的主要配套工程。可以說,這是郭公莊村對全市人民胸懷全局、服從大我做出的重大貢獻。
該工程前些年已經動工興建,因工程規模十分浩大,至今尚未全部竣工,所以廠區目前仍被遮擋,對外公示謝絕參觀。游人只能遠處瞭望,我們未能進去參觀,確實感到有些遺憾,只好耐心等到未來有機會再來。但僅從外觀來看,也能使人深深感到這項龐大工程的艱巨和宏偉。
最后一處當然要數郭公莊的幸福家園啦。該幸福家園就是郭公莊村民整體異地回遷樓,小區位于郭公莊村舊址偏北方向。整個小區分為東西兩院,共有10多棟新建高層樓房,正門坐北朝南,門口橫標底座鐫刻著“郭公莊幸福家園”7個彩色大字,非常引人注目。根據拆遷政策規定,每戶人家都擁有不同戶型不同數量的嶄新樓房。2015年大部分戶籍人口已經遷回入住,并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待遇和多方照顧。

郭公莊幸福家園
我們一行四位老人,在主人熱情款待引領下,步入小區,走進樓房,既表示祝賀又進行觀賞,和主人一樣感到幸福和快樂。大家在祥和熱烈親切的交談中,回顧歷史,對比今朝,知足常樂,喜笑顏歡。最后在依依不舍的鄉情中告辭,并在小區大門口外合影留念。
通過這次回鄉探望,看到郭公莊村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使人深深感到這些嶄新事物有著強大的生機和活力,而且還進一步擴大了視野,給人們留下了永遠難忘的美好回憶。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感慨萬千!
(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