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娜
摘 要:多年來公立醫院占據政府的絕大部分衛生資源配置,造就了其一枝獨秀的優越性,也造成其在管理機制和體制上出現"定位不明"、"醫藥不分""治理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補償機制單一、缺乏綜合激勵,導致了許多公立醫院"掛號難、看病貴"、醫患矛盾突出,公立醫院管理創新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公立醫院;人力資源
1 對公立醫院管理創新的要求
現有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是在計劃經濟下建立發展起來的,對現行管理體制的弊端,如產權不分、行政管理乏力、缺乏職業化管理等進行改革創新,在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運行機制方面,從招聘及分配機制、績效考核機制、約束與激勵化制、外部協同機制等著手。要科學定位政府與公立醫院的角色,理清二者的關系,明確二者的權責;完善公立醫院組織設置,優化工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破除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建立統一高效、權責分明的公益性醫院,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公立醫院管理創新的必然要求。
(1)人力資源管理層面。公立醫院的人力資源是其核心的資源,如何提高公立醫院的地位和醫療水平,除了硬件設施跟上之外,最關鍵的就是能留住有水平、有技術的醫生。而完善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先進的激勵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公立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借助這股改革的春風,爭取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科學高效而又低成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2)財務管理層面。公立醫院屬于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但是財政撥款的資金有限,遠不能滿足醫院正常運行的所需要的資金,因此,醫院為了生存,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不得不自己創收,再加上醫院的各項服務價格和醫療服務的價格都實行政府指導定價。在這種雙重壓力的驅使下,醫院不得不在”灰色收入”上取得所缺的運轉資金,公立醫院的”營利性”本性初見原形。因此,破除當前以藥養醫的體制,改革醫院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和醫療保障支付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是對公立醫院管理創新提出的具體要求。
(3)政府監管層面。公立醫院由政府財政投資撥款設立以及保障日常的運營,具有明顯的公益性質,與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因此,為保障按照維護公共利益的方向的發展,有效的監管是必須的,由于我國目前公立醫院實行的多頭管理模式,一方面受衛生行政部口的直接領導和監管;另一方面,公立醫院在財政、人事上接受相關部口的監管。直接導致的局面是衛生行政部口的監管的無力,以及其他相關部口監督的弱化。因此,建立完善有力的監管體系也是新醫改的背景下公立醫院管理創新的題中之義。
2 管理創新的意義
(1)有利于提升公立醫院內部管理效率。在新醫改的推動下,公立醫院的內部管理體制和機制必將迎來不但完善的機遇期,在大刀闊斧的改革浪潮中內部的管理體制與機制不斷完善和優化,人力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各方面協調高效的運作必定帶來,內部政策制定、執行監督的高效化和科學化。
(2)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維護社會和諧。在新醫改浪潮的推動下,公立醫院無論是從制度、體制、機制方面,還是從機構的設置、人員的配置、管理理念方面都將有較大的改變和創新。而這些方面的創新和完善必將會不斷提升公立醫院的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而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在醫患關系和諧與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醫療質量與滿意度的不斷提升,無疑將對改善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3)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新醫改注重提高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提升醫療公共服務的質量,進一步明確縣級公立醫院的功能和定位,提升其服務能力,放寬社會資本準入限制,破解公立醫院融資難題,促進醫療公共服務的多元化,多層次化、高質量化,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4)有力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科學發展。公立醫院改革旨在對提管理體制機制、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采購供應保障制度、醫療從業人員的人事薪酬激勵制度、醫療結算支付制度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掃清我國醫巧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3 推進公立醫院管理創新的措施
(一)從公益著眼,明確公立醫院的職責體制功能
1.重塑公立醫院的職責功能
公立醫院應是本著為人民群眾提供便利醫療服務的非營利性機構,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導致公立醫院不斷偏離了公益性的道路,反而出現藥價虛高、藥補醫"的現象,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凸顯。在推行公立醫院管理創新的過程中,應首先明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重塑公立醫院為人民提供醫療服務的良好形象。其次,各公立醫院的高層領導還要明確,公立醫院的目的不在于盈利,在制定改革的方針政策時,切不可將公立醫院的財政困難轉嫁到病患的身上,而是要積極尋求政府和民間資本的幫助,堅持政府主導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
2.完善公立醫院的治理結構
我國公立醫院可以吸收西方發達國家公立醫院內部治理結構建設的一些做法,首先,公立醫院管理去行政化。西方發達國家公立醫院一般都會對董事會和首席執行官即院長進行區分,這種角色的區分可保證在決策者和執行者之間產生一定的制約關系,從而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其次,政府管理需要合理化,即不要對公立醫院自身的管理進行過多的干涉。這樣既使政府對醫院發展有決策參與權,又免于過多參與到醫院具體經營管理中。因此,在公立醫院管理創新的過程中,有必要推進公立醫院的職業化管理進程,這也是建立現代治理體制的關鍵。
(二)從激勵入手,健全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
在醫院的工作中,需要員工做出積極行為的動力,同時也是激勵員工高效工作的基礎。需求是員工能夠積極工作的出發點, 這些需要在醫院的醫療工作、行政工作中總是存在的。這是醫院管理者做好激勵管理的著眼點、起點和基礎。員工的行為會受到刺激的調節,要想改變員工的行為就要改變刺激方式,只有開展引導性激勵,才能減少和消除消極行為。
(1)對院級領導的綜合激勵。
由于對院級領導缺乏相應的的激勵,因而造成了部分院級領導的素質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匹配。院級領導的需要不僅僅局限于低級需要層面,他們更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他們對自身事業的發展、對極力和成就的擁有具有很大的需求,這也正是對他們做好激勵的要點所在。因此,在公立醫院管理創新中,就應當充分調動院級領導對于改革的熱情與積極性,給予公立醫院院級領導相應的管理創新自主性,如果院級領導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證,管理創新改革就不會有理想的效果。所以對于院級領導加以激勵,是最基本的內在保障。
(2)對中層干部的期望激勵。
中層干部在醫院的管理中,既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也扮演著執行者的角色,具有承上啟下,溝通上下級關系的作用。中層干部在公立醫院管理創新中同樣有著重要的地位,只有當他們對公立醫院的改革創新具有較高的價值評估時,管理創新在公立醫院內部的推行才會有一定的助力。
(3)對醫護人員的公平激勵。
在注重院級領導和中層干部在管理創新上重要作用時,不可忽視對于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激勵,醫院的醫護人員直接接觸病患,是決定病患對于醫院滿意與否的重要因素,有些醫院之所以管理混亂、醫患矛盾突出、社會影響不好,這與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對于基層員工,應給予相同的機會、相同的政策,并根據個人實際工作情況給予獎勵,對員工給予公平的報酬。
參考文獻
[1]廖新波.醫改正在進行時[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2]李文敏著.社會轉型期間我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模式研究的[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