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滇池路2公里處,有一家云南省建成的第一座污水處理廠——昆明市第一水質凈化廠,每天處理污水12萬噸,服務人口近60萬人。
那些處理過的污水,當然不是供人飲用,而是供采蓮河作為景觀用水,每天供水約2萬立方,其余的則排放到船房河和西壩河作景觀用水,這些河道的補水水質,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標準。
廠區除了簡單的辦公樓,吸人眼球的是環形的污水處理設施。
穿過綠化帶來到污水池邊,就是翟媛每天取樣的地方,正在凈化的污水不停地翻滾著,多少會有一絲腥味。
戴上手套,手握取樣瓢,翟媛從污水池中舀出污水注入兩個塑料容器中,30分鐘以后,她開始觀察和記錄,回到辦公室,她將這些數據輸入電腦中進行分析,為下一步的污水處理提供參考。
這幾乎就是25歲的翟媛每天的工作。
2011年的時候,翟媛考上昆明理工大學,就讀的專業,就是水處理。在校期間,除了理論學習,她還來到昆明市第一水質凈化廠進行實習,對整個水質處理工藝流程進行初步的了解;學習期間,班上的學生通過學校組織,對昆明市現有水處理工藝有了初步的認識。
2014年,她又進入昆明市第二水質凈化廠進行畢業實習,主要是對各個崗位的跟班實習。翟媛的悟性很好,仿佛生來就跟水有緣,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她如魚得水。
翟媛天性文靜,這讓她面對任何與水有關的事務都能沉得下心來,認真負責,積極學習相關工作流程及專業技術知識,塑造了較高的業務水平和溝通協調能力,在實習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15年7月,翟媛考進昆明滇池水務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上崗培訓,對昆明滇池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所有水質凈化廠現有的水處理工藝有了進一步的了解。7月底,在水務公司組織下,翟媛對資質認證進行了培訓考試,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國家廢水處理工四級證書。8月,她正式分配到昆明市第一水質凈化廠生產科工作,主要負責生產運行報表整理及工藝運行總結。
開始進廠的時候,翟媛看到那些報表上的數據,還是有點蒙。數據的變化意味著水質的變化,但究竟如何從專業上進行解讀,她還得請教師傅。大概每一個年輕人的成才,都離不開師傅的傳幫帶。不過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否出師,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翟媛沒有讓自己失望,也沒有讓師傅失望,她如饑似渴地學習崗位技能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能,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機會來了。2016年4月,她代表昆明市第一污水凈化廠參加云南省第十三輪職工技術技能大賽污水處理工種的比賽,讓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又有了進一步的飛躍,也接觸到了自己在廠內工作崗位上無法接觸到的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能。
隨后通過層層選拔進入了云南省第十三輪職工技術技能大賽污水處理技能競賽決賽,并獲得了技術技能狀元稱號,同時獲得了國家廢水處理工二級證書。
2016年7月,她被借調至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名下草海及周邊水環境提升綜合整治指揮部,主要負責滇池及草海周邊水環境整治工作,10月參與了“關于昆明滇池流域及牛欄江補水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盡職調查”,對農村水處理有了深刻的體會。
年僅25歲,翟媛已是全省的狀元,她踏上的,是技能提升和成才的一條“星光大道”。在水質的好壞關系到我們生活質量的今天,致力于水環境的改善工作,將是造福人類的大事,翟媛說她愿盡自己的一份力,為昆明市民的幸福生活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