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那天下午,溜溜的東風帶來了一天黑云,天氣忽然暖了一些。到快掌燈的時候,風更小了些,天上落著稀疏的雪花。賣糖瓜的都著了急,天暖,再加上雪花,大家一勁兒往糖上撒白土子,還怕都粘在一處。雪花落了不多,變成了小雪粒,刷刷地輕響,落白了地。七點以后,鋪戶與人家開始祭灶,香光炮影之中夾著密密的小雪,熱鬧中帶出陰森的氣象。街上的人都顯出點驚急的樣子,步行的,坐車的,都急于回家祭神,可是地上濕滑,又不敢放開步走。賣糖的小販急于把應節的貨物賣出去,上氣不接下氣地喊叫,聽著怪震心的。
(節選自老舍《駱駝祥子》,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出擊
在我們的感覺里,祭灶日,是春節的正式開始,這時候,雖說還算隆冬,但天已回暖,感覺寒冷的人們已聽見了春天的腳步。祭灶日,也是街市上最為熱鬧的節點之一,即便是落一點雪花兒,也應該不會影響它給人們帶來溫馨和祥和。但讀完此段,這樣的溫馨祥和一點兒也看不出:“賣糖瓜的都著了急”“急于把應節的貨物賣出去,上氣不接下氣地喊叫,聽著怪震心的”“街上的人都顯出點驚急的樣子”,連祭祀的“香光炮影”也“帶出陰森的氣象”。如果你這時產生了疑問,就再慢慢往下讀,我們剛才的疑問就有了答案。這段對祭灶日場景的描寫,表面看是作者的觀察,實際上是主人公祥子眼中的世界。“凡景語,皆情語(劉勰語)”,沒有感情色彩的環境描寫是不存在的。生活在相同環境中的人,由于各自的思想、出身、閱歷、貧富、地位等不同,對生活的感觸也就必然不同。生活固然是熱鬧和精彩的,但對于內心充滿郁悶和糾結的祥子來講,這種“精彩”就和他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