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霞



[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縮短剖宮產產婦泌乳時間及提高泌乳量中的臨床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136例剖宮產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的泌乳時間、泌乳量及產后乳房脹痛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后泌乳開始時間、泌乳量中等以上比例均優于與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產后48 h乳房脹痛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護理可以有效縮短剖宮產產婦的泌乳時間,提高其泌乳量的同時顯著緩解產婦的產后乳房脹痛情況,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護理;剖宮產;泌乳時間;泌乳量
[中圖分類號] R816.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c)-019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on shortening the time of lactation and increasing of lactationyield in partur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Altogether 136 cases of parturients who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from June 2015 to Sept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6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The maternal lactation time,postpartum lactation yield and breast tendernes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average postpartum lactation time and above-average postpartum lactation yield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while,the postpartum 48-hour breast tendernes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n contrast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can shorten the maternal lactation time,improve the lactation yield and significantly remit postpartum breast tendernes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Cesarean section;Lactation time;Lactation yield
剖宮產是目前臨床上高危產婦主要采用的一種分娩方式,在我國剖宮產率有著逐年增高的發展趨勢[1-2]。然而,剖宮產產婦多因為手術的麻醉、手術切口疼痛等造成產后早期少奶甚至無奶的情況,以致嬰兒難以進行母乳喂養。據統計,當前產婦產后缺乳、奶脹的發生率有日漸增高的趨勢,我國出生6個月內的嬰幼兒純母乳喂養率僅27%左右,較世界39%的平均純母乳喂養率有較大差距[3-4]。有研究顯示[5],母乳具有豐富的抗體及營養物質,對新生兒的發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嬰兒可因無法進行母乳喂養而發育遲緩。本研究探討分析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縮短剖宮產產婦泌乳時間及提高泌乳量中的臨床作用,以期為臨床改善剖宮產產婦泌乳情況尋找一種有效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剖宮產產婦136例,所有產婦均為受試自愿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8例。對照組年齡22~41歲,平均(31.4±8.7)歲;孕齡35~41周,平均(37.3±4.1)周;初產婦30例,經產婦38例;新生兒體重2.5~4.3 kg,平均(3.6±1.2)kg;Apgar評分8~10分,平均(8.7±0.8)分。觀察組年齡20~42歲,平均(31.8±8.5)歲;孕齡36~41周,平均(37.1±4.2)周;初產婦32例,經產婦36例;新生兒體重2.6~4.1 kg,平均(3.3±1.4)kg;Apgar評分8~10分,平均(8.6±0.7)分。兩組患者的年齡、孕齡及新生兒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標準
伴有妊高癥及其他妊娠合并癥的產婦;伴有傳染性病的產婦;拒絕母乳喂養的產婦;合并乳房疾病或乳房發育差或既往乳房手術產婦;新生兒合并有先天畸形或其他嚴重疾病的產婦。
1.3護理方式
1.3.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具體如下。①術前教育:對新入院的產婦由責任護士負責進行術前教育;②早吸允:產婦分娩后,在其意識較為清醒的時候,讓嬰兒與其進行皮膚接觸,待產婦回病房后,維持平臥位由負責護士進行新生兒早吸允的知識講解,鼓勵及指導;③術后早進食:指導產婦在產后初期進行以稀飯、雞湯等為主的流食以便于消化和吸收,3~5 d后進行營養補充的進食以利于乳汁的分泌;④其他:對于一些產婦因產后壓力較大失眠可進行一定的藥物助眠,對于部分產婦產后疼痛劇烈的可進行適當的鎮痛處理,以幫助產婦的快速康復。
1.3.2觀察組 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式,即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增加護理內容,具體如下。①情志護理:注意觀察產婦圍術期的心理狀態及情緒情況,了解其睡眠、飲食等影響康復、泌乳的細節,進行聊天談心,播放音樂放松心情等方式進行開導。②中藥催乳:取6 g的桔梗、陳皮,10 g大黃、通草,15 g的天花粉、丹參、黨參、穿山甲、當歸、黃芪、麥冬,放于800 ml水中進行文火煎服,2次/d,早晚分服。③乳房按摩:由專業的催乳技師對產婦進行乳房按摩,產婦取坐位或平臥位,技師用50℃溫水進行乳房清洗,而后將毛巾擰干后進行乳房熱敷5 min,之后利用雙手大小魚際部位進行螺旋式的均勻按摩。④穴位按摩:對產婦的脾俞、足三里、胃俞穴位進行穴位按摩以促進氣血虛弱產婦的養血補氣,舒筋活絡;而對部分具有肝氣郁滯癥狀的產婦進行內關、太沖穴的按摩從而疏肝行氣、柔肝斂陰。
1.4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統計兩組產婦的平均泌乳開始時間、48 h泌乳量,其中泌乳開始時間進行24 h內、24~48 h及48 h后的時間區段劃分,統計不同區間的人數比例差異;48 h泌乳量也進行量多、中、少的具體劃分,并計算泌乳量中等以上比例;并觀察統計兩組產婦產后48 h的乳房脹痛情況。
泌乳量的具體劃分標準[6]。①量多:母乳可完全滿足新生兒喂養需求,24 h內母乳喂養次數<8次,同時產婦自覺乳房脹滿、母乳充足;②量中:母乳可滿足新生兒的部分喂養需求(但不能完全滿足),需加以奶粉;③量少:不能滿足新生兒的喂養需求,擠壓乳房可分泌少量乳汁,新生兒喂養主要依靠奶粉。
乳房脹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7],總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劇烈,將0分計為0級,1~3分計為Ⅰ級,4~6分計為Ⅱ級,7~10分計為Ⅲ級。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的泌乳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兩組患者產后48 h泌乳量的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48 h泌乳量明顯多于對照組產婦,且泌乳量中等以上者占比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產婦產后48 h乳房脹痛情況的比較
利用視覺模擬評分統計比較兩組產婦產后48 h乳房脹痛情況,兩組產婦脹痛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3討論
當前,越來越多產婦采用剖宮產進行分娩,然而剖宮產后因為手術切口的劇烈疼痛及術后早期的麻醉效果導致許多產婦個人母乳喂養意識不強,嚴重影響泌乳開始時間及泌乳量。有報道稱[8-10],母乳喂養無論是對新生兒抑或是產婦自身都有著良好的積極作用,母乳中富含抗體和多種營養物質,對新生兒的健康發育、增強其抵抗力的效果是奶粉難以比擬的;而對于產婦本身,母乳的分泌可刺激子宮的收縮、加快產后的機體恢復,減少乳房脹痛,同時母乳喂養可增進產婦與新生兒的接觸,增進母子情感。總之,增進產婦的母乳分泌、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我國傳統的中醫理論[11-13],產后泌乳開始時間滯后、泌乳量少是因為產婦產后氣血不暢、靜脈阻塞所致,乳絡的阻塞從根本上導致產婦的泌乳延遲及泌乳量不足,故通暢產婦的乳絡是縮短剖宮產產婦泌乳時間及提高泌乳量的根本之道。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采用桔梗、陳皮、大黃、通草、天花粉、丹參、黨參、穿山甲、當歸、黃芪、麥冬等的中藥配方煎服,通過藥物通暢產婦乳絡。同時,對產婦進行情緒護理,通過有效地疏導患者的壓力、不良情緒和負面心理以改善患者情緒和心理狀態,最終從心理影響生理,加快其身體機能恢復,從而增加泌乳量、縮短泌乳開始時間。有學者也指出[14-16],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以特色的中醫護理,可對產婦起到產后鎮痛作用,加快其產后身體恢復,最終促進母乳分泌的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泌乳開始時間、泌乳量中等以上比例與對照組產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外,對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的觀察組產婦進行乳房按摩,通過對乳頭、乳根的按摩刺激,從而疏通、加快乳房、乳腺局部的血流、血供,這可以縮短泌乳開始時間并提高泌乳量。同時,乳房按摩可以通過刺激乳頭、乳根的血脈刺激,對疏通乳腺管,促進乳汁的分泌有著顯著效果,可有效改善產婦產后早期的乳房脹痛情況,并通過對乳房的熱敷也可加速血液循環,進一步減輕乳房脹痛,滿足新生兒的哺乳需求,是一種被產婦及其家屬廣泛接受的干預方法。此外,根據產婦產后中醫癥狀進行針對性的穴位按摩刺激,從而針對性的改善癥狀,疏通脈絡,緩解乳房脹痛,改善乳汁瘀滯。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產后48 h乳房脹痛情況明顯輕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產婦(P<0.05)。
綜上所述,對剖宮產產婦進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對于縮短剖宮產產婦泌乳時間及提高泌乳量中具有顯著作用,對緩解產婦產后早期乳房脹痛,提高新生兒母乳喂養率作用明顯,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連群,李建湘,羅琳雪,等.早期乳房穴位按摩對剖宮產母嬰分離產婦泌乳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0):81-82.
[2]李智玲.提高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和母乳喂養率的護理措施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3(6):691-692.
[3]段一凡,潘麗莉,王杰,等.中國1882對母嬰0~7 d純母乳喂養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6, 50(1):61-66.
[4]徐小玲.剖宮產后母乳喂養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探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4(5):135-136.
[5]雷鳳瓊,馮春,周倩.瑞芬太尼主導多維模式分娩鎮痛對新生兒Apgar評分的影響及鎮痛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7):2771-2773.
[6]羅梅,劉大純,何倩倩,等.2285例產婦產后缺乳發病情況及中西醫診治狀況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23):3262-3264.
[7]李莉,楊麗蕓.手法按摩配合中藥治療產后缺乳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10):1187-1188.
[8]韋秀芬,蒙金梅,劉智芳.穴位按摩結合膳食指導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的效果觀察[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9(1):40-42.
[9]喻誠華,薛小紅.個性化健康教育對提高母乳喂養率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9):140-142.
[10]楊茜玲.中醫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肛門排氣及泌乳量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2):184.
[11]陳小芹,陸小莉,屈利潔.持續性階段護理對剖宮產產婦產后疼痛、舒適度及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1):150-152.
[12]張芬.人性化關愛護理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14,27(5):1250-1252.
[13]吳燕,邱麗倩.6個月內嬰兒母乳喂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5,27(3):245-248.
[14]賈黎英,戴姜.優質護理對初產婦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37(11):1754-1756.
[15]賀安然,李興友,劉琴,等.重慶市633例嬰幼兒母親母乳喂養知一信一行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4):594-597.
(收稿日期:2017-02-17 本文作者:顧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