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承擔著重要的歷史責任。本文從兩個方面探討了增強高校基層黨建的方式與方法。提出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應當在堅持黨的日常制度的基礎上開展,以夯實基層黨建的群眾基礎;還應當拓展思路,通過創建富有成效的黨群活動等方式開創基層黨組織活動的新形勢。
關鍵詞:高校;基層黨組織
高校基層黨組織,擔負著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知識分子和廣大青年身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動效果,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是加強高校黨的先進性建設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現實需要[1]。如何創新組織活動方式,增強效果,激發教職工繼續關心和支持學校改革發展穩定,使黨組織的活動更加貼近黨員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是擺在黨員面前的重要課題。
1 堅持制度,夯實基層黨組織的群眾基礎
在基層黨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堅持黨的優良制度,是夯實基層黨組織的群眾基礎的重要條件。第十四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指出:高校"強化基層黨組織功能,不斷增強黨在高知識群體中的凝聚力、影響力[2]。黨的制度是規范黨的組織、黨員行為的基本準則,是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能力建設的根本保障,嚴格落實制度是新形勢下保證組織活動質量,加強黨支部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要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基層黨支部每半年對黨員的表現情況進行一次分析,每年進行一次民主評議黨員。民主評議會作為黨支部監督黨員的重要手段,不能流于形式。支部在召開民主生活會前要進行廣泛的思想發動,要求黨員撰寫深刻的黨性分析材料,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黨員匯報制度的基礎上,本著團結與互助的原則,鼓勵黨員在民主生活會上對自己進行深入的自我剖析,對他人開誠布公地提出問題和建議,推動支部所有黨員的共同進步。對于表現突出的黨員要及時給予獎勵,樹立學習典型;對于自我要求不嚴格的黨員要限期令其改正錯誤,逾期不改者要進行通報批評,甚至采取更嚴厲的懲罰措施。
(二)探索黨員自我管理機制,將民主監督和自我管理相結合黨員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較強,單純地采取外部監督和被動管理模式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引起黨員的抵觸情緒。因此,黨組織在管理黨員時,要盡量激發、調動黨員的主體意識,發揮他們自我管理的能力[3]。在此基礎上,將支部民主生活與黨員的自我管理相結合,發揚民主精神,相互溝通交流,以心換心,啟發覺悟,在組織引導和自我約束的雙重管理下全面提升黨員的黨性修養,在不斷的改進中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三)堅持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制度堅持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制度,換屆選舉一般每學年進行一次,在選拔支部書記中引人競爭機制,在上級黨組織的統一安排下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競爭上崗,將思想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和工作熱情高的優秀黨員吸納到黨組織領導班子里來[4]。與此同時,支部黨員也通過參加投票選舉,增強了民主意識,行使了黨員權利。
(四)堅持支部領導班子的工作匯報制度黨組織領導班子即支委會不僅要向上級黨組織匯報工作,接受上級黨組織的監督,而且要向支部全體成員匯報工作,接受全體成員的監督,增強支部黨務工作和組織生活開展狀況的透明度,定期聽取支部成員對支部各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及時對支部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
2 拓展思路,開創基層黨組織活動的新形勢
(一)找準目標,構建富有成效的活動載體
高校基層黨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抓好黨員的思想教育,打牢黨員思想基礎。
首先,創新理論學習形式,強化黨員主體意識。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和途徑強化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其政治素質、政策理論水平,并充分發揮黨員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同時創新活動方式,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使支部黨員充分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最終形成全員學習、全面學習、全程學習、全新學習的局面,不斷提高黨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
其次,是要“走出去”,要結合專題學習,黨日活動等時機,通過組織黨員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社會主義新農村變化,參觀黨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工作生活環境,學習其先進事跡等,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考察與社會服務活動,讓廣大黨員在服務社會中受到教育,增強黨員愛國主義教育情懷。
再次,是要充分利用好現代多媒體技術,拓展網絡教育平臺。創設黨員學習交流園地、充分“聽取”黨員意見、建議,網上實現公示等,拓寬黨組織活動方式的途徑。創辦“網上黨校”微信公眾號,將經典著作、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等文獻資料上網,形成網上強有力的主流意識形態,為廣大干部群眾提供理論思想武器。創辦網上“黨員之家”微信群,保持網上溝通聯系,關心黨員的生活、工作及學習[5]。
(二)搭建平臺,拓展組織活動的優勢空間
首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其他各類群團組織中的帶動作用。一是要做好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按照“帶思想、帶組織、帶班子、帶隊伍、帶工作發展,優化工作條件”的要求,帶動基層團組織思想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上新臺階。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既是黨建立共青團的目的,也是黨賦予共青團的光榮使命。學生黨支部的建立,有利于推動基層團組織的建設和共青團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廣大團員的組織觀念和團員意識的進一步加強。二是要積極探索和嘗試黨組織進學生社團的工作。學生社團是鍛煉學生、增長才干、發現各類學生骨干的重要場所和陣地,黨組織進社團也是許多高校積極探索和嘗試的黨建工作的一個新舉措。在社團中加強學生黨建工作,大力培養青年學生,引導其向黨組織靠攏,既有利于把握社團的健康發展方向,也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檢驗和篩選合格的苗子。
其次,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校園、教室、實驗室、食堂、宿舍區等場所中的輻射作用。一是通過搭建“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制”“黨員志愿者”“黨員工作站”等平臺,讓黨員成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員,聯系班級、同學的聯絡員,成為同學排憂解難的服務員,學習中的輔導員,精神文明建設監督員,校園綠化、美化的管理員等等。二是通過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開展各種有益活動,創新黨組織與廣大同學的聯系渠道和聯系方式,進一步密切黨與廣大學生的聯系,為周圍同學辦好事、辦實事,用目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感召同學,既樹立自身黨員形象,又樹立黨組織的形象,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三是通過搭建“黨員責任區”等平臺,強化對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在實踐中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提高學生黨員的群眾觀點、自律意識、模范意識,增強大學生黨員的組織觀念、紀律觀念,加強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和管理。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實踐證明,堅持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就必須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在認真落實各項黨內制度的基礎上,逐漸在基層黨組織中形成職責明確、程序嚴謹、落實有力、運轉靈活的責任體系;通過形式創新,讓黨的生活和黨員思想教育落到實處,為黨建工作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堅實的保證。
參考文獻
[1]李宇衛.試論高校基層黨組織執行力的提升[J].中國科技博覽,2010(12):212.
[2]王亮,王希.以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引領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0,33(1):19-20.
[3]馮質雷.淺議新時期的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J].科技資訊,2008(25):214-216.
[4]萬敏.論高校基層黨組織生活的創新[J].文教資料,2011(14):187-188.
[5]蘇俊杰,劉彬.論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執行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