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民作為基層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同時也是建設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村群眾文化、提高農民綜合文化素質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是關注“三農”問題的重要體現。就目前基層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實際請款來看,急需有正確的引導,帶領農民群眾探索基層農村群眾文化更好的發展道路。
關鍵字:農村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基層農村;文化輔導;群眾文化
群眾文化作為一項公益性的社會文化,其作用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更是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促進文明進步、促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農村是長久以來群眾文化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也是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基地。就目前基層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實際請款來看,急需有正確的引導,帶領農民群眾探索基層農村群眾文化更好的發展道路。
1 基層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優勢
(一)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政策支持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改革發展的主要理念,政府對于文化發展的高度重視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和幫助,進一步推動群眾文化的大力發展。各相關部門也積極配合政府推出各種各樣的發展政策和措施,為推動群眾文化以及基層農村群眾文化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群眾的迫切需求
目前,農民對文化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提升,原來只在城市社區流行的各種文藝活動,也逐漸吸引了農村群眾的注意力,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加入到這些業余時間的文化活動中來。群眾文化是大眾的文化,基層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離不開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
(三)傳統文化傳承的需求
伴隨著群眾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一批文化原創隊伍的產生,他們根據傳統文化的特點,用現代的手法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積極地將傳統文化傳承和復蘇。隨著農村群眾文化的多樣化發展,部分創作者也逐漸把創作的對象轉向農村。同時,隨著社會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不斷關注,許多處于消亡邊緣的特色民族傳統文化也在慢慢復蘇,非常有利于發展具有農村特色傳統文化的文化活動。
2 基層農村群眾文化的實際現狀
(一)滿基礎建設薄弱
目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的主要問題問題是,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比較落后,文化活動的場地短缺,使各項群眾文化活動不能正常開展。部分偏遠的鄉鎮,甚至存在著公共文化設施陳舊、老化,群眾文化活動無法正常舉辦。文化活動缺乏經費保障,軟件設備更是極需完善。
(二)文化人才流失
文化專業人員的嚴重缺失,農村群眾文化無法得到相應的輔導。文化人才的待遇得不到落實,人員調換頻繁,人才流失嚴重而且得不到補充,使得基層農村群眾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嚴重斷層。
(三)文化單位結構和管理不合理
農村文化建設相對落后,因此,農村文化崗位人才流失嚴重,而現有隊伍也缺乏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導致農村文化隊伍落后,嚴重影響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再者,由于體制或者說是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文化系統的干部及職工在文化工作方面缺乏積極性,文化市場監管不力。
(四)文化產品單一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的形式和內容單一,對農民群眾缺乏吸引力。部分文化市場違規現象突出,嚴重阻礙了新農訊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3 基層農村群眾文化的輔導建議
(一)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文化基礎設施是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是文化事業發展的標志。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是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基地,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使之成為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陣地。
2、應該大力加強農村群眾文化網絡建設。在網絡與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村基
層農村文化服務機構應該加強農村特色群眾文化網站的建設,使農村群眾文化更具有文化底蘊與時代氣息。網絡的利用可以使大范圍的農村群眾文化資源得到全面共享,也可以使地方文化機構能夠及時的接收上級文化部門的相關指示,上級文化部門也可以第一時間收集到各個地方群眾文化活動的大數據,從而清楚的了解到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需求,以便及時的做出應對。
3、擴大農村公共服務的覆蓋面。除了傳統的農村文化機構,還應該設立專門的公共文
化服務部門。在農村設立公共文化站,開設群眾文化活動室,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在傳統文化部門和新開設的文化機構的配合下積極地、全方位地開展適合農民需求的群眾文化活動。
(二)農村文化單位制度化、規范化管理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制度化。應該把群眾文化工作擺到相對重要的位置,各個部門分解立項,明確各自的責任,要形成自身完善及發展的管理制度,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之前應該首先調動工作人員組織活動的積極性。通過運行健全完善的文化工作機制,解決當下農村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
(三)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內容及類型
1、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農村文化機構應該組織開展各種針對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的文化活動,鼓勵農民群眾積極的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充分利用農村集市以及民族民間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文化活動,把經常舉辦的多樣性小型文化活動與定期舉辦的大、中型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農村特色的群眾文化。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發掘各類優秀人才,并組織培養一批農村群眾文化領頭人,激發群眾的積極性,發展群眾文化組織的多樣性。
2、舉辦農村民間藝術的各類比賽活動。
為了普及由提高農村群眾文化在各個城鎮鄉村之間的發展,活用比賽的形式是一個高效的文化活動形式。自古以來,每個五張為了自身種族更好地繁衍,個體之間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競爭,這是生物的本能,雖然人類發展到今天,已經不需要為了生存而競爭,但是競爭的本能缺存在于我們人類的潛意識里,活用比賽的形式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恰恰利用了這種本能,大大提高了群眾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農村群眾文化比賽的形式內容多種多樣,其組織規模也可以在村內舉行,或是村與村、鎮與鎮之間進行,再或者可以組織農村的文化團隊進入市內進行比賽,為農村群眾文化提供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3、發掘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群眾文化
農村作為長久以來一種相對傳統的一種聚落形式,每一個村落都具有特色的傳統地方文化,這種文化符合群眾的審美習慣與當地的風土人情。雖然由于很多各種各樣的原因,農村所特有的地方傳統文化想的不那么的突出,但是只要我們重視這些即將消逝的傳統文化,用新的方式使其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一定會成為農村群眾文化中一股特別的力量。因此,各級政府應該重視當地傳統特色文化,利用當地傳統特色文化的魅力,積極地組織和開展各項活動,加強對外的交流,不僅是這些傳統特色文化得到傳承,同樣也可以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獨一無二的農村群眾文化。
4、積極引進城市文化發展的資源及有力舉措
積極引進城市先進群眾文化資源及有力舉措向農村流動的有效途徑,發揮城市群眾文化帶動群眾農村文化共同發展作用。應該建立城市文化對農村文化援助的機制,整合社會相關群眾文化資源向農村進行資源共享和互通,合理地利用城市群眾文化資源的優勢發揮相應的輻射作用,由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建立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加強城市群眾文化和群眾農村文化的互動和交流,以助推農村群眾文化發展,提升農村群眾文化水平。
4 結語
現如今,農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強烈,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和基本文化權益保障已成為群眾的迫切愿望和社會關注的焦點。通過腳踏實地的對農村群眾文化的正確輔導,引導農村群眾文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滿足農村群眾對于豐富文化活動的需求,增加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才是現如今發展農村群眾文化的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1]胡素貞.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華章,2011,(19)
[2]黃永林.重視民間文化在基層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今日浙江,2006,(12).
[4]陳茜茜.淺論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J].今曰中國論壇,2013,(9).
作者簡介
唐晏玲,助理館員,思茅區文化館,發表文章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