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監獄罪犯人權保障問題不但是我國監獄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我國人權保障的一個關鍵方面。本文從監獄罪犯人權的概念入手,探討了人權與監獄罪犯人權的內容與實質,并探討了我國監獄罪犯人權保障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人權;權利保障;懲治犯罪
中圖分類號:D9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14-0254-01
作者簡介:蘇迪(1991-),男,漢族,河南新鄉人,上海政法學院,刑法學專業。
人權即人生來應當享有的的權利。其基本含義是:每個人應當受到合乎人權的對待。我國監獄作為國家暴力機器之一,其最基本的職能就是懲罰改造罪犯,防止其再犯罪,從而對公民起到保護作用。而對于監獄罪犯人權的概念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犯罪人權專指被判處自由刑并在監獄中服刑的罪犯也就是監獄學意義上的罪犯所應享有的權利。廣義的罪犯人權是指被生效的刑事判決定罪量刑且刑罰尚未執行完畢的犯罪人包括被判處生命刑、自由刑、財產刑等一切罪犯所應當享有的權利。[1]
一些學者在人權概念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2]而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且融各個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形成的人權理論。并指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保障的是大多數人民的根本權利。[3]。
筆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是特定時期的產物。但每個國家都應該遵循著類似自然法的普世價值,以公平正義的理念來完善自己國家的人權,最終以達到國家每個公民包括罪犯的權利都得以完善的保障。
我國監獄是國家刑罰的執行機關。基本職能就是對被判處刑罰的罪犯進行懲罰與改造,其宗旨是懲罰與改造相結合。所謂懲罰,是我國監獄依據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決(裁定),通過依法剝奪罪犯自由或限制權益,而使其遭受一定痛苦和損失的活動。所謂改造,是我國監獄在依法執行刑罰的過程中,在懲罰管制的前提下,通過監管改造、教育改造勞動改造等手段,使罪犯成為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守法公民的一種活動。[4]從監獄的職能可以知道懲罰罪犯和改造罪犯,是監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監獄罪犯的人權保障,也應該從懲罰罪罰和改造罪犯出發。一切割裂監獄的基本職能而空談罪犯人權保障的做法是脫離現實的,也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國監獄罪犯的人保障的實質是一種受限制的人權保障,是一種因為罪犯犯罪,而被法律懲處的有限制的人權保障。其具體內容是由我國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以及人民警察法等相關法律所明文規定的。這些法律規定的罪犯享有的權利充分的體現了我國法律對監獄人權保障的真實性和全面性。但監獄罪犯享有的權利也應以此為限,并以認真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監獄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前提。一些把公民享有的人權甚至是部分權利等同于罪犯所應享有的人權的觀點是不妥當的。如實踐中死刑犯的生育權的爭論,已婚犯人同居權的探討,罪犯的婚姻權、罪犯的娛樂權的論述。這樣的學術爭論已經脫離了監獄的職能與監獄犯罪人權保障的范疇。把一些只有普通公民應該享有、卻又不可能完全實際享有的權利,放入監獄人權保障的范疇之中。以借此抨擊我國監獄人權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這樣的觀點是值得商榷的。更有學者對監獄職能提出了烏托邦式的要求,如監獄不但要把罪犯改造成不再犯罪的“新人”,而且要解決罪犯改造期間的心理問題、罪犯家庭生活有困難的要提供必要幫助,罪犯出獄后還要解決其就業問題,以防止其再犯罪。這些觀點當然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監獄罪犯權利保障的高要求和美好的愿望,但是這些觀點是脫離社會實際的。預防犯罪、改造罪犯、控制犯罪、減少累犯從來都不是依靠一個國家機關來實現的,犯罪問題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各個學科綜合問題。各個國家機關通力合作才可能起到一定的社會效果。如果把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拋給監獄,進而把這些問題作為監獄人權保障的論據,這樣的做法是不太妥當的。綜上所述,我國監獄的罪犯的人權保障問題在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基礎下的,嚴格依照國家法律制度下的,全方面、多層次、寬領域的對罪犯的人權保障。
[ 參 考 文 獻 ]
[1]萬益文.我國罪犯人權保障特點及其發展演進[J].人權,2012(3):37.
[2]楊松材,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體系論綱[J].法學研究,2015(2):57.
[3]李龍,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體系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11):89-90.
[4]賈洛川.中國特色監獄研究[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