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霧 韓光臻 嚴宇超 連 軍
(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
高寒地區換流站換流變廣場混凝土冬期施工
曹 霧 韓光臻 嚴宇超 連 軍
(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以某高寒地區混凝土冬期施工為例,通過前期理論計算,分析了商品混凝土在嚴寒天氣下從拌制、運輸到現場澆筑時入模溫度,并根據混凝土施工及養護溫度的需要,確定了保溫棚尺寸、熱源能量及加熱保溫器具數量和點位配置方式,解決了傳統施工方法能源浪費嚴重、暖棚內溫度變化大、養護條件不達標等問題。
高寒地區,冬期施工,混凝土,暖棚
錫盟±800 kV換流站工程額定電壓為±800 kV,額定電流6 250 A,雙極額定輸送功率1 000萬 kW。工程是落實“北電南送”“西電東送”能源戰略,實現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推動內蒙古電力外送,促進內蒙地區經濟發展,同時緩解受端地區能源供需矛盾,滿足江蘇和山東電網負荷增長的需要,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具有重大意義。
10月初錫盟站進入冬期施工,換流變廣場在11月31日前全部完成,錫林浩特市11月份日均最低溫度為-13 ℃,由于換流變急需進場,換流變廣場必須在此之前完成,如本項目因冬期無法施工而推遲投運日期,將對整個工程帶來巨大的損失。
2.1 混凝土拌制、運輸與澆筑溫度控制
因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需對商品混凝土的出機溫度與入模溫度進行控制(出機溫度不得小于10 ℃,入模溫度不得小于5 ℃),按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要對此兩項屬性進行熱工計算。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1)混凝土拌合物溫度計算(混凝土出機溫度)。
T0=[0.92(mceTce+msaTsa+mgTg)+4.2Tw(mw-ωsamsa-ωgmg)+c1(ωsamsaTsa+ωgmgTg)-c2(ωsamsa+ωgmg)]/[4.2mw+0.9(mce+msa+mg)]。
其中,T0為混凝土拌合物溫度,℃;mw為水用量,kg;mce為水泥用量,kg;msa為砂用量,kg;mg為石子用量,kg;Tw為水的溫度,℃;Tce為水泥的溫度,℃;Tsa為砂的溫度,℃;Tg為石子的溫度,℃;ωsa為砂子的含水率,3%;ωg為石子的含水率,1%;c1為水的比熱容,本工程c1=4.2;c2為冰的溶解熱,本工程c2=0.0。
將各項參數代入,得到:
T0=[0.92×(399.15×10+708.65×10+1 123.03×10)+4.2×20×(169.13-0.03×708.65-0.01×1 123.03)+4.2×(0.03×708.65×10+0.01×1 123.03×10)]/[4.2×169.13+0.9×(399.15+708.65+1 123.03)]=12.28 ℃>10 ℃。
證明混凝土出機溫度滿足要求,大于要求的10 ℃。
2)混凝土拌合物經運輸到澆筑時溫度計算(混凝土入模溫度)。
T2=T1-(at1+0.032n)(T1-Ta)。
其中,T2為混凝土澆筑時溫度,℃;T1為混凝土出機溫度,℃;Ta為運輸時的環境溫度,℃;a為溫度損失系數,本工程為0.25;t1為混凝土運輸時間,h,取15 min;n為拌合物運轉次數,本工程n=1。
注:混凝土攪拌站位于站外東北角,與站區相連,從攪拌站運送到工地,時間一般不超過15 min。
將各項參數代入,得到:
T2=12.28-(0.25×0.25+0.032)×
(12.28+20)=9.223 ℃>5 ℃。
證明混凝土入模溫度滿足要求,大于要求的5 ℃。
假設入模溫度為5 ℃,代入公式,得到:
t1=0.774 h=46.44 min。
那么應按預定要求嚴格控制攪拌材料溫度,水溫不得低于20 ℃,水泥、砂、石子的溫度不得低于10 ℃,外部環境溫度不得低于-20 ℃,混凝土自出機到運輸至施工場地全過程的時間不得超過46 min,否則不得進行混凝土施工。
2.2 取暖棚制作材料選型、所需幾何尺寸及熱源熱量計算
1)暖棚內熱量消耗計算與建筑采暖計算相同,根據暖棚尺寸、圍護構造及地面的導熱系數等來計算確定。
每立方米暖棚的耗熱量Q按下式計算:
Q=3.6MbK(Tb-Ta)。
其中,Mb為表面系數,即冷卻面與外部量度暖棚的體積之比;K為暖棚結構的平均傳熱系數;Tb為暖棚內溫度,℃;Ta為暖棚外大氣溫度,℃。
2)暖棚表面系數計算。
通過查閱《建筑施工手冊》得知,假設保溫棚高度為h,長度為x,寬度為y(單位均為m),則表面系數計算式為:
Mb=(2xy+2hx+2hy)/xyh。
廣場冬期施工剩余四塊區域,尺寸均為8.2 m×78 m。因暖棚高度必須滿足人員便于入內操作,所以取h=1.7 m;暖棚搭設寬度y=8.2+0.3×2=8.8 m(即每邊預留0.3 m操作面),暖棚一次搭設的長度定為x=40 m,施工完畢后向前推進。
計算得出表面系數:
Mb=(2×8.8×40+2×1.7×8.8+2×1.7×40)/
(40×8.8×1.7)=1.454。
3)棚內溫度要求20 ℃,室內外溫差約為35 ℃,暖棚表面系數1.454,帆布傳熱系數為0.23:
Q=3.6MbK(Tb-Ta)=3.6×1.454×0.23×35=42.137 kJ/h。
棚內所需總熱量:
Qm=42.137×1.7×8.8×40=25 214.781 kJ/h。
暖棚外部風速大于5 m/s時,必須乘以擴大系數2.0,即:
Qm=2.0×Q=2.0×2 957=50 429.562 kJ/h。
經查詢,1.3 kW小太陽電熱器理論上產生的熱量P=4 680 kJ/h,理論所需電熱器數量為:
V=Qm/Pm=50 429.562/4 680≈11臺。
上述計算為理想狀態下的情況,實際使用過程中,加熱設備能量轉換達不到理論數值,綜合考慮現場實際熱量生產低于該理論計算結果。以此結果為參照,分別對暖棚內控制溫度為20 ℃進行試驗以確定,該棚位置選定在要澆筑范圍,作為地面預熱,并做好詳細記錄,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參數。
發現棚內11臺小太陽電熱器加熱溫度幾乎都在11 ℃左右,達不到預期要求,經向當地有高寒地區混凝土澆筑養護經驗的單位討論,租用燃油直燃暖風機(封閉型燃燒室),在暖棚兩端加溫鼓風,燃油直燃暖風機理論上每臺產生的熱量為2 700 kJ/h,理論上2臺即可滿足供熱需求,但根據當地租賃公司的建議,我們仍保留5臺電加熱器,并分布在暖棚中間部位。經過兩天的完整測試,發現溫度可以維持在19 ℃左右(說明:采用的燃油直燃暖風機的燃燒室是完全封閉的,燃燒尾氣可通過一個排煙口排出加熱區域。進入換熱器的冷空氣被加熱,但與燃燒尾氣完全不接觸。這樣輸入被加熱區的熱空氣是完全潔凈的)。
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棚內溫度數據表
本文為錫盟±800 kV換流站工程換流變廣場混凝土面層冬期施工實例,該施工技術加熱保溫采用電能加熱,加熱均勻,溫度控制范圍準確,清潔安全。最終,換流變廣場面層混凝土質量工藝良好,為高寒地區大面積混凝土面層澆筑冬期施工提供了新的方法,切實可行,可供其他工程參考。
[1] 建筑施工手冊[M].第5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3] 王志剛,王青遠,周洪超.淺談冬期施工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信息,2008(10):69-71.
[4] 原晉濮.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要點[J].山西建筑,2007,33(12):27-29.
[5] 黃 源.淺談冬期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J].施工技術,2009(8):85-87.
The concrete winter construction of converter station changing square in cold area
Cao Wu Han Guangzhen Yan Yuchao Lian Jun
(Anhui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 Transformation Co., Hefei 230022, China)
Taking the concrete winter construction in a cold area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earl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control of commercial concrete in the cold weather from mixing, transportation to the scene pouring into the mold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needs of the temperature,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insulation shed, heat source and heating the number of insulation devices and point configuration. To solve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erious waste of energy, greenhouse temperature changes, maintenance conditions are not up 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other issues.
cold area, winter construction, concrete, greenhouse
1009-6825(2017)12-0089-03
2017-02-14
曹 霧(1989- ),男,碩士,助理工程師; 韓光臻(1980- ),男,高級工程師; 嚴宇超(1990- ),男,助理工程師; 連 軍(1992- ),男,碩士,助理工程師
TU75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