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宋堯平
記錄: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遠柏
美好生活——曬曬我的獲得感
我的書香人生
口述:宋堯平
記錄: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王遠柏
2016年我收獲頗豐,出版了《北侗婚戀習俗》《黔東南侗族節日文化》兩部作品,還獲得了單位先進工作者稱號。

宋堯平在鄉村采訪(右一)(受訪者供圖)
我叫宋堯平,侗族,貴州天柱人,我是我們家第三代共產黨員,是黔東南日報社的一名記者。先后擔任采訪部記者、副刊部副主任、通聯部負責人等職位。
2016年,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方面,我都收獲很多。我的獲得感源于認真工作,堅持閱讀和寫作,以及對家庭的愛和責任。
去年,我花了近萬元錢購買了數百冊書籍。每天閱讀20頁,寫讀書筆記,撰寫發表了20多篇讀書心得體會,讀書寫作使我過得充實、快樂。
寫作方面,在采寫新聞報道之外,我的兩部作品《北侗婚戀習俗》《黔東南侗族節日文化》得到學術機構出資出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說:“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為了寫《北侗婚戀習俗》,十年來我遍訪侗族地區,進行調研和資料搜集。書籍出版后,得到文化學者潘年英等人撰文稱贊。我的第三部書《侗族酒文化》已通過專家評審,即將由學術機構出資出版。
同時,我在報紙上主持的“黔東南故事”欄目,由于反響良好,得到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出資結集公開出版。
去年,貴州省委提出黔東南州要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黔東南日報社根據新的發展需要,對副刊部《文化視野》《旅游天地》版進行新的定位,報社黨委安排由我來執行改版。在報社領導指導下,經過半年準備,12月底成功改版為《民族文化》周刊和《大旅游》周刊,深受讀者喜愛。
由于工作成效明顯,2016年我被評為黔東南日報社首屆“十佳新聞工作者”。
生活方面,收獲同樣不小。我兩歲半的女兒開始上幼兒園了,她活潑、可愛,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女兒出生以來,我每天都給她寫成長日志,目前已記錄了厚厚的四本。我感覺這樣很快樂、幸福。
我和妻子恩愛有加,我每月10日都會給她買一盆花,如今我家樓頂已經成了一個美麗花園,這是我們愛的見證。這一年,我們家還買了車,既方便了家人出行,也方便了我下鄉采訪。
2017年,我將出版我的新聞作品集,并且爭取在工作之余,閱讀更多的書籍,取得更大的進步。
(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