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合強,王曉藝,楊凱
(1.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海門 226103;2.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街道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 煙臺 264114;3.濟南市農業局,山東 濟南 250022)
現代肉種雞飼養管理的關鍵點(中)
陳合強1,王曉藝2,楊凱3
(1.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海門 226103;2.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街道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 煙臺 264114;3.濟南市農業局,山東 濟南 250022)
(上接《家禽科學》2017年第4期第23頁。)
如基礎料量太高(圖 8),會造成卵黃性腹膜炎和脫肛比例多,早期死亡高(圖9)。如累積料量過多,會使體重超標(圖 10),導致脫肛和卵黃性腹膜炎死亡率高(圖 11)。
圖8 實際與假設目標料量曲線
圖9 脫肛和卵黃性腹膜炎導致早期死亡高
圖10 不同累積料量的差異導致體重差異
圖11 超重雞群因脫肛和卵黃性腹膜炎導致早期死亡高
4.3 產蛋高峰重要的驅動力 種母雞開產后攝入的飼料按順序用于維持代謝、機體生長(包括胸肌)、產蛋數量、蛋重、脂肪蓄積。帶領母雞走上產蛋高峰的三大驅動力依次是生理體重,即按照一定的生長曲線在不同日齡達到相應的體重;光照,即達到生理體重后獲得對光照刺激的響應能力;飼料,即沒有能源就沒有產蛋。高峰前產蛋每天增加3%,體重每周增加120g,飼料每天增加4g,蛋重每天增加0.5g;而高峰后產蛋每周減少1%、每周體重增加10g、飼料每周降1g、蛋重每周增加0.5g,高峰期1d的變化等于高峰后1周的變化。使用曲線圖記錄從開產到產蛋高峰的數據有助于獲得最好的產蛋表現。雞群中不能讓任何一只或一小群雞在某一步管理沒有完成就強行推到下一步,這樣毫無用途,從管理上應嚴格遵循既定生長曲線飼喂,直至產蛋5%~10%。從圖12可以看出料量細微變化的累積效果,應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
圖12 日加料4g的效果
4.4 產蛋階段(25~35周) 產蛋期各階段的重要性見圖13,目標是多產受精蛋,關注最初幾周的雛雞質量和產蛋后期的孵化率。整個產蛋周期以每5周作為一個階段占總產蛋數的比重,產蛋第一階段(25~40周)占45%,而產蛋后期(>50周)占25%以上。該階段應提供足夠的營養滿足體重維持、生長和產蛋的需求。通過為種母雞提供適當的日能量供給,保持能量、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之間的正確平衡。飼喂量小小的偏差可能會對雞群的產蛋數和產雛數造成負面影響。如雞只持續不斷地產出大小規律的卵泡,從開產到產蛋高峰階段的飼喂量是維持體重增長,達到標準體重及避免代謝紊亂的關鍵階段。如22周前給予光照刺激,開產過早,產蛋高峰前的飼喂管理更為重要,如此階段飼喂不足和日增重較少會產生許多小蛋,孵化出的雛雞的生產性能也會受到影響。開產后加料幅度選擇不能平分,要遵循“前慢后快”的原則,基礎料量不能太高,不然不好控制產蛋期的體重和蛋重;換羽雞產蛋到高峰建議立即更換產蛋2#料;具體每個階段的加料幅度要據體重、基礎料量和預估的高峰料量來確定,不能生搬硬套;從第一次加光刺激至5%的產蛋率料量應緩慢增加,每周1~3g直到見蛋,可減慢體重增長速度。
圖13 產蛋期各階段的重要性
20周到見第一枚蛋母雞似乎對大量增加飼料的反應不積極,大量增加飼料會導致體重增加而不是為產蛋做準備(卵巢發育),該周齡降低飼料增加也會防止產蛋高峰前由于腹膜炎引起的高死亡和高的雙黃蛋比例。正常情況下從產蛋率5%開始,據產蛋量和體重情況增料,通常產蛋率每提高5%增加1次飼料(見表6),產蛋率70%~75%時達到高峰料量;如果雞群24周末的體重不達標,建議高峰料在雞群日產蛋率達到60%左右給予,從產蛋率5%開始,飼喂量少量穩定地增加 (見表7),如將高峰料推遲到70%~75%給予且雞群的脂肪沉積太少,可能會被全部動用,為補充脂肪沉積,高峰后的減料會受到影響,影響體重、蛋重和產蛋持續性。
開產第1周產蛋在0.5%~3%時,體重要求在2.8~3.0kg,一旦雞只開始產蛋,喂料量不要過度增加,相反要在產蛋率30%~35%逐漸增料。添加高峰料的時機是產蛋率5%而不是10%,提前2~3d提供營養,產蛋和蛋重每日增加,產蛋率增加較快。如果早期種蛋均勻度良好,有助于雛雞生長發育均勻和提高種雞和商品肉雞的生產性能。每3d調整1次料量而不是每天以給雞群料量刺激,盡量采用簡單的加料程序,少量多次的高峰料加料方法可防止雞群超重。未成熟與胸型未達標的母雞如快速增料會刺激卵巢過度發育,快速增加體重,造成早期排卵或雙重排卵,增加雙黃蛋比例和腹膜炎的比例,8個以上的卵泡大于0.9cm意味著加光過度(圖14和圖15)。母雞正常的腹脂肪沉積占體重的比例22周為0.8%~1.2%、26周為1.3%~ 1.8%、31周為2.0%~2.5%。飼喂量是基于2階段或3階段育雛育成程序中飼料能量水平11.72MJ/kg的建議,應據實際飼料能量水平調整飼喂量。35周后種母雞的周增重應保持在15g左右。
表6 母雞進入產蛋期的飼喂
表7 加料模式*
圖14 卵泡發育數量過度
圖15 卵泡發育的合理數量
4.4.1 維持能量 能量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到體重和環境溫度的影響。即使處于熱平衡區域,羽毛的狀態也影響能量的需求。飼料能量水平確定后,再制定配方中其它的營養成分以根據日飼喂量滿足雞群的日常需求。
4.4.2 環境溫度 環境溫度是影響能量需求的主要因素,如雞舍工作溫度偏離20℃,能量攝入量應調整。開放式雞舍,雞舍工作溫度=最低溫度+1/3(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密閉式雞舍,其工作溫度=最低溫度+2/3(最高溫度-最低溫度)。使用溫度記錄儀記錄溫度,對于溫度變化異常的的地區,不要低估工作溫度和忽視較冷期間產生的惡劣影響。
4.4.3 熱平衡條件下 種母雞產蛋高峰期的能量(代謝能)需求大約是1.93~1.97MJ,溫度從20℃降低5℃,能量需求增加0.13MJ/只/d,每低1℃,大約應增加0.03MJ的能量。溫度升高時,飼料成分、飼喂量及環境溫度應得到良好的控制,減少熱應激。提供正確的營養水平,使用易消化的飼料原料有助于減少熱應激的程度。增加來源于脂肪的能量而非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滿足必須氨基酸需求(表8)的條件下盡可能降低飼料粗蛋白水平也會有好處。為提高能量攝入量以減少低溫的影響,增加飼喂量會影響體重和蛋重,使用能量蛋白比較高的飼料會有所幫助。如飼料攝入量低于其需求則會減少以機體脂肪形式的能量儲備。這樣會導致能量不足,而且會影響免疫系統、羽毛狀態以及產蛋率和產蛋持續性。適當的營養平衡有助于減少代謝問題,提高蛋殼質量,控制蛋重及最大程度地將營養傳遞給后代。
表8 母雞高峰期營養攝入量
4.4.4 蛋白質(CP) 蛋白質攝入量和蛋重的關系對于產蛋早期階段尤為重要。CP=2282×W0.75+0.356G+0.262×EM(公式中W代表體重、G為日增重、EM為產蛋重)。無論環境條件如何,蛋的結構基本保持不變,日糧中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水平影響蛋重和產蛋數量。種母雞在43~55周如將飼料粗蛋白水平從14.5%提高到17.4%,日增重增加了12%,但增加的蛋白質并沒有使蛋重增加。40周后給雞群飼喂較長時間的高蛋白飼料不利于體重控制,會造成超重和蛋重大,蛋重超過65g孵化率也會下降。產蛋高峰時需要1.93~1.97MJ的能量和24~25g/只/d蛋白質。保持粗蛋白較低水平,不僅是為了達到較好的產蛋率,整個產蛋期適當的蛋重、雛雞質量及羽毛結構。可消化氨基酸滿足要求又要避免過度攝入。如雞群超重,需提供額外的能量和氨基酸以維持額外的體重及周增重和總產蛋重。
4.4.5 維生素和氨基酸 產蛋期補充適當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于提高雛雞質量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可能出現的缺乏癥(如表9),如死胚、畸形和其它異常情況如腿和喙較短,絨毛粗短,骨短粗病,水腫,羽毛異常,孵化后期加速氧化代謝。
表9 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造成的胚胎死亡
4.5 產蛋高峰后及時減料 產蛋的持續性要依靠良好的體重控制。肥胖母雞的子宮和陰道結合處會發生脂肪沉積,限制精子的儲存空間,從而造成受精率的下降。現代肉種雞更傾向于超重10%~ 12%,胸肌過大,過度發育以及沒有足夠的脂肪沉積,高峰后應及時減料,防止體重超標過多(超重150g左右正常)。產蛋高峰通常在30~31周達到,高峰料應在產蛋總重到達高峰后仍繼續維持2~3周;同時如產蛋連續5d沒有增加,可認為產蛋已達到高峰,然后再開始減料。開始減料時應考慮吃料時間、胸肉和恥骨脂肪、觸摸雞只的腹部 (發軟)、一年中的時間段和溫度波動、體重發育、蛋重等因素;減料時間和幅度取決于開產后體重增長曲線和增重情況、日產蛋率及趨勢、能量儲備既脂肪沉積、蛋重趨勢、雞群的健康狀態、環境溫度、羽毛狀態、雞群的歷史等。將產蛋重、體重和釆食時間作為評判標準有利于高峰后的減料,不能過多地關注產蛋重,否則會造成過度飼喂,造成不必要的體重增加,從而增加維持需要的能量。將釆食時間作為高峰后減料的工具,保持準確的記錄非常重要,不同的飼料形狀,雞群的釆食時間一般在2~4h(表10)。總減料量大約是0.19MJ/只或高峰料量的10%。管理人員密切觀察和了解雞群才能制定產蛋高峰后的減料策略。35周使用產蛋2#料有助于保持雞群各項生產性能指標。
表10 產蛋高峰期釆食時間參考
4.6 蛋重 記錄種蛋重量是評估飼喂量是否適合的良好工具,比較實際與標準產蛋率的差異再乘以1.8以確定雞群需要減少或留下多少能量。
4.7 產蛋期必須特別關注粗蛋白和能量的攝入量 飼喂量必須確保滿足雞群營養性需要,滿足雞群對維持、生長和生產所需要的能量,并檢查環境溫度以確定飼喂量變化,其它營養物質水平應據飼料能量水平來確定。提高早期雛雞質量和保持后期孵化率,產蛋高峰前和后的飼喂策略必須仔細監測,考慮雞群的產蛋率、體重、蛋重、脂肪沉積和羽毛狀態,避免飼喂不足或過度,考慮到飼喂量的變化對營養攝入量的影響。飼料配方制定應以產蛋率和雛雞質量達到最佳為目標,考慮原料的市場來源,有效管理育成期和產蛋期飼喂的關鍵點,以發揮現代肉種雞的遺傳潛力和確保良好的家禽福利。
(未完待續)
S831.4
C
1673-1085(2017)05-0019-06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