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剛結束了為期兩年的援藏生涯,我又要和家人告別。樂山市選派首批援彝干部人才,我毅然決定再次申請,隨后我進入了對口幫扶美姑縣工作組。我把錄取的消息告訴了妻子,她第一句話就是:“這是好事啊,你放心去那兒吧,家里有我呢,不要太擔心。”簡單幾句話讓我鼻子一酸。我的妻子是一名護士,平時工作繁忙。援藏兩年為了讓我安心工作,她主動挑起家里的重擔,里里外外的事都沒讓我操一點心。這次自己又成為了援彝隊員,家人也很支持,就讓我越發感激和愧疚。
現在的援彝工作是對原有援藏工作的“傳承”:一種事業的傳承、一種感情的傳承、一種使命的傳承、一種責任的傳承、一種義務的傳承、一種大愛的傳承。
2016年9月,我從雪域高原理塘來到了彝鄉美姑。援彝,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援彝,更是人生歷練的寶貴機遇。來美姑縣后,我首先開始了彝區文化學習。六個月里,我通過向單位同事、彝族同胞虛心學習、真誠請教,了解美姑縣的歷史、地理、民族風俗習慣,為主動融入工作、生活奠定了基礎,增強了工作熱情和信心。
根據組織安排,我到美姑縣人民醫院檢驗科工作,和在援建理塘縣時是同一崗位。在檢驗科工作,我發現一些長期遺留下來的老舊規章制度和思想阻礙了科室的管理和發展,我們大家一起進行了整改。同時,醫院檢驗科人才緊缺,所以我在完成白天工作的情況下,主動申請值夜班,休息時間積極參加義診活動。
有人問我:“援彝工作難不難,苦不苦,累不累?”我都笑而不語,其實答案是肯定的,援彝路上的種種酸甜苦辣,又豈是幾句話能講明的?自然條件、環境氣候、風俗習慣、傳統觀念等各方面的困難一個接著一個,有的在想象之中,有的是意料之外。不過,我一點也不畏懼,因為在工作中,我心里總是充滿了感謝、感恩、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