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余維立,此名當今并不亮眼,然而四十年前,卻在體育圈如雷貫耳。
1970年—1972年間,他近十次創造兩項短跑全國紀錄,200米跑出20秒8,400米最好成績47秒3,還多次打破男4×100米接力與4×400米接力全國紀錄,百米兩次跑出10秒1,在國際賽事中奏國歌升國旗。退役之后,他曾出任國家田徑隊短跑教練和國家體育總局田徑管理中心國家隊管理部部長。2008年退休后,依然活躍在田壇一線,受聘國家短跑接力隊顧問。
余維立家住北京東城龍潭湖畔,一間十余平米的書房被數個書柜與書桌擠滿。除了體育專業書外,政治、歷史、文學、哲學、法律等諸多名著琳瑯滿目。藏書太多,只能雙層疊放,書柜與書架的隔板全被壓彎。案頭上有一本新近出版的《田徑科技動態》,占了13頁的文章《逆水行舟 任重道遠——寄語歷史轉折關頭的中國男子4×100米項目》列于頭條。對“今日田徑界大筆桿”的評價,他連連擺手,并不認可,但他承認:“平時我就喜歡想些問題,記點東西。”

青少年 他馳騁跑道
余維立自幼熱衷體育,叔父余邦基曾是八一男籃和國家男籃主力后衛,第一屆全軍運動會旗手。1958年,八一田徑隊到四川成都冬訓,正讀小學五年級的余維立立即被百米旋風震住。之后,他一放學就到處找場地跑,去小巷子練。是年,成都市小學生運動會男子百米乙組冠軍,被他以14秒整輕松拿下。小學畢業,他報考了成都體院附中。也許是命中注定與短跑有緣,在好幾個選項中,偏偏把他分配到成都體院百米紀錄創造者晏遠樹老師那里。1963年省運會少年組的200米,三級跳遠和4×100接力冠軍最終都被他綁定,連從未正經練過的400米也拿了個第二。
省隊發出了召喚。他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開始并不同意,可兒子鐵了心牛也拉不動。
余維立在省隊僅呆了一年零十個月,1965年底,剛剛19歲的他就被國家隊招去。
世界田壇,主項100米罕見兼400米,兩個項目對身體與技術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余維立幾個月只比了三次,就逼近全國紀錄,僅差0.1秒。1972年秋,在南京舉行的全國田徑運動會上,余維立完成了47秒3的壯舉!沖線時,對手都還在十六七米之后。同一年,他百米兩次跑出10秒1。
余維立所付出的代價,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1971年春,國家田徑隊在廣東韶關匯報表演。訓練不足,加之煤渣跑道不平,就在終點線前,“啪”的一聲,余維立的左大腿股二頭肌肌腱斷裂,平日追風的身軀這次隨風而倒。為了能重返賽場,余維立央求醫生做手術,當晚還“賴”在醫院,和衣躺了一夜。奇跡出現了,術后半年多,他兩破400米全國紀錄。
1974年,伊朗德黑蘭,第七屆亞運會男子百米決賽進程近半,余維立兩邊只有扇形的光影在隱隱擺動。如果此時放幾步,勝利也許就能鎖定。可他太急了,太想建功立業了,一步都不敢放,一瞬間,右腳好像踩空,一頭栽了下去,右腿股二頭肌肌腱斷裂。
1975年9月第三屆全運會百米決戰,他成了老二,給他很大遺憾和刺激的是“第二層的領獎臺怎么這么矮?”
這是他運動生涯的最后一場大賽。
壯年 他執掌教鞭
1977年末,已過而立之年的余維立退役。
他先后被任命為國家短跑女隊和男隊的教練。1992年春,男女隊合并,領導發話:“你來接管這個組。”
中國短跑總體水平并不突出。小富即安是當時的普遍心態,能拿個全國冠軍就頂了天了,不少優秀選手在困難風險面前淺嘗輒止,沒有達到更高水平。對接力登頂,甚至還有一種碰運氣,寄希望于對手失敗的僥幸心理。
余維立在隊里嚴肅批評了這一不良現象,還連發數文剖析危機:從1997年-2011年,男子百米全國紀錄從10秒17到10秒16,僅提高0.01秒,同一時期世界紀錄卻從9秒79到9秒58提高了0.21秒;1995到2010年,男子4×100米接力全國紀錄從38秒81到38秒78,提高了0.03秒,在差不多時間里,世界紀錄卻從37秒10到36秒84,提升0.26秒。
1986年8月,余維立與廣東短跑主教練歐偉棠赴德國斯圖加特,觀摩四年一屆的歐洲田徑錦標賽。田徑在歐洲影響大,基礎好,偌大的體育場幾乎場場爆滿,短跑項目更成為熱中之熱。現場全方位的感觸與感悟,促使他倆回國后上報了一份“以接力促單項,加速提升我國短跑水平”的建議。
他們的理由非常充分:一,在單項水平尚有明顯差距之時,依靠集體力量就有機會在接力項目上捷足先登;二,從布局上看,每支接力隊都需要配備4-6名運動員,客觀上為造就高水平人才群打下雄厚基礎;三,接力項目需長期磨合,發揮集體力量,勝敗因素很多,任何強國也不一定能同時聚合接力項目所需的各種條件,這就留下了機會。“充分發揮舉國體制優勢,揚長避短,抓接力促單項是必要的可行的”。
由于種種原因,“建議”提出后二十多年,始終未有機會能真正“立項” 成了余維立執教期間的最大遺憾。那時候,人們更喜歡發展自身已有一定優勢,投入產出有保證,見效快、效益高的強項,諸如女子競走、女子馬拉松和部分女子投擲項目。

老年 他退休不退崗
2009年開春,落實“接力促單項”戰略任務的時機終于成熟,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拍板:選擇部分影響力大的潛優勢項目為突破口,將以接力為主的短跑項目從“非重點、次重點”的定位升格到“重點項目”,這是只有傳統奧運金牌獎牌項目才有資格進入的。已經退休的余維立心花怒放:短跑的春天就要來了!他欣然接受擔任國家男子接力隊顧問的邀請。在各地講課開研討會期間,他反復強調:“天上不會掉餡餅,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是永遠走不通的。”
這一戰略決策沒有幾年,男子短跑開始爆發。余維立的筆記本里有一組全國紀錄。男子百米:10秒17,10秒16,10秒04,10秒00,9秒99;男子4×100米接力:38秒81,38秒78,38秒38,37秒99,37秒92,37秒82。單項百米蘇炳添兩次跑出9秒99,北京奧運會還破天荒殺進決賽;男子4×100米接力,2015北京世錦賽奪銀牌,2016里約奧運會獲第四名……
談及這些,余維立充滿激情。雖然現在他已不跟隊出國大賽,但通過電視轉播和微信,他同國家隊短跑主教練袁國強保持溝通交流。2015年春,蘇炳添第一次見“9”,人還在美國尤金,余維立就同袁國強有了一大堆溝通與交流,及時總結。2016年里約奧運會百米預賽,蘇炳添涉險過關,他當即給袁國強發微信:“(蘇炳添)今年比賽太少,第一場不易放開,感覺不靈。下一場肯定會好一點。”
余維立始終看好蘇炳添,他認定,9秒99不是蘇炳添的終點,弄好了,不排除有接近9秒95的可能。對1993年出生的謝震業,他認為其主項剛改成百米,里約就殺進半決賽,前景可觀,“小謝60米6秒53,已迫近蘇炳添6秒50的全國紀錄。小謝保持著200米全國紀錄,后程能力相當強,百米只要起跑能跑開,完全有可能破10秒!”至于1986年出生的張培萌,余維立認為能堅持到今天已十分不易,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因沒有做壓線動作而與決賽失之交臂,令人扼腕。至于目前中國隊第一棒人選和后備人才選拔培養,余維立坦言:“多位小將都有機會,最終誰能挑重擔,要看最近一兩年誰能在單項上沖破10秒20,看訓練的配合與發揮。”
余維立強調要盯緊日本男隊。多年來,他們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短跑人才濟濟,接力總體實力可與牙買加、美國并駕齊驅,里約奧運會以37秒60拿下了銀牌,“2020年奧運會他們是東道主。誰能戰勝日本隊,誰就能站上領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