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策力
最近有傳聞說,為了備戰2020東京奧運會預選賽,多達86名球員組成的國奧精英訓練營已經誕生,孫繼海有望正式掛帥。最勁爆的部分是自2010年國奧打中甲的想法被否定后,有關方面正在研究U20打中超的可行性。
與此同時,U20世界杯正在韓國進行。和成年國字號隊伍一樣,中國足球不但再次作壁上觀,而且從成年國字號直至U17各級層面,都沒有明顯反彈跡象。
一方面是各級國家隊的平庸,另一方面,正如日本在1994年申辦世界杯一樣,建立一支拿得出手的國家隊必須是計劃的重要一環。岡野雅行1997年擊敗伊朗的進球,保證了日本不會是靠主辦國身份才能進入世界杯。然而,中國足球有日本足球近20年的良性循環和水準嗎?
國字號參加職業聯賽的嘗試早就有過。1991年,全國足球甲A聯賽就有主教練徐根寶率領的國奧隊,他們早早打完了14場比賽,4勝6平4負積14分,以為保組已定,放心去備戰奧運會預選賽。但是,參賽的8個隊中最終有5隊同積14分,獲得亞軍的上海隊也不過15分。聯賽最后一輪,已奪冠的遼寧隊客場4比5離奇地敗于瀕臨降組的大連隊。大連隊勉強保級,而遼寧隊孫偉在比賽中一人獨進4球,捧走聯賽金靴獎。國奧隊由于進球數劣勢而排名最末,宣告降級。
但這是職業聯賽還沒有開始的“史前”時代。2010年,據說為了促成國奧踢中甲計劃,應有之義還包括對球員所屬俱樂部采取補償措施。這次傳聞中的計劃更加離譜──踢中超。傳聞并沒有被簡單辟謠。
這里不用討論一支國字號球隊進入職業聯賽的合法性。另外一個細節其實很好說明了足球在中國的地位。一家阿根廷媒體發出了一張拉維奇的背影,配文直指球衣漢字是“拉維奇”。中國球迷和媒體啞然失笑,因為那只是俱樂部名字。在中國職業聯賽中,似乎從來不在意球員個體,也沒有球員個人名字印制于球衣,言必稱“集體”。
本賽季U23首發新規定剛出臺時,有人提到世界足球圈對U23是不是“年輕人”尚存爭議。當時,三名日本高中生畢業生在J聯賽新賽季出場,傳統校市立船橋的原輝綺和杉岡大暉分別代表新潟天鵝和湘南大海首發。新科全國高中冠軍青森山田前腰高橋壱晟代表千葉市原首發,并打滿全場。此外,京都橘高中前鋒巖崎悠人替補登場,還為京都不死鳥進了球。他們不但是U23,其實是U20。
外媒認為姆巴佩沒去韓國參加U20世界杯非常正常,中國足球還在討論是否應該讓U20作為一支球隊去踢職業聯賽。如果U20國家隊隊員將自己的中超東家踢降級,俱樂部會給這樣的人照發工資,消息傳出去,人家會不信的。如果工資由中國足協來發,發多少比較合適?因此還會誕生很多附加問題,例如U20球員的所有權是……
關于2010年那次國奧踢中甲的計劃,其實更詳實的是國家隊、國奧隊、國少隊要分別參加中超、中甲和中乙。因為這個計劃,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韋迪被人稱韋舉國。他上任時很少說話,后來表態要尊重足球規律,持續發展職業聯賽。據悉,在和一些媒體私下比較正式的交往中,韋迪也明確表示,中國足球不能開倒車,要和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