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吉安縣鄭重承諾:2016年摘除國家貧困縣帽子。全縣上下,一場爭分奪秒的脫貧攻堅戰緊張地展開。縣人社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關于舉全縣之力堅決打贏2016年率先脫貧摘帽決勝戰的實施方案》,按照省委“導向要實、工作要實、作風要實”脫貧攻堅要求,在“點、線、面”上下功夫,以建立扶貧對象就業臺賬為基礎,以就業援助、就業培訓、產業促進、創業帶動、保障扶持為抓手,加大就業扶貧投入,創新就業扶貧舉措,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學一做”,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全縣貧困戶勞動力人數5468人。其中已經實現就業4398人;有就業愿望的貧困戶勞動力人數1070人(其中346人通過技能培訓實現了轉移就業,就業率100%);鼓勵江西聯創有限公司、鑫溢手袋廠等企業到油田、永陽等鄉村布點,建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40人;全縣開發貧困戶公益性崗位1005個,安排貧困戶就業困難人員1005人,安置率100%;為全縣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25461名貧困人口每人每年按照100元的標準由政府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已從2016年縣財政整合的涉農扶貧資金中撥付254.61萬元至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政專戶,代繳率100%。達到了“貧困勞動力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一、“點”上精準用力 建立就業扶貧動態臺賬
首先,成立了“縣人社局就業扶貧工作組”,制定了《縣人社局2016年就業扶貧工程脫貧摘帽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職責,強化了就業扶貧資金保障,建立了考核機制,將就業扶貧工作列為年終考核實行獎懲制度,并作為推薦后備干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力爭就業扶貧工作為全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樹立榜樣。
其次,搭建了“互聯網+”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動態平臺。按照“準確、清楚、動態、對接”的要求,依托吉安縣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庫和鎮、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平臺,開展貧困勞動力數量、分布等情況調查摸底,收集貧困勞動力就業狀況、就業意向和培訓愿望,全面建立貧困家庭人員就業臺賬,分村分鄉鎮甄別貧困類型和勞動力情況,設立了企業用工聯絡服務站,對登記建檔立卡的5468名幫扶對象建立實名制紙質和電子兩種臺賬,實行動態管理,便于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幫扶措施。
三是做到就業宣傳信息面對面,推薦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對園區企業缺工崗位進行了統計分類,篩選出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實現招工用工對接,今年春節前后,舉辦了鄉鎮(村)貧困戶專場招聘會32場,完善了縣、鄉、村三級招工信息平臺建設,通過縣人力資源市場、短信服務平臺、鄉鎮勞保所、LED招工顯示屏、鄉、村招工宣傳欄等招工平臺及時發布園區企業招工動態,對篩選出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工作崗位,由鄉鎮、駐村干部、村協管員一起進村入戶將崗位信息送至貧困戶家中,幫助符合崗位條件并有意愿赴企業就業的貧困勞動力與企業取得聯系,將4398名貧困勞動力引薦縣內外相關企業上崗就業,就業信息覆蓋率達到100%,全面對接招工用工。
二、“線”上合力推動 實施就業扶貧援助行動
首先,創建油田、永陽等鄉鎮(村)就業扶貧車間,便于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依托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已逐步形成的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精密電工線纜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特色產業,鼓勵江西聯創有限公司到油田鎮辦分廠、鼓勵鑫溢手袋廠到永陽鎮布點,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加工點),協助鄉鎮利用閑置廠房、做好通電通水通路等相關工作,同時對入駐就業扶貧車間企業三年內涉及的場地租金、水電費給予60%的補助。組織臨近貧困勞動力進車間務工,“扶貧車間”給每位貧困勞動力每月補貼50元,兩個扶貧車間已吸納貧困勞動力40人,人均月工資2500-3500元,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一批。
其次,開發一批村組貧困勞動力公益性就業扶貧崗位。每個村委開發3個公共服務公益性扶貧崗位,實現公益性崗位扶貧村組覆蓋率達到100%;對于無法輸送到企業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在鄉村開發農村保潔、治安巡邏、道路維修、鄉村圖書室等村組公益性扶貧崗位1005個,根據“誰用人、誰出錢”的原則,整合社會資源,由用人單位發放工資,每季結束后,用人單位按規定程序向縣人社局申報,縣政府從就業專項資金中依據贛財社字【2012】71號、吉縣發【2016】10號、吉縣府辦字【2016】138號文規定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人均月收入增收300元,實現了社會幫扶就業一批。
三、“面”上穩步推進 開發個性化扶貧培訓
首先,讓346名有就業愿望而缺少就業技能的貧困勞動力通過針對性培訓后,掌握一門以上就業技能,使有培訓需求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參加個性化技能培訓覆蓋率達到100%;
其次,用活政策,以技術指導、政府貼息貸款等措施鼓勵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脫貧。
三是引導貧困勞動力參加種植、養殖等特色農村實用技術、家政服務技能培訓。依托本地井岡蜜柚、橫江葡萄等優勢產業發展,按照季節性、靈活性就業服務需求和家政服務類月嫂、婦幼保健員等崗位的就業容量大、帶動就業效率高、吸附力強的特點,以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為契機,搭建用工對接平臺,有針對性推薦貧困勞動力憑種養實用技術實現轉移就業,擴大貧困勞動力就業覆蓋面,提高貧困勞動力多行業就業能力。
四是充分利用政策實行保障扶貧。為全縣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25461名貧困人口每人每年按照100元的標準由政府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從2016年縣財政整合的涉農扶貧資金中撥付254.61萬元至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政專戶,代繳率100%。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增收100元,實現了社會保障扶持一批。
一年來,我局緊抓貧困勞動力動態臺賬這個“點”、牽住就業扶貧援助行動這根“線”,開發個性化扶貧培訓這個“面”,以“輸血”向“造血”轉變,以“漫灌”向“滴灌”轉移,采取 “就近就業一批、轉移就業(創業)一批、社會幫扶(保障)就業一批”措施。達到了“貧困家庭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作者簡介]
肖子杏,江西省吉安縣人社局。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