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氣正乾坤朗,紀律嚴明民心順。轉作風一直是黨員干部離不開的話題,也是廣大群眾關切的問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直機關工委緊緊抓住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這一牛鼻子不放松,堅持每年一個主題,在省直機關先后組織開展“嚴紀律、正作風、作表率”“優作風、強服務、促規范”和“深改革、強規范、提能效”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持續推進機關作風建設,不斷推動機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既廉政又勤政,省直機關作風建設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
據2016年萬人評議調查數據顯示,各類群體對省直機關作風建設的總體滿意率為92.2%。針對省人大代表提出改進和提高機關部門服務效能的建議,省直機關工委用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堅持牽頭抓總,以三個專項行動持續深入推進機關作風建設。2013年,省直機關工委牽頭開展“嚴紀律、正作風、作表率”作風建設專項行動。作為省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六項專項行動之一,工委先后三次召開1400多名機關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動員會和推進會,嚴格規范機關干部按時用餐和上下班工作紀律,重拳整治“酒局”“牌局”等突出問題。2014年,又在省直機關部署開展了“優作風、強服務、促規范”主題建設活動,著重對省直機關窗口服務單位的辦事質量和效率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治理“事仍然難辦”等庸懶散拖不良習氣問題。2015年,再次將作風建設工作進行拓展和延伸,在省市縣三級機關黨組織聯動開展“深改革、強規范、提能效”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努力在深化改革中健全體制、在推進法治中強化規范、在勤勉務實中提升能效。通過三項活動,從“細節”入手規范公務行為,從“小事”著眼樹立干部形象,對黨員干部日常行為劃出“紅線”、規定“底線”,要求黨員干部自查自糾、自覺遵守,不觸“紅線”、不越“底線”。
堅持制度治黨,以法治思維長效鞏固作風建設的成果。為持之以恒地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省委“28條辦法”的長效落實,省直機關工委加快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想腐的保障機制,從制度上不斷鞏固作風建設的已有成果。一是完善聯系群眾工作制度,以“深入企業、服務企業”集中行動和“服務型機關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年”活動為抓手,重點指導基層抓好“辦事服務效率不高”“為官不為”等問題整改。二是建立“兩張責任清單一個問責”制度,抓好省直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結合機關實際,相繼制定出臺了《省直機關黨員干部基本行為規范(試行)》《省直部門機關黨委、機關紀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以及《省直機關黨員及基層黨組織問責辦法(試行)》,從制度上強力推進了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三是完善民主評議制度。省直機關作風建設民主評議工作從2002年正式啟動,每兩年評議一次,“一年抓評議、一年抓整改”。根據省領導有關作風評議要增加頻次的要求,從2015年開始改為每年評議一次,每次突出1—2個主題。2016年突出“為官不為”專題,對81個省直機關單位進行評議。評議活動中累計征求到意見建議經梳理后達903條,全部原汁原味反饋各有關單位,督促整改落實。
堅持嚴格督查,以鐵的紀律手段保持監督的高壓態勢。2013年,會同有關單位組成省直機關正風肅紀工作小組,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省直機關黨風政風監督員、機關作風建設黨外監督員這三支隊伍的重要作用,緊盯重要節點嚴查“節日病”,緊盯群眾關注度高的問題嚴查作風問題,緊盯重點場所嚴查“會所中的歪風”,緊盯窗口單位嚴查辦事“消極懈怠”,不斷加強明查暗訪的頻率和力度,嚴肅查處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旅游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防止違規違紀問題以隱蔽化的方式反彈回潮,對依然我行我素、頂風違紀的單位和個人在浙江衛視、《浙江日報》上公開曝光,始終保持狠剎“四風”、整肅“兩局”的高壓態勢。2016年制發《關于重申作風建設有關紀律規定堅決制止贈送收受土特產品等行為的通知》,對少數省直單位黨員干部贈送收受土特產品等不良現象有所抬頭的現象及時進行規范。同時組織召開省直機關單位正風肅紀工作座談會,研究解決當前公車改革和不作為、慢作為、庸政懶政的新情況、新問題。3年來,累計在省直機關共開展明查暗訪464次,檢查單位1398家,發現問題141起,黨政紀處分1人,組織處理12人,“一案雙查”追究“兩個責任”5人,下發通報11期,其中問題曝光5件(涉及7人),《浙江日報》、浙江衛視等媒體跟蹤報道70次,震懾力度大、社會反響好,機關黨員干部精神面貌為之一振,工作作風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