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禎
摘要:從改革開放初期至今,近四十年的時間里,中國現代內部審計從起步到發展,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存在著與我國經濟環境相應而生的一些弊端與不足。面向未來,傳統的企業內部審計以財務審計為中心的理論模式已經很明顯不能滿足企業現代管理的需要,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導向已漸漸興起,成為主流。而在我國,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中不受重視,與企業風險管理相結合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內部審計理論為基礎,結合實際,對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管理職能做出分析,并針對我國現階段內部審計存在的不足與弊端進行探索。
Abstr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present, China's modern internal audit has developed a wealth of experience, and there are also some drawbacks and shortcomings corresponding to our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ing the future,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udit-centered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has been unable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risk-oriented internal audit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 China, the internal audit is not taken seriously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here is littl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udit with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nal audit theory and the re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management func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 and explores the shortcomings and drawbacks of the internal audit in China.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導向審計;風險評估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risk-oriented audit;risk assessment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6-0013-02
0 引言
市場經濟是發展中的經濟,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與完善,企業所處的環境日益復雜,在其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客觀的存在著潛在的風險與變數。企業中的內部審計是為公司治理而設置的,眾所周知,公司治理是以企業績效提高,價值增長的經濟利益為主要目標。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目標與理論基礎的一致性使得其成為企業加強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得企業在充滿風險與變數的市場環境中得以生存發展。在我國內部審計短短四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它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經驗,在堅持依法審計下秉承著實事求是的信念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然而,在國際內部審計與公司風險管理相關聯后,我國內部審計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1 我國現階段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1 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
首先內部審計的主要工作內容依賴于對企業各部門運行情況的了解,其次內部審計的職能是評價、咨詢和監督企業內部各部門運行情況,這樣在為最高管理當局服務時,才能不受其他部門的牽制,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獨立性。由于我國內部審計起步較晚,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內我國內部審計未能得到長足發展,又由于對國外經驗借鑒的各不相同而導致了各方面發展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我國國內現存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多樣性。
1.2 內部審計制度設立不完善
在我國,雖然有由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法律法規做依據,規定了內部審計工作應涉及到舞弊的預防,檢查與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等等,但在實際企業中的可操作性并不強。譬如,直到現在我國很多企業仍將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容現定于“查錯防弊”,這使得內部審計的功能和作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我國大部分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都停留在財務審計,審計對象過于狹窄。
1.3 內部審計模式和技術落后
在我國大部分企業中內部審計對象主要是會計報表等財務相關資料,所以內審技術采用的方法仍是賬證、賬賬以及賬表核對,這樣的審計無法為企業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審計信息,更難以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除此之外,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仍在使用從報表到賬簿到憑證到結論的舊的審計思路,在審計過程中不但耗費的時間與精力過于多,成本高,而且得出的審計結果沒有新意,效果也不明顯。因此,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無論是在審計模式還是審計技術上都過于落后,內部審計工作無法為企業改善經營情況,加強企業對風險的應對能力。
另外,內審知識結構及內審人員素質決定了我國的內部審計不可能在模式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要求,內部審計結果也不可能具有權威性。企業本身不注重內部審計工作,很少或不為內審人員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內部審計人員通常是處于“閉門造舟”的情況下,對先進的審計知識的接觸與吸收基本為零。
2 發展和完善我國內部審計的對策探討
2.1 內部審計要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提供建議
從我國內部審計的現狀來看內部審計的職能——評價、咨詢、監督,并沒有在我國企業內部切實的得到發揮。而由于經濟的發展為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內部審計的職能只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才有可能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帶來增值。在國外,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已經在各種類型和規模的企業中實現,我國在這一點上應積極向國外借鑒。對于已建立風險管理制度的企業,應當將內部審計參與到風險管理中,由此,可以進一步通過內審工作幫助企業分析風險情況,及早發掘潛在風險。對于已做出的內審報告,內審部門應及時將其傳遞給各相關部門及董事會等高層管理者,幫助企業管理高層鑒別風險,做出正確、及時、切實可行的決策。這些就要求內部審計加強工作的靈活性,通過與各相關部門及公司管理高層之間的交流,不斷調整內部審計工作及風險關注點,使其更加符合管理高層的期望。
2.2 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相比較于國外內部審計的立法,我國政府仍應該根據本國經濟情況強化內部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想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確保順利實施,單單靠國家是不夠的。企業自身應當根據各自的具體經營情況,通過借鑒先進和成功的內審經驗,明確自身內部審計地位,界定內部審計工作范圍。此外,企業還應強化內部審計考核,規劃好審計工作重點,例如規定在機構撤銷與合并時、企業各部門負責人更換調動時加強審計工作。
2.3 內部審計要善于溝通,服務于管理
在我國企業內部,通常有由于內部其他部門的不理解與不配合而導致的內審工作受阻的情況。由于內部審計需要與企業各個部門都有良好的溝通,在首先做到熟悉各部門的工作的條件下,才能更好的進行內部審計。所以企業自身應做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應在企業內部強化風險管理思想,讓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員工充分從思想認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避免內部審計是“找麻煩”的思想在企業內部蔓延。
第二方面,企業管理層可以考慮讓各個部門的員工協助內部審計,參與內部審計,從而理解審計工作,提高對審計工作的認知。
第三方面,內審人員應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多與其他部門交流,為基層服務,在以服務為宗旨的前提下開展工作。
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促進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各部門之間與公司管理者、所有者的溝通,使企業能夠在經濟浪潮中穩步前進。
2.4 提高內審人員素質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企業首先應合理化改善對內審部門人員的專業要求,對于財務以外的專業,諸如法律,管理等專業人員的安排量要擴大。只有全面豐富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的幫助企業規避各方面的風險。其次,就是對內部審計人員加強對不同職責的內審人員進行有重點的培訓,并定期進行對先進審計技術、審計理念及內控測試技術等的學習,不斷進行知識的補充。第三,企業可以制定交流日,讓內部審計人員之間互相溝通,共同解決問題。最后,企業還應加強內審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加強內審人員之間互相監督。
3 風險管理導向下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
縱觀我國現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情況,除了中國聯通,武漢鋼鐵等大型企業逐步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公司管理相結合外,其余大多數的企業在內部審計制度建立方面處于迷茫狀態,很多企業的組織構架中沒有明確的內部審計組織。然而,內部審計應從全局評價企業風險,據資料顯示,我國大型企業Z企業和S企業自2016年引入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制度后,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日趨顯著。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內部審計促進了企業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為兩企業面對多變的經濟環境制定出了風險管理戰略,在企業中擔任起了咨詢者、建議者和協調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風險管理則促進了內部審計的有效開展,不但保證了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而且使其向著更加持續多變的方向發展。風險導向下的內部審計在Z企業和S企業中的應用給予我們實踐性的經驗,風險導向下的內部審計確實能為企業更好的規避風險,我們應在其余大中型企業中借鑒,幫助我國大中型企業推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4 結論
在經濟環境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國內部審計工作和企業實際需要的內部審計比起來是遠遠不夠的,沒有良好的內部審計,在國際化的經濟浪潮中,企業難以立足。為了我國企業良好穩步的發展,只有內部審計工作與公司風險管理相結合全面良好的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我國企業才能過及時發現和規避經濟風險,從而帶領我國經濟更好的向前。
參考文獻:
[1]梁素萍.內部審計中的風險問題及其控制對策[J].財會研究,2010(4):69-71.
[2]姚冬萍.如何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01):28-45.
[3]張春海.對做好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幾點看法[J].商場現代化,2011,1:47-62.
[4]殷麗麗,李媛媛編譯.經濟危機下的內部審計戰略[J].審計研究,2010(1):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