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
摘要: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通過分析營改增對建筑業施工總承包方在經營模式、組織架構、投標報價、信息管理及分包管理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從而從企業經營管理、銷項管理及進項管理等方面提出應對意見,為企業的良好發展提供借鑒。
Abstract: The new policy of replace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will generate huge challen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is policy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business patterns,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tender off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ubcontract management; it also provides some solutions based on business management, receipts tax management and sales tax management, which can offer well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in the near decades.
關鍵詞:營業稅;增值稅;施工總承包;發展建議
Key words: business tax;value-added tax;construction general contracts;suggestion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6-0062-03
0 引言
我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其實施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避免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稅收負擔[1],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企業投資,加快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和機構調整。稅制的改革對我國建筑業各方均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將探討施工總承包企業如何適應本次變革以期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企業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簡稱“營改增”),是國務院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財稅體系進行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營業稅和增值稅在納稅人身份、計稅依據等方面具有不同點,具體區別見表1。
因為增值稅是以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營改增的推行在某種程度可以使建筑企業長期重復征稅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增值稅實行的是專用發票抵扣制,作為傳統行業的建筑業,在此背景下,面臨著企業管理體制、發展模式、經營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壓力。
1 營改增對施工總承包企業的影響
1.1 經營模式及組織架構的影響
我國目前施工總包中,尤其國有企業多采用資質共享的業務模式,常有①二級單位借用股份公司資質;②二級單位之間借用資質;③三級單位借用二級單位資質;④三級單位之間借用資質;⑤與集團外單位共享資質。其具體業務開展模式如圖1所示。為了防范虛開增值稅發票,國稅總局曾出臺規范性文件要求“三流一致”,即收款方、開票方和貨物銷售方或勞務提供方必須是同一個法律主體,而且付款方、貨物采購方或勞務接收方必須是同一個法律主體,如果三流不一致,將不能對稅款進行抵扣[3]。建筑業“營改增”后,若按以往業務模式,合同主體與施工主體可能會產生不一致,從而造成增值稅進銷項不匹配,不僅加大了增值稅管理風險,并且將直接影響項目盈利水平。
另“營改增”后,建筑業以往的“聯營掛靠”、“以包代管”等經營模式不符合發展要求,將會受到巨大的沖擊。
1.2 投標報價影響
“營改增”下進行投標報價,稅金成為競爭性因素,實際成本可能大于計算報價,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計算更為復雜。以銷項稅費為例,若向業主收取100萬元工程款,營業稅下(3%稅率),應納3萬稅款;增值稅下需繳納9.9萬稅款,具體計算過程見表2。可見如果不能通過合理提高報價等方式實現稅負轉移,則現有收入約10%的部分轉變為銷項稅,直接導致收入指標下降。
1.3 信息管理的影響
由于營業稅下無需詳細了解業主身份和類型[4],因此尚未建立業主信息檔案、亦無法準確判斷其適用稅目、稅率等事項。另一方面營業稅下,企業一般會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但并不統計管理供應商納稅人身份及其提供發票類型、適用稅率等信息。如果企業未能提前掌握供應商相關信息,可能由于未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或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導致進項稅無法抵扣,造成成本費用增加。
1.4 甲供材影響
甲供材對總承包方有以下影響:
①當甲供材料計入合同總價,供應商將發票直接開具給甲方,乙方無可抵扣稅額,乙方稅負將上升;供應商將專用發票直接開具給乙方,則甲、乙方與供應商、甲方與供應商不符合增值稅“三流一致”的規定將產生風險。
業主方A與總承包方B簽訂工程合同安裝鋁合金門窗,所需鋁合金門窗不含稅價款為600萬,勞務款為400萬,勞務成本為300萬元,無進項。雙方提出兩種方案:一是建設方甲自行購買鋁合金;二是由建安企業乙公司購買。其中鋁合金門窗的稅率為17%,建安勞務的增值稅稅率為11%,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稅率為12%。分別計算甲供材和乙自主購買兩種情況下的乙公司的利潤,具體過程見表3。
由表3可看出,兩個方案相差的利潤為4.32萬元。正是甲供材600萬的稅率差導致的差異。
②當甲供材料不計入合同總價,施工企業為降低成本,可對甲供工程選擇簡易征收的稅金支付方式,將同樣面臨增值稅“三流不一致”的問題。
1.5 勞務分包管理方式影響
建筑業目前分為具有資質的勞務分包和不具有資質的勞務分包,具有建筑勞務資質的分包商提供的是建筑施工勞務,可按照“建筑業”開具發票。部分分包方屬于營業稅下的傳統服務業,在建筑業營改增后,可能無法按“建筑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總包方無法抵扣相應的分包進項稅,造成總包方稅負增加。對于無相關資質的分包,營改增后無法開具建筑業增值稅專用發票[5];掛靠方式取得的分包發票,存在涉稅風險[6]。
2 施工總承包企業營改增應對策略
營改增下,總包企業在生產技術水平發展較為成熟的情況下,企業想要提高自身利潤率的關鍵在于銷項管理和進項管理,同時還應注重企業經營架構等方面的調整與改進。
2.1 銷項管理
2.1.1 投標報價金額的有效計算
稅率由3%提高到11%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提價等方式實現稅負轉移,則現有收入約10%的部分將轉變為銷項稅,直接導致收入指標下降。總包方若想維持不低于以往利潤率,在新開項目投標報價時,除去以往的基本建設費用考慮外,稅金的無法抵扣及高額稅率所帶來的成本增加,必須考慮到投標報價當中,在改革初期,新建項目的投標及報價均應以實現企業的不虧損為最低要求,不可盲目報價。
2.1.2 做好成本預算與結算管理
在進行成本預算編制時應首要把握“價稅分離”原則,根據現行規范及經驗補充預算管理內容,確定合理的計量口徑。同時,在為分包商結算時,應堅持“先開票、后付款”的原則,并在整個項目運行準備過程中推廣使用綜合單價法,更符合改革要求,有利于整個項目的有效結算及運行。
2.2 進項管理
施工總承包方作為建筑業中游,從其上游業主、下游各分包方及供應商處取得有效抵扣憑證對降低其稅負而提高企業利潤率有顯著作用。
2.2.1 注重項目實施過程中“三流合一”
增值稅下,建筑業發票金額不準確、開票時間不符合要求的習慣需要更正,企業除做到“三流一致”之外需與合同憑證、會計憑證等相呼應,以避免虛開行為。
由于建筑施工企業在采購建筑用料的過程中,材料供應商將材料直接發至建筑施工企業,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給建筑施工企業。但是,建筑施工企業往往因為資金缺乏而不能直接付款,便由發包方將材料款直接支付給材料供應商。該類行為屬于典型的委托第三方付款的情形,容易導致材料采購中資金流不一致的情況,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針對上述情形,在實施過程中應采取措施保證資金流的實質一致,比如簽訂委托付款協議等。
在采購原材料的過程中,供應商很多時候從經濟角度出發,會選擇從第三方直接發貨,這就造成了材料采購中實物流不一致,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于此類行為,供應商需要提供原材料采購合同等資料以證明從第三方發貨行為的正當性。
營改增的“三流一致”迫使施工企業經營模式、組織機構的改革。原有的掛靠經營,以分包名義經營的模式需轉化為正規的總分包模式,以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發展。
2.2.2 加強稅票管理
增值稅中進項稅的抵扣基本原則為納稅人符合抵扣條件的進項稅,憑合法有效的增值稅抵扣憑證,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進行認證,即可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故①企業應改變原來在收款時才開具發票、繳納稅款,給企業帶來稅收風險的習慣;②企業應根據增值稅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健全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細則;③應及時調整材料設備采購制度,全面梳理下游供應商,提高信息管理的完整度;④修訂企業配套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簽訂過程當中,要明確約定提供什么類型發票、發票的提供時間及付款時間等。
2.2.3 加強分包業務管理
對于總承包方,有效的進項稅抵扣需要分包方或供貨商是可開出抵稅發票一般納稅人,還需確保該分包方或供貨商會開出進項發票。
①選擇合適的下游供應方資質。
根據文件規定,在進行稅金抵扣時只有當期增值稅專用發票具有抵扣價值。又增值稅納稅人可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通常增值稅由一般納稅人在稅務局代開或自己開具。故在項目進行招投標時應充分權衡利弊,選擇合適的下游分包或供應方資質。
②加強分包結算管理。
在利用分包方的發票進行稅費抵扣時,除分包方應具備相應資質外,還需確保分包方或供貨方在適當期限內提供有效正確的進項稅發票。此時,采用價稅分離的全費用綜合單價法有利于控制發票的收回,從而增加項目的進項稅。在項目進行結算時,總承包方可先給分包方結算不含稅造價,只有當分包方提供有效的發票后,在下期結算或其他約定時間內,總包方可將稅款打于分包方。
2.3 改進企業組織架構與經營模式
面對眾多影響和挑戰,企業應對組織架構進行優化調整,應充分考慮設計、建筑施工、研發、服務、物資購銷等業務稅率不同且差異較大的稅制安排。建筑總承包可以成立專業化的子公司,這樣能夠在獲取進項稅額發票這一方面具有便利性;或建筑企業可開發機械租賃的業務,采取租金這一方式獲得增值稅的發票。經營模式仍需繼續規范化,隨著我國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各類非法轉包、分包掛靠在稅務方面更易實現監督,故應及時規范企業資質管理,同時根據企業發展情況適當壓縮子公司個數,壯大子公司實力,優化現有項目經營組織模式。
3 結語
營改增下,面對老化的經營模式與組織架構,投標報價的趨于復雜,潛在合作對象信息的不透明,甲供材與國家政策的沖突,總承包企業應從經營管理模式與組織架構入手,對銷項管理和進項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進提升。從而主動適應改革形勢,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和管理模式,努力維持和提高企業利潤率,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以更好地適應未來建筑業的生存和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小富,張曉兵.“營改增”對不同類型建筑項目稅負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5(6):78-84.
[2]劉小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財會月刊,2014(9):166-168.
[3]吳金光.營改增的影響效應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試點為例[J].財經問題研究,2014(2):81-86.
[4]胡丹.建筑企業營改增應對策略研究[J].建筑經濟,2015,36(3):108-111.
[5]薛俊奇.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J].財務審計,2016(3):141.
[6]譚椥仁.關于建筑業營改增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財務審計,2016(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