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梅+李朝炎+鄧思鈺
不曾想,幼時播下的一顆藝術的種子
會在某一天,長成參天大樹
灑下蒼翠和希望
手執一支畫筆,他專注而執著
清雅而熱烈
畫筆落處畫意出,傳至心靈過眼難忘
畫盡社會大事追蹤時代痕跡
畫中有境,畫裏有事,雖無只言片語
卻直擊人心,感人至深
一生解不開的藝術緣
他用明亮的心底,完整地詮釋出藝術與
生命不離不棄的情誼
畫中故事 直擊人心
鄧榮之先生是香港知名畫家之一,他最擅長版畫,熱衷於有內涵的創作,及強調構圖的形式表達,去引申時事表現在畫面上,故其藝術多以反映現實為主。他表達的每一幅畫是隱藏有故事、有靈魂、有活力的,他仿佛站在一個高處,遊離於人間,俯瞰著都市人的種種生活形態,洞察著剛發生之事件,銘記心中,然後將他犀利、透徹的觀察現象落於畫紙上,直擊人心,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非常值得回味。
如1986年時,他完成了一幅絲印拼貼版畫——《進出》,因為當時日本文部省決定將該國“侵略”中國的字眼改為“進出”。鄧榮之先生的作品畫面以三本書作構圖處理,影印拼貼部分是當時的新聞提要,大屠殺活埋情景是根據圖片再整理繪畫後絲印而成,燃燒的火焰意指日本欲銷毀罪證,及不理會亞洲多國的反對,強行篡改歷史事實。鄧榮之先生將對日本不肯悔改的憤怒之情,宣泄於畫中,淋漓盡致,痛快不已。此作品已被收藏於南京大屠殺博物館中。
類似這記錄歷史事件的創作,如1972年的《登月》,以及反映香港社會的創作有1988年的《法則》……
鄧榮之先生說:“我愛這個世界,因此畫中不會帶有諷刺,弘揚愛心才是我的出發點?!彼砸嘤姓孤缎闹懈星榈淖髌樊a生,有他身體力行去創作的藏書票《背影》,傳遞的是一種“忘記背後,勇往直前”的精神;1992年於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入選的《男人》,如山一般偉岸、堅強,無所畏懼、強大、奮斗向上,亦有將稚兒背在背上,溫暖、寬厚、安全,透露出男人責任、擔當與父愛。
數十年,鄧榮之先生看半世繁華與變遷,“記事性”是他創作之混合版畫及拼貼繪畫的靈魂,他的創造靈感來源於生活中遇到與經歷過的大小事,他用一種熱愛生活的方式和精神,為作品賦予生命力,強烈的現實映照,被他以藝術形式表達,更發人深省。
滿載榮譽 碩果累累
鄧榮之先生是版畫藝術界的中堅,他的成就早已經被兩岸四地版畫界人士所認可。
1965年,他參加香港文藝叢展後,開始探索藝術之路,1971年,他參加香港珠寶首飾封面設計展,次年並入選國際幻燈攝影沙龍,香港歷史博物館有收藏其當年裝璜設計。鄧榮之先生因畢業於政府工專(今理工大學)設計系,故初為美術設計師,業餘時間創作外,前往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受到呂壽琨、文樓、王無邪、張義等大師的啟蒙,為他躋身專業畫家奠定了基礎。
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他有幸被港英政府布政司署提名他參與非官方舉辦的“香港特色”作品選,其版畫曾入選英國、荷蘭、日本、臺灣、澳門、青島、重慶等國際版畫展、及多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全國版畫展、全國藏書票展、全國三版展、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等。作品被香港文化博物館,國內省級博物館及美術館,海外等收藏。
1999年,鄧榮之先生獲中國版畫家協會於青島頒發80-90年代優秀版畫家之“魯迅版畫獎”,頒獎禮上,他被邀請上臺發言,他的名字及畫作列入《中國美術60年版畫集》《中國百年版畫集》《中國新興版畫發展史》《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世界現代美術家辭典》《世界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等,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系網頁也有介紹其藝術及文章等。
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年,安徽為慶祝這一重要日子而特別舉辦“香港合肥版畫作品聯展”,於6月底至7月初舉行,鄧榮之先生被邀請參展,並特出席此盛會。而香港的展覽亦在7月初舉辦“香港藝術界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大匯展”,他亦應邀參展,展出雕塑作品——《特首》。此創作曾於97回歸祖國美術展亮相,屬於木雕混合媒介作品,整體形似“鼎”,利用圓柱圍繞而成,漆以紅為花瓣綠為葉,俯視疑似紫荊花(香港幣花),花形六瓣刻有政治、經濟、教育、文化、運動、社會字樣,寓意特首應有的責任。中間穿插木條即手臂,頂部用晾衣叉作手掌,呈“V”字形,似勝利的手勢,兩手指表示中港兩方結合之意。一柱擎天下的圓形木座,刻有中國地圖,當中地理位置安放一粒膠珠,即代表“東方之珠”的香港,整件作品隱藏著玄機與期望,意義重大。
鄧榮之先生喜歡從時事中獲取創作靈感,加入自己個性的想法理念,表達出這件極富感性的作品。
不負藝術 不負時光
鄧榮之先生是愛繪畫藝術的,藝術才華仿佛與生俱來,加上生活的滋養與錘煉,讓他的畫技日臻完善。有人評價說:“他珍愛一切與藝術相關的事物,陶冶性情之餘,更流露出他用生命熱愛藝術、堅守藝術的可貴情懷?!彼恢涝诶L畫藝術上一路走,一路收獲,沉甸甸的榮譽掛滿他的藝術之樹,鋪就了他錦繡的藝術之路。
鄧榮之先生祖籍惠陽,生於香港一書香門第之家,少時在祖輩收藏的書畫古董中吸收了藝術的靈氣,因而有學習繪畫的念頭,成長後漸漸與繪畫藝術結了緣,由於他的堅毅品性,讓他在做出選擇之後,做到了堅持到底。走藝術這條路,鄧榮之先生一走就是半個多世紀,可以說他已將自己的生命融進了藝術之中。
他在學生時期曾代表校方參加全港學生繪畫比賽,獲得“意匠畫冠軍”,閒時將畫作投稿報章,磨練畫技,其毅力屢獲刊登回報。課餘,其亦常將畫作參加全港學生書畫展覽,汲取經驗。香港六十至七十年代,興起學生文藝活動,組織結社出版刊物,鄧榮之先生當時加入了“風雨文社”,其繪畫及文章亦曾見報。
鄧榮之先生至今仍不負藝術之好時光。即使作畫的畫室空間狹小而桌子不夠用,當靈感突來,便趴在地上進行創作,達至忘我的境界。在藝術上,鄧榮之先生懷一顆“藝無止境,勇攀高峰”的心,這讓他在涉獵了多種畫法之後,畫技日益精深之時,才於1980年開始投入版畫創作。由於其作品富創意及有內涵,及構圖色彩有當代藝術感,故很快成就了他在藝術界的地位,尤以版藝名揚中港版畫界,為其藝術生涯揮寫出光輝的一筆。
生活給了鄧榮之先生創作的靈感和情愫,豐富的想象使其創作增添了出神入化之感,畫里內容隱含訊息、觀念,配合手法與技巧表現,不僅彰顯出時代價值觀,更表達了他感性、坦率的性格及崇高的藝術修養,可謂皆富有深意,感人至深,讓人回味無窮。
後 記

接近中年的鄧榮之先生已經將創作的重心轉移至教學上。其實對於他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創作便是教畫,尤其是十多年來,提拔後輩已經漸漸越過他的創作時日,成為他另一重要旅程。
他先後在大一藝術設計學院、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等執教外,並創辦個人的“靈芝畫室”,推動藝術教育,為使學員努力成果得以發揮及展示,他成立“靈感畫會”給予機會,定期舉行寫生及展覽活動,使之融入藝術領域去享受人生。
鄧榮之先生的教學宗旨,注重“先知而後學”,了解藝術為何物後,苦練繪畫基本功,不斷學習,自有所成。他說:“在繪畫藝術上,切不可急於求成,藝術無法做到一蹴而就,亦不能三心二意,唯有打好基礎,才能遊刃有餘於各種畫風上?!?/p>
鄧榮之先生將熱愛與執著的精神去傳承,一心為打造香港的藝術之洲,再添一抹新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