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和
胰腺癌新知
◎文/廣和

胰腺癌是一種臨床表現隱匿、發展迅速、預后極差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胰腺癌死亡率高,是當前臨床治療中很棘手的一種癌癥。然而在過去的一年里,科學家對胰腺癌的治療有了新進展。
去年五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CT導引下胰腺射頻消融導管術治療胰腺癌。借助CT精確定位,醫生將直徑0.3毫米的Habib射頻消融導管在纖細的穿刺針的幫助下,進入胰腺腫瘤不同部位,進行射頻消融治療。
射頻消融治療因定位準確、對正常組織損傷小,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但胰腺不同于人體其他臟器,它位于腹部較深的位置,周圍有胃腸道和重要的動、靜脈。常規的射頻消融針的直徑與小學生使用的木質鉛筆筆芯相仿,穿刺時容易引起胃腸道穿孔、胰瘺或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因此,胰腺癌一直是射頻消融治療的禁區。Habib胰腺射頻消融導管是專為胰腺癌設計的射頻消融器械,在直徑和肌肉注射針相仿的穿刺針的幫助下,進入胰腺完成射頻消融治療。如此纖細的射頻消融導管,即使穿過胃腸道,也不會發生并發癥,同時顯著降低了血管、胰腺損傷引起的出血或胰瘺的發生。
之前,這一新型射頻消融器械僅能在超聲內鏡導引下使用,操作過程較為復雜。中山醫院介入治療科通過CT導引射頻消融導管經患者體表完成胰腺癌的消融治療,為全球首例。這一技術簡化了手術操作過程,將使更多的胰腺癌患者獲得局部微創治療的機會。
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研究人員的一項科研成果引起重視。研究發現,兩種化療藥物的組合在抵御胰腺癌上或表現出巨大潛力,可以明顯改善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因其位置隱蔽,早期胰腺癌很難被發現,多數患者被發現時已是晚期。晚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5%以下。研究者發現,同時使用藥物卡培他濱和吉西他濱長達6個月的治療,可以使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到28.8%。
科學家通過對全球四十多個機構研究成果的分析,發現胰腺癌可分為四種亞型:鱗狀上皮腫瘤、胰腺祖細胞瘤、ADEX腫瘤和免疫原性腫瘤。這一研究發現或許將有助于找到新的治療方法,改變胰腺癌長期以來難以治療的狀況。
研究者稱,不同類型腫瘤可能有不同致病因,找到這些原因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治療胰腺癌。特別是免疫原性腫瘤,對癌細胞生長和增殖過程中免疫系統作用新的認識,有助于我們研發特異性破壞腫瘤逃避免疫系統攻擊的機制。
2016年癌癥研究協會展示了一項新的研究,口腔中的某些細菌可增加胰腺癌的發生風險。
科學家們發現,存在牙齦病病史且口腔健康狀況較差可增加胰腺癌的發生風險。該研究第一次直接證實了二者之間的這種關聯。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或為胰腺癌的早期精確治療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