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依
母親得了阿爾茨海默癥,在養老院已經住了兩三年。那天,我去探望她,發現一個陌生的阿姨也在看望母親。雖然母親根本就認不出她來,但她還是耐心地在和母親說話。
看到我,阿姨激動地站起來:“你是小董的女兒吧,我找你媽找了好久,問了好多老同事,轉了好幾個圈,終于讓我找著了。”通過交談,我才知道,原來阿姨是母親單位的老同事,和母親已經30多年沒見面了,難怪,她到現在還習慣性地稱呼母親為小董。

“阿姨,謝謝您來看我媽。可惜她現在連人都認不出了。”我歉疚地對阿姨說。“沒事兒。”阿姨連連擺手,“你媽認不出我沒關系,我來看她,是我的心意。當年,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你媽沒少幫我的忙,這份恩情,我一直記在心里。以前我條件不好,沒有能力報答,現在我條件還行,就老想著來看看你媽。”阿姨說,當年她和母親是一個車間的,30出頭那年,丈夫因病早逝,留下了她和剛6歲的女兒。一個獨身女人,拖著一個年幼的女兒生活,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別說生活中的種種不便,光是丈夫看病欠下的債務就讓她頭疼不已。每到月底,就是她最難熬的日子。一個月的工資,除了擠出一點必需的生活費其余的就都拿去還了債。每次在食堂吃飯,她總是拿個碗悄悄地躲到一邊,因為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碗里永遠都是青菜。
這一切被細心的母親發現了,這以后,她總是會悄悄地從自己的飯菜票里省些下來分給她。阿姨開始還不好意思拿,后來母親一番情真意切的話感動了她:“誰都有個困難的時候,能幫別人是福分,至少證明我條件還行,還有能力幫助別人。”
母親除了在經濟上給阿姨幫助,還幫她解決了孩子入學的難題,這讓阿姨感激不盡。“我知道你媽找了不少人,才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她和我說,孩子就是你未來的希望,一定要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阿姨說,幸虧有母親的提醒,她一直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女兒順風順水地讀書、工作,后來結婚、成家,如今事業穩定,家庭和睦,她也跟著享受著幸福的晚年。
阿姨感慨地說:“這一切都要感謝你媽。沒有她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只是后來母親因為工作調動,兩人漸漸失去了聯系,這些年,她最惦記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找到母親,好好感謝她當年予以的幫助。
讓我沒想到的是,以后每隔一段時間,阿姨都會來看看母親。幫她洗臉、按摩,陪她說話。雖然母親還是認不出她,但阿姨卻風雨無阻,從來沒有間斷。好幾次,我都勸阿姨不用來了,可是阿姨卻堅定地說:“雖然她不會認人了,但是有人陪著她,說說話,對她的病情總是有好處的。我就想多陪陪她,能讓她高興高興。”
樸實的話語讓我感動的同時,更讓我想到母親平時對我們的言傳身教: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雖然母親文化不高,說不出這么高雅的話語來,但她一直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樸素的為人之道: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有困難的人,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隔壁鄰居住著兩個孤寡老人,是一對姐妹。沒有丈夫,也沒有子女。妹妹還是一個盲人。平時,母親一直教育我和姐姐,要善待這兩位婆婆。而她自己,更是把兩位老人當成了家人一樣在照顧。老人平時伙食簡單,我們家只要做了什么好吃的,她總會給老人端上一碗;老人家里遇上什么買米、買煤的重活,母親也總是搶著幫她們去搬。老人年紀大了,健康總是有點問題,每次生病,母親總是噓寒問暖,還幫著送醫院。每天晚上,母親更是不忘叮囑兩位老人,把門窗關好,有事就叫我。
在母親的影響下,我和姐姐也把兩位老人當成了自己的外婆一樣。那時候,我一放學,先不回自己的家,而是先到老人家里去一次,看看她們有什么需要幫助的沒有,和兩位老人聊聊天,說說自己在學校一天的見聞,是我感覺最快樂的事。而我的到來,也讓兩位老人分外快樂,排遣了她們很多的寂寞和孤獨。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樂善好施、幫助別人已經成為母親生活的常態。耳濡目染,這種品德也逐漸成為我們家的一種風氣。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看到乞丐要給錢,看到別人有困難就要伸手相幫。
因為幫助別人,我也遇到過一些尷尬。有一次早高峰坐地鐵,擁擠的車廂里,我看到在面前站著一個孕婦,于是就想把位子讓給她。可是我招呼了她好幾次,她卻說什么也不肯坐。后來她悄悄地附在我耳邊說,其實她不是孕婦,而是剛剛生完寶寶沒幾個月,肚子還沒來得及消下去,所以才看著像孕婦。當她說完這些,我們倆忍不住相視而笑。雖然是一場誤會,但是我卻分明地看到她的眼神里流露的感激之情。能把溫暖和正能量帶給別人,我覺得即使有一些尷尬也值得了。
還有朋友對我給乞丐錢也持否定態度,他們說現在很多乞丐都是假的,是想不勞而獲。可是,我卻覺得既然不能區分真假,何不就當他們真的呢?也許別人確實需要幫助,對你而言,幾塊錢不過是一點小錢,對他們而言,卻是能救急的。
還記得老公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還缺一點啟動資金。沒過多久,就很快湊齊了,都是朋友幫的忙。有朋友感慨地說,現在雖然不缺錢,但借錢卻比以前難了,很羨慕我們能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其實我想,這正是“投之以李,報之以桃”的結果,因為我們一直都對朋友真誠以待,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予以幫助,所以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回報。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缺乏溫情,但我卻很少有這種感覺。感謝母親從小的家教,讓我懂得付出、關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相互的,當我們幫助了別人的時候,就種下了善的因子,今后必然也會結出好的果子,會收獲真正的朋友與友誼。
(本文圖文無關)
編輯/馬沖沖ma-ch-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