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勇
摘要:在中國歷經百年發展中,油畫經歷了西學東漸的本土化、民族化歷程,最終促使中國油畫獨具特色。油畫風景創作屬于一項藝術活動,以大自然景物作為描繪的對象,是直觀感悟自然、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各類繪畫中占據核心位置,風景油畫藝術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已成為新時期重要的美術研究課題。因此,本文作者多角度闡述了中國風景油畫發展歷程,多層次分析了風景油畫的分類與創作,詳細探討了油畫風景創作的新語境。
關鍵詞:油畫風景創作 新語境 分析
中圖分類號:J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8-0067-03
一、中國風景油畫發展歷程
就我國而言,風景油畫的起步并不早,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長時間以來,中國畫家都在不斷探索擺脫西方風景油畫制約,發展自身藝術特色的方法。站在客觀角度來說,我國風景油畫是從模仿到不斷探索獨特風格、藝術魅力整個過程中從未停息,而如何促使中西油畫有機融合已成為新時期相關領域研究的重大課題。在中國風景油畫誕生后,我國大批藝術家到歐洲留學,學習、探究西方的風景油畫,印象派的風景油畫是研究的重點。隨后,逐漸傳入我國,而我國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杰出的風景畫家,比如,徐悲鴻、劉海粟[1],創作出很多優秀的風景油畫作品,李瑞年創作的風景油畫受到了社會大眾廣泛的關注,被稱之為我國“風景油畫的先鋒”。在風景油畫創作中,李瑞年巧妙利用了寫實的繪畫手法,客觀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又派出一批畫家到蘇聯學習,及之1965年后,我國風景油畫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大批風景油畫不斷消失。20世紀70年代后期,風景油畫才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得到我國畫家的認可,逐漸成為畫家創作繪畫作品中應用其中的關鍵表現形式之一。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風景油畫已步入展現的發展階段,是其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正處于迅猛發展中。
二、風景油畫分類與創作
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風景油畫的種類特別多,以創作方法為例,可以分為三類:寫實風景油畫、抽象風景油畫、印象風景油畫[2];以時間為基點,可分為兩類:即古典風景油畫、現代風景油畫;以地區為基點,可分為的類型特別多,比如,地中海風景油畫、歐美風景油畫、田園風光風景油畫。各類風景油畫都有著別樣的韻味、風格,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風景油畫藝術的形式將會不斷變化。在創作風景油畫中,畫家必須準確把握其表現技巧以及方法,要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準確把握不同物象間的關系,合理安排油畫構圖與調配色彩,將內心情感巧妙融入到畫面物象中,促使主觀色彩、情感巧妙融合,創造別樣的畫面意境。具體來說,就繪畫而言,畫面意境至關重要,如果繪制的畫面缺乏意境,將缺乏“靈性”,很難吸引觀者。在創作油畫風景中,畫家必須以作品主題為切入點,將情感巧妙應用到風景油畫中,客觀呈現自身內心的真實情感,要學會和應用到畫面中的景物“交流”,從不同角度入手更好地體驗、感悟各類景物。這是因為自然景物也是有生命的,創作過程中,畫家必須用心和各類景物“對話”[3],學會聆聽它們不同的語言,感受其散發的靈氣,達到情景交融的目的,順利抓住景色的本質,促使繪制的作品更具生命力、感染力。
三、油畫風景創作的新語境
(一)意象取神
意象是中國傳統繪畫強調的重中之重。在油畫風景創作中,畫家必須將“構圖、造型、運筆、用色”落到實處,注重整體布局,多角度準確把握所描繪自然景觀的形象、形體乃至形狀,借助物象的自然外觀,充分感受其內在的精神實質,更好地理解“以形寫神、以神達意”的境界[4]。以山、河為例,在創作過程中,山、河不再是單純的物象,其所產生的氣質傳遞給畫家后所產生的感受,屬于一種抽象感受。《村醫圖》是南宋畫家李唐的代表作,盡管畫面中傷者的人體結構并不一定是客觀準確的,但觀者可以透過畫面感受到傷者那種“疼痛感”,這便是對造型結構的巧妙處理,重“意”而不是“形”。在該思想指導下,我國油畫風景創作中畫家必須借助本土文化精神,全方位觀察客觀自然,借助“似和不似”的形式,客觀呈現自然景觀的神韻,促使風景油畫具有濃濃的寫意氣息,客觀展現中國藝術精神,即不追求完美表現客觀物象。“似和不似”特別的藝術精神出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不斷探索中,對以后風景油畫的創作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二)韻隨意動
就我國而言,油畫風景創作初期就存在較大的時代差異性。徐悲鴻留學歸國后,帶回來了法國的寫實主義,此時的西方正處于革新現代主義運動中,帶回的寫實主義并沒有發揮重要的作用,產生了消極影響,促使我國傳統意象思維不斷被淡化,以林風眠為中心的畫風受到極大地影響,長時間處于邊緣化狀態。在此基礎上,西方油畫的寫實主義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我國占據核心位置,導致中國油畫風景創作陷入困境,困難重重。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油畫風景創作中,不可避免地讓畫家們會感到困惑,在追求西方油畫的“自然光色、體積空間處理”中,卻發現很難利用西方文化的價值觀,準確詮釋當時我國本土的社會現實。
站在客觀角度來說,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油畫風景的色彩特別豐富,而油畫表現語言和創作者所處的文化背景,采用的觀察方法緊密相連。在創作過程中,畫家可以將客觀物象的相關要素劃分為兩類,即“受光、背光”[5],以此為切入點,根據作品主題,合理處理畫面色彩層次,準確控制各要素。面對五彩繽紛的大自然,畫家可以隨“意”概括、抽象,更好地呈現畫面的色彩美,還原事物面貌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色塊力度,合理布局色塊,促使觀者和自己產生心靈碰撞,引發他們深思。在創作油畫風景中,韻律和色彩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畫家借助畫面色塊布局、運筆氣勢,巧妙地呈現韻律,被稱之為“氣韻生動”。以《論衡·無形》為例,是王充的代表作,其中便提到韻律的重要性,借助筆勢、色彩,促使繪制的畫面富有韻律美、節奏感,將氣和色彩相融合,起到“氣韻生動”的效果[6]。在該語境下,繪制的風景油畫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吸引觀者的眼球,使其充分感受自然景物的無限生命力。
(三)計黑當白
和西方油畫相比,我國油畫中大都存在空白,被稱之為“留白”,但并不是空白概念,是畫面構成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性組成要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西方油畫風景創作中,畫家在描寫自然景物過程中,大都巧妙利用空氣透視法,客觀呈現畫面空間、景象,特別是印象派畫家。20世紀西方繪畫中,塞尚的繪畫形式是現代主義形式語言出現的首要前提,甚至得到了美術史家的認可,被稱之為“現代主義之父”[7],注重借助視覺去構建普桑。而西方美術界的理性主義才是“普桑”的真正意義上的代表,塞尚借助理性的畫面客觀呈現了對應的理想主義精神,屬于西方古典哲學、科學的重要表現。對于塞尚來說,不斷構建一種全新的畫面,即“結構堅實”的畫面,這和印象派所主張的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他也不想回到“普桑視覺”中,想從不同角度入手巧妙利用印象派直觀表達方法,客觀呈現自己的理性主張,以感性、直觀的內容去呈現西方文化理念。結合塞尚的主張,對于我國來說,也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中國油畫風景創作的道路,必須充分意識到回歸本土文化的重要性。空白是指根據繪畫主題,對畫面進行科學的“虛”處理,屬于“意象”空間,可以是觀者主觀想象的一系列自然景觀,比如,大海、江河,可以是無形的,屬于主觀想象,也可以是具象的,是自然景物的真實描繪等,是我國本土哲學中的“虛中有實、有無相生”等概念的客觀呈現。
(四)書寫用筆
就筆法概念來說,源自于書法所具有的視覺特點。就中國傳統繪畫來說,其筆法可以促使畫家從不同角度入手將所認知的美學、自然巧妙融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獨特的創作思路,具有濃濃的本土氣息。在創作油畫風景中,其本土化和用筆密切相關,在整個藝術實踐過程中,我國古人所積累的筆法都特別講究,也就是說,風景油畫繪畫意境和筆法息息相關,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以《瑞雪兆豐年》《遠村夕陽》為例,這是白羽平的代表作,屬于布面油畫,創作過程中,白羽平借助已有的書寫造型能力,客觀呈現自然形態,并將其巧妙融入到畫面大結構中,以筆觸為基點,促使畫面繪制的景觀具有較強的表達力度,在筆勢、肌理作用下,促使繪制的畫面形成一種獨特的語言。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該筆法是重要的描寫形式之一,也是中國哲學精神的核心載體,有著深刻的涵義。具體來說,在油畫風景創作過程中,畫家所采用的筆觸具有的審美價值遠遠超過其形象塑造方面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客觀折射出東方繪畫所具有的神韻,這也是和西方繪畫本質上的區別。在以筆運氣的基礎上,畫家可以更好地將隨繪制客觀事物的內涵呈現出來,富于藝術作品生命力、感染力。借助用筆,觀者可以知道畫家所具有的意識觀念、文化修養,更好地了解作品內涵。
四、結語
總而言之,自風景油畫傳入到我國以后,已成為我國畫家在表現風景方面的應用關鍵性表現手段。但風景油畫屬于我國向西方學習的一種舶來畫種,促使我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二者有機融合,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審美客觀需求,這已成為我國風景油畫家共同探討的課題。為此,在創作油畫風景過程中,我國畫家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風景油畫作品,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巧妙融入創新元素,必須準確把握其新語境,畫面留白、造型筆法等,在各種新語境中,客觀看待這一舶來畫種,回歸到我國傳統文化中,不斷吸取其本土文化元素,構建具有特色的中國油畫風景新語境。以此,促使這一舶來畫種更好地發展,和我國本土文化巧妙融合,更好地展現風景油畫的本土特點。
參考文獻:
[1]包福生.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的藝術語言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4年.
[2]賀雁翎.水彩風景畫的自然規律之美與藝術規律之美的統一[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劉勃.油畫風景創作的新語境構建[J].中國美術,2014,(05):122-124.
[4]李君.淺談對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中幾個因素的認識[J].大眾文藝,2015,(03):86.
[5]吳志剛.論風景油畫創作中的藝術表現形式[J].中國藝術,2012,(02):116-117.
[6]金川.論風景油畫創作的情感表現[J].大舞臺,2013,(08):92-93.
[7]王柯.淺談我對油畫風景創作的一些感悟[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