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隨著律政題材電視劇《繼承人》播出,遺產繼承的相關話題再受關注。事實上,電視劇中出現的遺產糾紛也不斷地在現實中上演。2013年,云南柏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郝琳與其子在法考察紅酒莊園時墜機身亡的消息曾引起多方關注。近日,該事件與《繼承人》產生了“關聯”。郝琳去世后,留下了高達200億元的遺產,隨后,郝琳年近九旬的父親郝某某與郝琳妻子劉湘云就這筆巨額遺產的分割,起了爭執。時隔三年,該案件仍在艱難審理中;而案件中公公一方在追看了《繼承人》之后,找到總編劇段祺華所創立的段和段律師事務所昆明分所,決定將案件委托給段和段的國際業務團隊代理。
《繼承人》講述了蔣欣和劉愷威飾演的兩位律師在無數繼承法官司中并肩作戰,并最終解開自身身世謎團的故事。專業律師團隊的加盟讓這部劇在律政題材行業劇的專業度上達到了新的高度。“ 2020年,中國要建成法治社會,而講法治一定要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接軌,電視劇等文藝作品是對老百姓進行法治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該劇總編劇、同時亦是有著30年律師從業經歷的大狀(大律師)段祺華表達了創作初心。在《繼承人》之前,段祺華推出過一部專門講婚姻法律問題的電視劇《金牌律師》。他透露,未來還將推出股票金融領域的律政題材影視作品,名字都想好了,叫《股瘋狂》。
方家姐妹爭產案是《繼承人》中出現的第一個案件,該案辯論的焦點在于親生女兒和養女的繼承權問題。劇中之后還出現了繼子與親生兒子、胎兒、試管嬰兒等各具特點和難點的遺產繼承官司。段祺華告訴記者,劇中出現的這些案子都有真實原型,且每一個都很典型。“《繼承人》中的這些案子是提煉了幾百個案件、濃縮改編而來,觀眾也可以看到季羨林、侯耀華以及謝晉過世后的股權糾紛等曾引發廣泛關注的名人遺產案。”
除段祺華外,《繼承人》還有四位聯合編劇。段祺華先寫故事框架和人物小傳,然后交給編劇團隊完成劇本的第一稿。 “在第一稿中,聯合編劇基本上把法庭戲都空下來,而且有些與法律相關的戲他們有時候理解也不準確,因此第一稿完成后,我花了一年半時間,修改了六七稿。”段祺華說。
唇槍舌劍的法庭辯論場景是《繼承人》的一大看點。段祺華表示這些法庭戲的臺詞是他花費9個月時間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嘔心瀝血”,要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除臺詞之外,在法庭戲的設計上,段祺華也將當前中國庭審的過程做了藝術化處理。方家姐妹的遺產案本來一天就能打完,但段祺華故意把案件打散寫成了4場,每次法庭庭審都只講1個問題,如養女和親生女兒的繼承權利問題、不同遺囑的法律效力問題等。如此處理,即便是沒有法律經驗或是知識的普通觀眾也能聽得懂、看得懂。“如果完全按照庭審紀實方式拍攝法庭戲的話,會非常枯燥,觀眾可能會睡著,所以在劇中我要想辦法讓法庭‘動起來。”段祺華表示。為了讓法庭“動”起來,一方面段祺華在劇中采用了抗辯制的形式,雙方律師你來我往,法官裁判;另一方面段祺華也加入了一些煽情描寫,如劉愷威飾演的鄭昊在幫方家姐姐打官司時,通過大段的煽情控訴妹妹對父親不孝。
雖然經過了戲劇化、藝術化處理,但《繼承人》中出現的所有法律知識點都是真實且準確的。“這個不能錯,這個錯了就會誤導觀眾。”段祺華表示。為了讓演員更好的進入律師這一角色,關于法庭戲的劇本段祺華寫得非常細致,除了臺詞之外,如何走位以及在庭審過程中有哪些肢體語言他都在劇本中注明。每次法庭戲拍攝基本都有一位法律顧問在現場,防止發生常識錯誤。導演閻建鋼表示,不論是行業劇還是其他題材,專業度是對一部電視劇的基本要求,每個劇組都應盡自己的努力最大程度地保證細節真實。
相較于第一部作品《金牌律師》,段祺華表示,《繼承人》最大的進步之處在于主線故事的扎實與懸念的設置。劇中每一次開庭都揭露了一個真相,但很快謎底又變成了一個新的謎面,讓觀眾帶著懸念期待下一次開庭。兩位主角鄭昊與湯寧的身世之謎以及由此產生的遺產糾葛則是《繼承人》貫穿始終的劇情主線,用導演閻建鋼的話說,《繼承人》暗含了一個大《雷雨》的結構。面對巨額的遺產財富,任何人都會有欲望,而從這欲望中觀眾能看到人性。從繼承人和“繼承法”角度切入,《繼承人》展現了不同人物的價值觀沖突,法理之外,觀眾亦能看到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