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仕旺 任宏霞
摘要: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師生只有目標一致地去完成某個項目,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大家彼此充分交流、合理分工、協同合作,這樣師生們之間的“教”與“學”都將找到支撐點,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彼此的協同創新能力都將獲得顯著提高。
關鍵詞:協同創新 藝術設計 師生 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8-0143-02
“協同創新”是近年來中國科技界、企業界、高等教育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簡言之,協同創新就是一種知識和技能的分享與組合創造機制。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師生之間可以共同完成項目,可以分工協作、攻堅克難,甚至可以利用日新月異的現代信息技術來構建資源共享平臺,進行多方位交流,多樣化協作。在筆者看來,無論對于學生,還是對于教師,“協同創新”都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和鍛煉逐步提升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拓展訓練應該納入到人才培養計劃,應該貫穿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始終。
一、充分交流、合理配對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協同創新能力拓展訓練的前提
師生之間的交流充分與否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協同創新”能力拓展訓練能否有效開展的前提。在筆者看來,師生之間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學生如此,教師亦然。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是渴望和專業老師進行充分交流的,只是由于對自身專業能力和學識水平的不自信、不放心,才無賴的選擇對專業老師敬而遠之。因此,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應該更主動,應該起主導作用。專業老師如果能夠及時給那些懷揣夢想,但又缺乏自信的學生以鼓勵、鼓舞,引導他們敞開心扉,這無疑是為他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專業教師應該改變與學生交流的方式,那就是由演講者變為傾聽者、鼓勵者和參謀者,在和學生交流時鼓勵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聲,學生的思想認知可能會有缺陷,但情感往往是真摯的,所以專業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應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并力求從中發現亮點。對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生往往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有所欠缺,想和別人交流,但又感覺語言難以表述自己的思想,其實還是缺乏足夠的自信心,最后只能是用“作品”說話,用“作品”來找回自信。而那些交際能力很強,點子多的學生往往專業動手能力又有所欠缺,他們很欣賞專業動手能力強的同學,但是往往又會覺得那些專業動手能力強的同學脾氣古怪、難以溝通。對于這種情況,筆者的做法是“創造機會,讓他們結成對子,筆者也參與其中,大家共同去完成某個難度較高的項目”,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在和“點子多”且“交際能力強”的學生交往中獲取更多的靈感,“點子多”且“交際能力強”的學生在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的交往中也可以讓自己的“點子”更貼近實際,而身處其中的專業老師也會從中尋找到更有效的師生“協同創新”的規律和方法。
二、立足地方、關注文創、教師主導、師生合作,這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協同創新”能力的拓展訓練的不二法門
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是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的,這些人才主要是要為地方經濟文化服務的,對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而言,其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為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服務。有鑒于此,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協同創新”能力拓展訓練的主要目標還是為了讓學生在未來的職場中能夠很好的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為地方的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具備發現、調動和利用身邊資源的能力,具備創造性利用和分享新知識、新技術、新資源的能力,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與創新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一定要立足地方,一定要和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密切聯系,最好直接參與到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中去,如何才能參與到當地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去,專業教師首先要發揮好主導作用,要能和當地文化創意產業建立廣泛的聯系和交流,要了解企業的需求,尤其是要了解當地文創企業對藝術設計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情況,要懂得站在企業立場上思考問題,要善于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到企業的項目中去,要能夠和學生共同完成企業項目,權衡好學生和企業合作的關系,開創校企合作的多贏局面。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坐落于中國硯都肇慶,為了深入學習和掌握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端硯制作技藝,利用節假日走進端硯制作作坊,向當地工藝美術大師求教端硯設計與制作技巧,了解端硯的歷史與文化,并在藝術設計類相關專業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端硯文化創意產業。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筆者已經從一名端硯文化的愛好者成長為端硯文化的實踐者和傳播者,筆者培養的學生中有些已經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端硯設計師。筆者和學生共同設計的端硯作品在各類大賽中屢獲大獎,一些端硯設計作品還成功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為當地的端硯文化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第三,“協同創新”能力的拓展訓練要貫穿于專業實踐教學的始終,是要借助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來做好“大練兵”,要堅持“項目導向”和“價值驅動”。
“協調創新”能力的拓展訓練要貫穿于專業實踐教學的始終,“協調創新”能力的拓展訓練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于具體的實踐項目,這些實踐項目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以是虛擬項目,也可以是實際項目,可以是類設計大賽,也可以是課程作品匯報展。當然,學生最感興趣的項目還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承載著廣大學生的美好夢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檢驗著教師,尤其是專業教師的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對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而言,相關專業課程的教與學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就是“項目導向”和“價值驅動”。這些項目或是職業技能大賽項目(大廣賽、學院獎、雙年展等),或是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實際項目(互聯網+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結束必須要有課程成果匯報展,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宣傳報道,這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和督促。筆者所任教學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還跨界和本校網絡營銷專業師生進行合作,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把藝術設計類相關課程的設計作品發布到網上進行宣傳和銷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筆者所在的系部還專門成立了“創意設計研發中心”,把項目引進校園,師生之間密切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項目,共同獲利,共同實現各自的人身價值。
三、結語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渴望成功但又缺少足夠的自信心,專業老師們應該把學生視為自己的事業伙伴,和學生充分交流,多給學生以鼓勵,多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多為學生的前途著想,努力帶領學生一起去尋找項目,并且能和學生目標一致地去完成這個項目,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大家彼此充分交流、合理分工、協同合作,這樣師生之間的“教”與“學”都將找到支撐點,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彼此的協同創新能力都將獲得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美]布朗科贊尼克.藝術創造與藝術教育[M].馬壯寰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19-223.
[2]江發強.高職藝術設計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淺見[A].李森.藝術設計教育文集[C].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73-76.
[3]張凌浩.跨專業合作的系統設計新思維[A].過偉敏.走向系統設計[C].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