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在種植修復后2年研究組的成功率明顯低于"/>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統伍
【摘要】 目的:探討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種植修復后的長期療效。方法:將筆者所在醫院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組,并將同期36例牙周健康者納入參照組,對兩組患者進行種植修復,并比較兩組患者的長期療效。結果:經種植修復后半年兩組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種植修復后2年研究組的成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種植修復后半年、2年及3年研究組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種植后2年改良菌斑指數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于牙周健康者,慢性牙周炎患者種植修復的短期療效并無太大差異,但遠期療效不及牙周健康者。
【關鍵詞】 慢性牙周炎; 種植修復; 長期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2-0024-02
慢性牙周炎是引起牙齒喪失的常見疾病,對牙齒缺失,主要采取種植修復,但是對于牙周炎患者,可能會引起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牙周炎會增加牙槽骨的吸收,使牙齒松動,所以要確保牙種植體具有較強的支持力,以提高種植的成功率[1]。筆者所在醫院為了比較種植修復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的長期療效,進行了下列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筆者所在醫院抽選出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研究組,再將同期36例牙周健康者作為參照組。所有患者均為牙列缺損,均符合牙種植適應證。研究組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27~56歲,平均(42.36±3.18)歲;慢性局限性牙周炎23例,侵襲性牙周炎13例;種植枚數40枚,其中即刻種植26枚,延期種植14枚。參照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26~57歲,平均(42.51±3.26)歲;種植枚數38枚,其中即刻種植23枚,延期種植15枚。研究組的納入標準:符合美國牙周病協會1999年牙周病分類法診斷標準[2];種植體初期穩定性良好。排除標準:牙種植之前牙周炎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合并有口腔功能障礙者和嚴重全身系統疾病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的儀器均為美國AEPTICO-227種植機、法國產烤瓷機和高頻鑄造機,由衛生部口腔種植科技提供種植體。在手術之前先進行常規化驗檢查,采取即刻種植或者延期種植,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適宜的種植體型號,確保種植的穩定性和植入深度。如果患者的牙齒缺損有骨缺損,采用骨組織再生術治療。手術時使用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進行局部浸潤麻醉。術后應用黏膜下愈合手段保證粘骨膜瓣和牙齦對位縫合嚴密。手術后用漱口液和抗生素預防感染。對于沒有進行骨組織再生術的患者在90 d后進行Ⅱ期手術,對已經進行骨組織再生術的在半年后進行Ⅱ期手術,手術2周后再進行義齒冠部制作。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半年、2年后的種植成功率及半年、2年、3年后的牙槽骨吸收量情況。療效根據1995年中華口腔醫學提出的標準來評定。成功標準:種植體使用功能良好,且無松動,無疼痛,未發生感染,經X線檢查種植體周圍沒有透射區。牙槽骨吸收量采用X線曲面體層攝影技術,按照STC測量方法用游標卡尺測量牙槽骨高度和寬度。觀察兩組種植后半年、1年和2年的改良菌斑指數。0分代表無菌斑,1分代表輕劃修復體表面可觀察到菌斑,2分代表肉眼可觀察到菌斑,3分代表大量軟垢。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種植修復短期療效和長期療效比較
經種植修復后半年內參照組的總成功率為100%,研究組的總成功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種植修復后2年研究組的成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牙槽骨吸收情況
種植修復后半年、2年及3年研究組牙槽骨吸收量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改良菌斑指數比較
兩組患者種植后半年和1年的改良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種植后2年的改良菌斑指數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牙種植技術是治療牙齒缺損的一種重要技術,隨著牙種植穩定性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有牙種植需求的患者選擇該技術進行修復治療。而慢性牙周炎是種植體無法存留的重要因素,給牙種植帶來很大的困難。慢性牙周炎是發生于牙齦、牙周韌帶、牙骨質和牙槽骨的炎癥,臨床的主要表現主要有牙齦炎癥、牙周袋形成、牙齦退縮、牙松動、臨床附著水平喪失、牙槽骨吸收、牙齒脫落[3-4]。對牙周炎的治療目的在于使患者的咬合功能恢復,針對一些出現牙列缺損的患者,主要是通過修復重建治療。有研究證明,在進行種植修復后1年內,患者口腔內的種植體周圍的組織情況和天然牙的牙周情況有著密切的聯系,剩余牙的牙周情況會影響相鄰的種植體,導致種植體保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周圍骨吸收及附著喪失增加[5]。筆者所在醫院為了證實這個觀點,將同期患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種植修復后的療效進行短期和長期的比較。結果發現,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種植半年內臨床效果無明顯的差異,而種植2年后牙周健康患者的成功率較高,對比兩組種植牙后半年、2年和3年的牙槽骨吸收量,隨著時間的延長,兩組的差異逐漸增加,在3年內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明顯高于牙周健康者。分析造成兩者長期療效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和產物導致種植體周圍黏膜出現炎癥反應,引起軟組織的結締組織中毛細血管擴張和充血,導致溝內齦溝上皮增生,這樣會使得上皮因為潰瘍而變薄,連續性中斷和造成上皮保護性差,即使是很小的刺激也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6]。對于牙列缺損的患者,天然牙牙周袋中有很多的牙周致病菌,在種植牙之后,這些致病菌可能會向種植體轉移,導致種植體穩定性降低,導致種植失敗。而對于牙周健康者,種植體會得到良好的骨整合[7]。故而對比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的種植成功率,短期內無太大的區別,而種植后的時間越長,牙周健康者的種植情況就越顯示出優勢。再比較兩組種植后的菌斑指數,2年內牙周健康者的改良菌斑指數明顯優于慢性牙周炎,說明種植修復的長短期療效和患者的菌斑指數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如果菌斑長期存在,會加重炎癥反應,促使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導致種植失敗[8]。
相關研究顯示,牙周健康者種植體的存留率為98.0%,而中度牙周炎的存留率為94.2%,重度牙周炎為90.0%,說明牙周炎的嚴重程度與種植牙的成功率成正比關系[9]。重度牙周炎和侵襲性牙周炎會增加骨吸收,即使是采取良好的牙周維護也不能減少骨吸收,最終造成種植失敗。對于種植修復的成功和失敗的評價,筆者所在醫院采用牙槽骨吸收量來作為評價指標。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平均骨吸收量高于健康牙周患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患者天然牙自身的持續感染及將感染傳遞給種植體,使得種植體發生持續性損傷。雖然牙周炎并不是種植修復的禁忌證,但是為了保證其種植效果,應該在術前評估患者是否存在牙周炎癥,對牙周炎患者先采取抗感染治療和定期維護,以減少牙周炎對種植治療的預后影響[10]。
綜上所述,牙周炎不但會對患者的牙周組織造成破壞,還會對牙槽骨造成損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使牙體美觀受到影響。牙種植是一種治療牙齒缺損的安全性較高的修復方法,對于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健康患者,兩者在近期療效方面上差異不大,但因為慢性牙周炎會增加骨吸收量,因此慢性牙周炎的長期療效不如牙周健康者。
參考文獻
[1]劉英志,桑卓,陳東,等.慢性牙周炎患者應用種植修復的短期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5,5(11):145-146.
[2]關達榮,鄒康元,張佩芬.慢性牙周炎患者種植修復的臨床療效評價[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6,17(3):144-146.
[3]張艽,李綱,楊穎,等.牙種植修復在慢性牙周炎患者與牙周健康者的療效對比分析[J].重慶醫學,2013,42(11):1245-1247.
[4]謝文高.牙種植修復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15,35(3):104-106.
[5]劉唯,李紅玖,楊安.牙種植修復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臨床療效[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7):984-985.
[6]鮑冰鵬,胡玲.牙種植修復在慢性牙周炎中的應用療效[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6,3(3):46-47.
[7]羅華淵,牛曉珺.慢性局限性牙周炎患者牙種植修復30例臨床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2):176-177.
[8]劉敬哲.種植修復治療慢性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損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7):115-116.
[9]李金超,馬艷,江欣,等.慢性牙周炎患者齦下菌斑對種植體周骨吸收影響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13):1250-1253.
[10]周憲華,劉宗響,王鵬來,等.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損患者應用種植修復的長期療效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5,2(2):42-43.
(收稿日期: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