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穎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音樂也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在數字化時代,計算機音樂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不斷更新,對聲音的處理以及人與計算機相互合作的場面變得越來越多,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先進。
〔關鍵詞〕數字時代 計算機音樂 音色 美學
計算機音樂是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產物,可以說是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在數字化時代,計算機音樂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不斷更新,對聲音的處理以及人與計算機相互合作的場面變得越來越多,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先進。在計算機音樂中,技術占了絕大部分地位,卻失去了藝術的影子,計算機音樂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冰冷的機器制作和演奏出來的,無法讓人感受到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在以后計算機音樂的美學創作中更多地融入“人性化”因素,將會更具有藝術效果。
一、計算機音樂國內外研究現狀
音樂藝術的革新與科技技術的相結合產生了計算機音樂,從傳統的彩帶音樂,發展到電子音樂再發展到現在的計算機音樂,都是社會發展的見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也推動了計算機音樂的發展和進步,對于計算機音樂藝術的研究受到了很多人關注。
國外對于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問題上的探究和關注度非常高,在一些國外的著作中很多時候都能看到一些闡述了技術與藝術之間關系的文字,認為計算機技術與音樂藝術兩個領域相結合,將是音樂創作的未來發展方向,要重新審視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認為計算機技術將給人們的感官帶來更多的美學作品。
我國對于計算機音樂的研究起步較晚,90年代我國才開始建立計算機音樂實驗室,也就是剛剛開始對計算機音樂的理論進行關注和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創作、表演以及國際學術交流,現在我國會定期舉辦“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這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國際電子音樂節,表明我國在計算機音樂方面的研究雖然要晚一些,但是成果還是非常讓人滿意的。
從理論方面認為計算機音樂是一種工具的利用形式,并非是音樂風格的表現。但是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它的美學特征、美學內容和精神在哪里?與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樣的關系?與傳統的音樂藝術有什么關系?對于現代大眾審美文化的影響等等,都是本文所要探究的目的。
二、計算機音樂產生的背景
1、計算機音樂的概念。計算機音樂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軟件、硬件相結合創作出來的音樂藝術形式,將傳統的音樂通過現代技術和設備多層次、多元化重新演繹出來,形成一種新型的音樂形式。合成音響、音樂作品風格分析、自動譜曲等計算機功能屬于計算機音樂。
可以說計算機音樂是電儀音樂的一個分支,其相同點就是都摒棄了傳統樂器的以物理振動發生的原理,直接通過電子和數字的方式合成聲音。但是電子音樂的發生需要依賴實體的電子樂器,而計算機音樂是直接利用計算機程序控制和改變聲音,從而演奏出虛擬化的音樂。也就是說電子音樂的表演形式是傳統樂器表演形式的升級版,而計算機音樂則更多地融入了數字時代的高科技設備。
2、計算機音樂的誕生。有人說,藝術的每一次重大革新的背后都隱藏著哲學觀念、藝術思維和技術手段的變遷。60年代末的后現代主義哲學和審美文化思潮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從古典音樂、浪漫音樂到現代音樂的變革,都是受到了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計算機音樂也就是現代音樂的一種轉型。時代在不斷發展,后現代主義哲學與藝術表現變得越來越豐富,無序和反形式成為了藝術表達形式,打破了傳統的音樂藝術體系,如后起的噪音音樂和電子音樂等等。噪音音樂所倡導的是將日常生活中能聽到的一些噪音進行分類后,將他們制作成音樂作品,而電子音樂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合成各種的聲音進行音樂藝術創作,并且無需人工演奏也可以進行音樂播放。進入數字時代后,電子音樂借助計算機技術可以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計算機技術可以讓更多的音樂元素進行自由組合,并且可以根據人們的需求創作出各種音樂元素。如傳統的樂器音色、現實生活中的聲音、多元的中西方音樂曲目等,可以根據這些多元化的音樂元素,再依據自己的需求進行組合,創作出各種不同的音響效果。
音樂藝術可以說曾經屬于一種高雅藝術,只有具備一定音樂素養或者審美水平的人才會參加各種音樂會,那時音樂欣賞都是一次性的,無法重復欣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電腦聽自己喜歡聽的音樂,這也就是計算機音樂的發展過程。
三、計算機音樂的美學創作情況
1、多元化創作。計算機技術與音樂藝術相結合后,為音樂創作提供了更加寬廣的創作空間,音樂的表現形式變得越來越豐富,內容也變得更多樣化。例如,計算機音樂可以將不同歷史背景或民族風情的音樂組合并創新、可以將不同風格的音樂重新創作。音樂一直以來都寄托著人們內心的愿望或者是表達著一些思想的起伏,在音樂創作上,作者要將內心的感受作為創作的源泉,設定基本的音樂模型,從而圍繞初衷進行音樂作品創作,這種心靈創造,能讓聽眾感受到心靈上的呼喚。音樂藝術創作都是基于文化基礎、生活經歷等因素,所以每個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風格和所表達的心理情緒都是不同的。在計算機音樂創作上,這樣的基礎因素就變得不太重要了,因為在計算機音樂創作中,那些藝術家們的所有文化資源都已經被保存到計算機中了,我們只要直接調取出來就能創作出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例如,我們可以將一個田園風格的音樂與搖滾歌曲相結合,通過解構和重組就能成為新的音樂作品。
2、平等性。計算機音樂的發展,讓所有人都可以共享音樂資源,享受音樂藝術的美妙,實現了大眾化和平等性。以往人們在創作和欣賞音樂都是具有權威性的,但是計算機音樂創作不再拘泥于形式規范,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據多元化的音樂元素創造更加大眾化的音樂作品。這是在現代數字化時代中,計算機音樂的美學精神。
3、計算機音樂的審美形式。藝術可以說是人們的精神性產物。要讓人們感知到藝術的存在,那就需要有現實的物質作為媒介。對于音樂藝術來說聲音則是其媒介。從傳統的音樂到電子音樂都是通過對人們的聽覺進行刺激而讓他們產生了對他的喜愛。傳統的音樂都是通過藝術家的情緒和生活經歷創作出來的,并非是自然界原有的聲音。計算機音樂比傳統音樂更具備非自然性音樂資源,計算機可以對自然聲音進行非自然化的改變,通過音色和響度的參數調整產生各種聲音,而這些都可以構成計算機音樂的音樂資源被保存。
計算機音樂創作可以讓人們從聽覺上就能感受到一定的事物,例如瀑布的宏偉、小橋流水的寧靜等等,無需語言的表達就能讓人們感受到事物的情況。特別是在內心情感的表達上,傳統音樂很多時候無法傳遞出這種感受,例如風和雷等自然的聲音,很多時候可能會采用相似的音色去模仿。但是計算機音樂就無需音色模仿,可以直接提取這樣的聲音素材,在表達緊張、黑暗、快樂、愛情等等情感上,計算機音樂更具有創作優勢。
計算機音樂的聲音資源儲存量非常大。藝術家在創作時,也不再是單純的音樂創作,而是借助計算機音樂中聲音資源對情感和情緒的宣泄,這樣的音樂作品的創作也會受到更多人們的喜愛。
由此可見,計算機音樂的美學創作,創作者不僅要有效地利用豐富的聲音資源,還要發自內心、心靈感受作為創作基礎,給人們一種心理上的不同體驗。要重視精神創作過程,將審美情感通過音樂真實地體現出來,才是計算機音樂美學創作的重點。而傳統的音樂創作在精神創作階段要不斷地調整、梳理和組織,但是計算機音樂創作時就免去了這些過程,從而使得音樂創作更具有發散性和創新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音樂的聲音資源也會變得越來越多,不僅會受到創作者的喜愛,也會受到更多聽眾的青睞。
參考文獻:
[1]冉冉.淺析計算機音樂中的美學精神[J]. 《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9):96-96
[2]帕特里克.麥克科瑞勒斯,王旭青.19世紀美學對音樂創作的影響[J].《美育學刊》 .2015(6):46-55
[3]余璐.探析現代流行音樂創作中的美學價值[J].《四川戲劇》.2015(12):33-35
[4]龐渤.關于電子管風琴音樂的美學與創作理論發展的思考[J].《藝術教育》. 2015(6):202-203
[5]胡茵.我國原生態民族音樂創作中的美學研究——以田豐的《云南風情組曲》為例[J].《當代音樂》.2017(2):23-25
[6]徐姣嬌.淺析浪漫主義后期與二十世紀音樂創作的美學變化[J].《音樂時空》.2015(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