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鋒 邢衛強
【摘要】 目的:對比分析CT、MRI及X線平片在椎體骨折中的診斷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患者,其中胸、腰椎體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30例,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30例,胸、腰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30例。均行CT、MRI及X線平片檢查。結果:CT和MRI對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和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診斷準確率均顯著高于X線平片(P<0.05)。結論:CT和MRI對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和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診斷準確率優于X線平片。
【關鍵詞】 椎體骨折; CT; MRI; X線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2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2-0053-02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見骨折,臨床上可分為良性脊椎骨折和惡性脊椎骨折,前者一般由骨質疏松、高處墜落、交通事故、撞擊傷等引起,后者主要是原發或轉移性的腫瘤[1-2]。然而目前對于良、惡性脊椎骨折的鑒別尚沒有統一標準[3]。本文對比分析CT、MRI及X線平片在良惡性脊柱骨折中的診斷價值,從而為臨床制定標準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來灤縣人民醫院就診的脊柱骨折患者,其中胸、腰椎體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30例,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30例,胸、腰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30例。以上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影像學檢查
1.2.1 X線檢查 X線診斷方法:采用東芝X線攝影機RADREX行X線平片檢查,患者取胸腰段脊柱正側位。曝光條件:電流400 mA,電壓80~120 kV,電流量為50~100 mAs,自動曝光,根據患者的脊柱的厚底適量加減電流強度。
1.2.2 CT檢查 CT檢查方法:采用飛利浦Byilliance64層螺旋CT機,重點掃描疑似骨折或骨折的椎體。掃描條件:層厚0.6 mm,總掃描時間16 s。掃描參數:120 kV,250 mA·s。掃描完成后導入交互式醫學影像控制系統Mimcs13.0。顯示脊椎的冠狀面、水平面、矢狀面。進行多方位分析。
1.2.3 MRI檢查 MRI檢查方法:采用西門子1.5T ESSENZA超導核磁共振譜儀,行核磁共振平掃及增強、擴散加權成像,并測量ADC值。核磁共振圖像由1名骨科醫師和2名高年資放射醫生進行分析,如果分析結果不一致的請放射科主治醫師進行分析判斷,分析結果完全一致的則做出相應診斷。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采用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CT和MRI對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和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診斷準確率均顯著高于X線平片(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對不同種類的椎體壓縮性骨折,其治療方法和原則往往存在極大的區別,因此椎體壓縮性骨折病因的診斷對其臨床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年人往往由于骨質疏松而導致單純性壓縮骨折,由于其臨床表現類似于椎體破壞而誤診為病理性骨折,而且部分骨質疏松常合并腫瘤病[4]。但是不同病因的脊柱骨折臨床體征往往缺乏特異性,背痛常是脊柱骨折患者唯一主訴,因此影像學檢查在其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5]。
目前,臨床上常用X線平片、CT及常規MRI平掃和增強掃描作為椎體骨折輔助檢查方法,但外傷性壓縮骨折、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往往與脊椎惡性腫瘤、結核具有相似的影像學特征,對其診斷價值有限。本組數據顯示,CT和MRI對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和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診斷準確率均顯著高于X線平片(P<0.05),表明CT和MRI對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和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診斷準確率優于X線平片。
X線平片是臨床上脊柱外傷時常用的檢查方式之一,可很好的顯示脊柱的改變情況。X線優勢是能確定椎體的損傷情況,如損傷范圍、程度、部位等,且可以客觀地反映因骨折所造成的脊柱曲度的改變情況,有助于了解椎體壓縮程度等,從而幫助臨床醫師了解患者椎間隙的改變情況。但X線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存在一定的重疊性,X線片影像并不能了解椎管的改變情況和骨折椎體的移位情況,容易導致骨折輕微的患者的漏診;X線片影像也不能確定骨折的類型,更不能鑒別和診斷骨折的良惡性。
CT對脊柱骨折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是臨床常用骨折的診斷方式之一。CT可清晰顯示骨折線的走向和骨折的細節,是否有碎骨片以及碎骨片的大小、數量,是否發生移位及移位方向等[6]。雖然普通CT圖像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從而更好的顯示骨折情況,但有時也會導致漏診發生。同樣,CT也不能鑒別診斷良惡性脊柱骨折。由于多排螺旋CT三維重建可進行任意旋轉的三維立體圖像和任意平面多平面重建圖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普通CT的不足之處,可提供較為直觀的骨折影像。64排螺旋CT三維及多平面重建綜合應用是診斷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診斷準確,圖像更薄的優點,可為臨床醫師提供直觀立體圖像,有助于脊柱骨折的診斷與治療[7]。
MRI矢狀面圖像具有無輻射性、無創傷的特點,可清晰顯示脊柱序列,可清晰顯示椎間盤、脊髓、血腫和韌帶等軟組織損傷情況。MRI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鑒別能力,可清晰的顯示出骨髓以及椎間盤等軟組織甚至骨挫傷,因此檢出率較高。但MRI的缺點是不能清楚的顯示骨折線和相關位移。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是近年發展起來的MR功能成像新技術,可反映機體組織結構的病理、生理狀態,主要原理是通過水分子的微觀運動反映,可對不同病變的定性診斷提供量化標準[8-10]。
綜上所述,CT和MRI對骨質疏松伴椎體急性壓縮性骨折、外傷性脊柱壓縮性骨折和椎體惡性壓縮性骨折診斷準確率優于X線平片。
參考文獻
[1]楊志永,丁玉潔,石秀梅,等.CT磁共振成像與X線診斷脊椎骨折的影像學對比[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131-133.
[2]林歆,畢詩誠,黃偉浪,等.CT與MRI診斷脊柱外傷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6):1127-1129.
[3]李華南,黎喜,李昌成,等.X線平片和CT影像對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診斷價值對比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24(3):359-361.
[4]陳芳,鄭漢朋,邱乾德.急性脊柱外傷影像診斷價值比較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4,23(5):471-474.
[5]相世峰,楊素君,王玉方.脊柱損傷的MRI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12(7):93-95.
[6]車紅英,祁方宇.螺旋CT與X線攝片診斷脊椎骨折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7):1345-1348.
[7] Fuster D,Tomás X,Mayoral M,et al.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whole-body 18F-FDG PET/CT and MRI of the spine in the diagnosis of haematogenous spondylodiscitis[J].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2015,42(2):264-271.
[8]吳連光,馮志博,李福利.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影像學表現[J].解剖與臨床,2003,8(4):233-234.
[9] Bierry G,Venkatasamy A,Kremer S,et al.Dual-energy CT in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performance of visu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bone marrow edema demonstration with comparison to MRI[J].Skeletal Radiology,2014,43(4):485-492.
[10] Stradiotti P,Curti A,Castellazzi G,et al.Metal-related artifacts in instrumented spine.Techniques for reducing artifacts in CT and MRI:state of the art[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09,18(1):102-108.
(收稿日期: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