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惜
【摘要】 目的:研究應用舒適化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實施產科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產科收治的初產婦8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0例。采用常規產科護理模式對對照組產婦實施護理;采用舒適化護理模式對觀察組產婦實施護理。結果:觀察組產婦分娩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對分娩期間產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干預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舒適化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減輕分娩疼痛和焦慮抑郁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 舒適化護理; 初產婦; 分娩; 不良情緒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2-0078-02
妊娠分娩屬于自然且復雜的一種生理學過程,在該階段要求孕婦的社會和心理等多個層面的功能能夠相互的適應和調節[1]。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初產婦與經產婦比較對于妊娠分娩過程通常情況下會抱有更高期望,但分娩過程較復雜,且產程時間相對較長,自身對于分娩所產生的恐懼心理程度更強,在分娩之后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可能性更大[2]。初產婦在分娩的前后出現疼痛會受到精神、社會、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預防和處理均較為復雜。本次對應用舒適化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實施產科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院產科收治的初產婦8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0例。對照組產婦孕周34~42周,平均(39.7±1.4)周;產婦體重60~78 kg,平均(71.9±1.5)kg;產婦年齡19~35歲,平均(28.1±6.8)歲;觀察組產婦孕周35~42周,平均(39.2±1.1)周;產婦體重59~79 kg,平均(69.6±7.2)kg;產婦年齡18~37歲,平均(28.4±6.9)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規產科護理模式對對照組產婦實施護理,分娩前護士向產婦介紹分娩的配合方式以及重要的注意事項,分娩過程中密切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做好發生任何突發情況的準備工作,分娩后做好新生兒的護理,向產婦家屬講解一般注意事項。采用舒適化護理模式對觀察組產婦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1)通過聽音樂、聊天等多種途徑,在產程中幫助初產婦轉移注意力,使分娩過程中由于宮縮而導致出現的疼痛程度明顯減輕,使不良心理因素對其所造成的影響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同時,應該隨時將產程的進展程度向產婦進行說明,為其提供心理干預,幫助其掌握對下腹部進行按摩、深呼吸等方法,以便能夠對疼痛起到積極的緩解作用。(2)囑咐產婦在宮縮出現的過程中應該少量的食用高熱量的飲料和食物,以便能夠保持充足的體力,營養供給,囑咐產婦對自身的一些疑惑和顧慮進行主動的表達和傾訴,并與其進行及時的溝通,對其所提出的疑問進行詳細而耐心的解答。(3)提供針對性護理指導,幫助產婦選擇適當的臨產和待產的體位。(4)產程中鼓勵孕婦非藥物鎮痛分娩: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陪產的親人或朋友。產程中鼓勵自由體位,也可選擇導樂球,步行車,分娩凳,使用呼吸減痛法等。鼓勵在宮縮間歇期少量多餐,進食易于消化的食物。(5)創造溫馨、舒適、健康的醫療環境,病房的溫濕度應該保證能夠控制在一個適宜的狀態。(6)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定期調節和分析,實施針對性健康指導和心理干預。(7)將分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相關知識向產婦及其家屬進行說明,使其能夠對分娩有正確的理想,從而有效幫助患者樹立分娩信心。
1.3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產婦分娩疼痛程度、對分娩期間產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的改善幅度等三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4 評價標準
滿意度評價方法:在分娩結束產婦出院當天調查護理滿意度,通過不記名打分方式進行,滿分為100分。60分以上為基本滿意,以下為不滿意,80分以上為滿意。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疼痛程度評價方法:無痛,產婦沒有任何疼痛感;輕度,腰腹部有程度輕微的酸脹痛,但不會對休息造成任何影響;中度,腰腹部有較為明顯的疼痛感,但仍然可以忍受,同時會伴有出汗及呼吸急促現象,睡眠受到一定的影響;重度,腰腹部疼痛程度較為強烈,已經無法忍受,同時伴有喊叫[3]。
焦慮和抑郁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焦慮評分由20道題組成,得分50分為分界線,50分以下為無焦慮,分值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嚴重。抑郁評分同樣由20道題組成,得分53分為分界線,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4]。
1.5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均經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產婦分娩疼痛程度
觀察組產婦分娩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護理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護理干預后焦慮和抑郁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對分娩期間產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對照組產婦對分娩期間產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79.1%,滿意140例,占32.6%,基本滿意200例,占46.5%,不滿意90例,占20.9%;觀察組產婦對分娩期間產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3%,滿意280例,占65.1%,基本滿意130例,占30.2%,不滿意20例,占4.7%。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初產婦在分娩的前后出現劇烈疼痛會對精神、社會、心理情緒、生理等造成影響,預防和處理均較為復雜[5]。再加上初產婦在分娩前常伴有恐懼、焦慮或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若不有效的消除不良情緒,會對分娩造成一定的影響。傳統的護理由于醫護人員都按常規行事,并沒有考慮到產婦心理和生理的舒適性,缺乏有效的溝通,很難與產婦建立信任,不愿配合,從而影響分娩舒適度。舒適化護理服務模式是目前臨床上較為推崇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護理服務模式,通過在分娩過程中對初產婦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產時護理、產后護理、飲食護理、體位護理等,可以使產婦的分娩疼痛、焦慮、抑郁得到有效的控制[6]。
舒適護理服務中心理護理干預屬于一個較為關鍵的步驟,給予產婦鼓勵、安撫,盡量讓產婦保持放松狀態,通過對初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可以對分娩信心的建立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使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緩解[7]。通過對初產婦在產程中階段實施飲食護理,可以使產婦的個人喜好得到充分的滿足,科學合理營養搭配,保證機體有充足的營養供應,只有產婦營養充足,才能保證新生兒的健康生長,對產后康復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8]。
本次研究,觀察組產婦分娩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焦慮和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應用舒適化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減輕分娩疼痛和焦慮抑郁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參考文獻
[1]顧芬,胡敏,姚娟,等.肺高壓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狀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22.
[2]張硯媚.初產婦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及心理護理干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0):104-105.
[3]吳靜,趙義林,周宏輝,等.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研究及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2):1408-1409.
[4]蔣燕.產后抑郁癥心理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2,7(21):2791-2792.
[5]皮芳.連續性個性化助產模式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6):91-92.
[6]任重賢,李薇薇,高麗嬌,等.產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1):101-102.
[7]朱蘭芳.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9):108-109.
[8]湯芳.產前強化培訓對初產婦產后焦慮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8):55-56.
(收稿日期: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