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雄輝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山市城區油煙擾民環境信訪案件的產生原因,主要包括選址問題,經營者意識淡薄,制度、政策不健全、執法震懾力度不夠等,并以中山市為例,提出相關問題的處理對策。
關鍵詞:餐飲業油煙;環境信訪;處理對策;中山市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中山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希望提高生活質量的愿望不斷提高,各類環境污染問題的逐年增多,所引發的環境矛盾和糾紛日益尖銳,特別是餐飲業油煙污染,具體影響范圍廣、群眾意見大等特點,反復不斷投訴。《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指引了環保部門審批和調處油煙擾民問題,但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較多難以徹底解決的環境信訪問題。本文以廣東省中山市城區為例,探討餐飲業油煙擾民帶來的環境信訪問題如何化解。
1.餐飲業油煙污染現狀及主要特點
1.1 中山市城區餐飲業油煙投訴情況
2016年1月至12月,中山市共受理群眾反映油煙類投訴725宗,占信訪投訴總數的4.71%。以石岐區為例,該區受理的245宗油煙擾民類信訪投訴中,有162宗涉及重信重訪,占66.1%;被投訴的137間餐飲店中,有54間被多次投訴,占39.4%,其中被投訴4次及以上的有10家。
1.2 主要特點
1.2.1 低空排放投訴多、高空排放投訴少。因餐飲店排煙管道安裝的位置、朝向和高度不合理而產生的矛盾已相當突出。由于居民能直接看到低空排放的濃煙,感受到其所產生的刺鼻氣味,因此低空排放產生了較多的信訪投訴。
1.2.2 小餐館投訴多,規模性酒樓投訴少。涉及個體餐飲店的信訪投訴占90%以上,且一半以上的個體餐飲店都未辦理環評相關手續;而具有一定規模的酒店、酒樓大部分都具有完備的環評相關手續及合格的油煙處理設施,被投訴較少。
1.2.3 居民區投訴多,商業街投訴少。一些與住宅為鄰,盤踞在“上住下商”的商住樓底餐飲店,油煙擾民成為經常性的問題,而隨著群眾環保意識以及維權意識的增強,這些餐飲店已成為投訴的熱點,導致環境糾紛不斷。
2.日常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餐飲食店選址和布局不合理
2.1.1 受小區、居民樓原有規劃限制,無法安裝排煙管。中心城區商住混雜,餐飲食店通常租賃的經營場所就位于居民樓下的臨街商鋪,而舊小區規劃設計時未考慮預留通往樓頂高空排放的排煙管的位置,受樓房位置所限,無法安裝高空排放的排煙管,或即使有位置安裝,樓上住戶亦反對提供外墻位置安裝排煙管,造成餐飲食店無法建設高空排放的排煙管或只能將油煙就近排入下水道,有的甚至未建設任何油煙處理設施直接通過抽氣扇外排;
2.1.2 局部范圍內大量餐飲項目扎堆,致使油煙過重。即使相關餐飲項目做到達標排放,但局部區域內餐飲項目過多,產生油煙、氣味累積疊加必定對周圍居民感官造成影響,隨著城市化發展,高樓林立,再加上原有綠化樹木修剪不及時,使局部區域通風日漸變差,餐飲油煙、氣味更加難以散去,大量信訪投訴由此產生。
2.2 經營者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環保意識淡薄
2.2.1 中小型餐飲店一般規模較小,經營成本較低,部分餐飲店雖然設置了油煙凈化設施,但出于對成本的考慮,不愿投入資金對油煙治理設施進行日常清洗保養及維修,致使大多油煙凈化設施缺乏維護,不能正常運轉,造成油煙污染,從而引發矛盾。
2.2.2 小型餐飲店業主大多數為下崗人員和外來務工者,環保意識淡薄,其中大部分的小餐飲店未辦理環保“三同時”手續,屬于典型的未批先建的環境違法行為。
2.3 餐飲項目取消相關環保審批,環保技術規范無審批強制要求
2.3.1 工商登記取消環保前置審批,致使環保部門無法及時介入。工商部門取消環保前置審批后,新開餐飲食店申領營業執照后主動到環保部門申報的較少,往往是出現信訪投訴,監察人員到場處理才發現其未經環保部門審批,有的甚至沒有建設配套的油煙處理設施,造成餐飲項目選址不當但已建成,給后期執法治理帶來困難,也給投資經營者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2.3.2 取消排污許可證年審,致使監管缺失。自餐飲食店取消發放排污許可證后,餐飲食店無需排污許可證年審,部分餐飲店因此忽視了對油煙治理設施的維護和保養,加之監管不到位,致使原有的油煙治理設施因年久失修而未能有效處理油煙。
2.3.3 《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為推薦性環境標準,無強制力。該規范于2010年4月開始實施,規定餐飲項目要有油煙專用井道并高空排放(餐飲項目所在建筑高度少于15m,油煙排放口應高于屋頂;建筑物高度大于15m的,油煙排放口高度應大于15m),但該規范為推薦性環境標準,為環評審批參考性項目。隨著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餐飲服務業項目的開設也將越來越多,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切實執行以是否有油煙專用井道并高空排放作為餐飲項目開辦的必要前提條件,目前只能結合公眾意見(也為環評審批參考性項目),并盡可能要求實行高空排放作為審批要求,嚴把餐飲項目立項申請審批關。
2.4 環境執法震懾力度不夠
對餐飲店的環境管理,雖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依據,但可以實施的有效強制措施很少,對已發放工商營業執照而無環評手續的餐飲店,環保部門只能責令其停業并限期補辦相關環評手續,而無其他任何強制措施,致使很多餐飲店繼續違法經營。即使對其立案查處,要停止其違法行為也要待處罰程序進行到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才能實現,處罰程序用時太長,從案發至執行都未能強制停止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極易造成群眾的重信重訪。
3.解決問題的思路
3.1 加強與法院溝通,加快該類型案件的強制執行,快速有效解決相關信訪問題。餐飲食店一旦建成投入經營,就算選址不當,但因前期投入較多,經營者也不會輕易搬遷或關閉,最后只能通過環保部門作出行政處罰,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才能關閉違法的餐飲食店。但此程序時間過長,我局將加強與法院溝通,建議法院對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處罰程序合法的案件依法加快強制執行。
3.2 建立食藥監、工商、環保3個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引導餐飲食企業辦理環評手續。環保部門在餐飲業食店申領餐飲服務許可證時介入,就相關的環保問題給予指導性意見,同時指引經營者到環保部門申報審批手續。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可在鎮區環保分局辦事窗口擺放辦事指南、建設項目環評申報須知等宣傳材料,另一方面在工商分局辦事大廳、食藥監所窗口,給餐飲店申報者提供需辦理環評手續的溫馨提示資料,在工商、衛生登記前期提早介入,實現源頭把關,盡量避免餐飲店建設的先天不足問題。
3.3 加強與規劃部門的溝通協調,引導餐飲食企業合理布局。由于事先沒有進行有序規劃,從而導致店群矛盾加劇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從規劃入手才是疏堵結合、從源頭上防止餐飲店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為盡量避免餐飲店油煙擾民,我局將與規劃部門積極協調,建議規劃部門從完善城市規劃入手,一是劃定相對集中的餐飲店集中區,把分散的、擾民嚴重的餐飲店搬遷到集中區;二是在商住混合項目建設前,規劃好餐飲店的油煙專用通道以及餐飲廢水集中處理基礎設施,避免日后開設的餐飲店因先天不足而難以有效治理污染。通過城市規劃的合理布局,引導餐飲企業合理選址。
參考文獻
[1]張文波.餐飲油煙污染環保執法困境與法律對策研究[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4(2):43-47.
[2]王京. 餐飲業油煙污染危害及控制策略[J].貴州化工,2011,36(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