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曉蔚
父輩追星的眼光,我們已無法超越
文|鄭曉蔚

1993年搬家時,我負責收拾零碎物件。拉開寫字臺的三個抽屜,兩抽屜是鄧麗君的磁帶,還有一抽屜絕大部分是鄧麗君的磁帶—一少部分是費玉清和龍飄飄的磁帶。
這三個抽屜,是我爸的精神糧倉。
一
上小學那會兒,鄧麗君的歌聲就是我的起床鈴聲。美好的旋律在屋內外立體環繞,我爸哼著小曲兒騎著“二八大杠”送我上學。晚飯時分,清晨大飽耳福的鄰居們經常帶著空白磁帶來我家串門,“早上有首曲子不錯,幫忙翻錄一下。”
我爸便會展示出得遇知音般的熱心:“是哪一首呢?”
有點兒音樂細胞的鄰居會哼出小調兒的精華部分,“不著調”的鄰居哼半天都像是在搞創作,我爸只得把早上播出的曲子一首首放給他們聽。每當此時,我爸都顯得極有耐心,因為可以再聽一遍了。
二
我爸跟我講過一件趣事:20世紀8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鬧市溜達,驚見一個身著光鮮西裝的男子,手拎原裝三洋雙卡錄音機,用最大音量播放著鄧麗君的歌曲。由于這款神器的播放音質太好,因此西裝男子身后尾隨著一大波癡心聽眾。年輕男子顯擺到哪里,鄧麗君的歌聲便飄到哪里,群眾也便跟去哪里。
這事令他印象深刻。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一次爸爸單位聚餐,卡拉OK的背景樂響起了鄧麗君的聲音。我爸便向大伙兒描述當年人們“追星”的盛況。一位同事聽完悠悠地說:“你說的那個人可能是我,那年我剛結婚,為了聽鄧麗君的歌,花掉了大半積蓄,忍痛闊氣了一把。”
當年,我媽工作的食品店里有個營業員姐姐,我喜歡做她的跟屁蟲,因為她帶我逛街時動不動就往我嘴里塞吃的。那時候,有位小哥哥經常到店里來找姐姐,“鄧麗君又出新專輯了,有空來錄。”于是到了周末,她便帶著我跑去小哥哥家翻錄磁帶。小哥哥會耐心介紹哪些是鄧麗君的原聲帶,哪些則是翻錄帶—音質可能會有瑕疵。兩人還會邊聽音樂邊品評。現在想來,那位小哥哥絕對是實力“撩妹”的高手,有資源有渠道。嗯,他一定挺嫌我礙事的。
三
我看過很多鄧麗君的磁帶封面照,她總是以甜美文雅、儀態大方的淑女形象示人,絕少流露性感的妝容,仿佛從唐詩宋詞中款款走來的神仙姐姐。當年,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聽慣了紅歌和樣板戲,聽慣了民族和美聲唱法的父輩們,被一首首“靡靡之音”叫醒了耳朵。
鄧麗君,幫助閉塞的父輩們打通了靈魂的任督二脈。
有一次我趕赴家鄉小鎮的喜宴,與一位大腹便便的鎮領導同桌。周圍人頻頻向他敬酒,說些恭維話,他也頻頻舉杯回禮。少頃,助興音樂響起—是鄧麗君的《甜蜜蜜》。他抬手示意大家把端起的酒杯和對自己的恭維都先放一放,“聽我女神唱會兒歌吧。”他說。
還有一次,跟一個成功人士喝茶聊天。他說:“我最近碰到了一個音樂人,終于弄懂了為什么鄧麗君的歌經久不衰,而其他流行歌曲往往都是一陣風。”他面露得意地解釋說,“首先是音樂創編,她的歌曲中加入了中國民謠小調以及地方戲曲風,因此朗朗上口,如《小城故事》《千言萬語》《路邊的野花不要采》;其次是伴奏、編曲跟她的唱法很搭,很有心地加入了中國的傳統樂器,如竹笛、古箏、二胡、揚琴等,讓華人感覺親近。”
我事后認真搜索了相關資料,才知道,其實原因還不止那些。其他的,比如“在經歷變聲期后,鄧麗君真聲甜美、柔和、細膩的音色是她在20世紀70年代后演唱的重要特點,也是其爭取廣大聽眾的重要條件”;又比如,鄧麗君吐字清晰,“普通話的發音水平非常出色,演唱時的吐字歸音也十分清晰和完美”。
所以,父輩們對“周杰倫有望接近鄧麗君華語樂壇地位”的說法,從來都很不屑,甚至是會動怒的。“周杰倫算什么啊,話都說不清。”我爸生氣地說,激烈地捍衛偶像的名望與尊嚴。
“知乎”上曾有人問:“鄧麗君和周杰倫誰的成就更大?”樓下的回答是:“已舉報。”
四
至于另一位據說“有望接近鄧麗君”的天后王菲,我曾比較過二者對《又見炊煙》這首歌的演繹。我更喜歡鄧麗君那版,那隔空思念戀人的眼淚與哀傷,那恰如其分的深情、眷戀、彷徨、期盼與羞澀,把聽眾的心都給唱碎了。她是那種能把你風干的心靈戳出淚窟窿眼兒的靈魂歌者。
我前些年給爸爸買了部智能手機,幫他下載了鄧麗君的歌曲全集。他看著歌曲列表略帶自責地說:“我竟然還有這么多鄧麗君的歌沒聽過。”語氣很自責,深感辜負了偶像的勞動成果。
我的一位“90后”小兄弟也跟我說:“我媽第一次要我在電腦上給她下載歌曲時,三十多首全是鄧麗君的歌。”
從磁帶到手機,變換的只是存放載體,父輩們一直保持著對鄧麗君恒溫的熱愛。
五
當我的世界觀逐步搭建完善,當我對獨立思考有著更為深情的迷戀,我對鄧麗君便有了更為深刻的好感。1991年,鄧麗君在金門說:“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環境下,才能擁有實現個人理想的機會。”
她對民主的尊重,她對欠發達地區民眾的關切與同情,無不體現著悲憫與仁愛。
鄧麗君特別熱心慈善事業。她通過開演唱會為殘疾人群體募集資金,她頻繁出入敬老院、孤兒院,參加賑災義演,踐行著她的諾言“用自己的力量最大化地幫助那些苦難的人”。
她曾每月匿名給幾名孤兒支付生活費和教育費,這些孤兒成年后都不知道是誰幫助了他們。如若不是鄧麗君過世后其男友說出此事,這可能會成為永遠的秘密。
我們的父輩,曾有幸迷戀過如此頂級的優質偶像,這讓我非常驚嘆并艷羨。無論是唱功、音樂修為、樂壇地位,還是談吐修養、人格魅力、靈魂特質,她都遠遠超出了世俗對一個歌星的定義與認知。在當下,鄧麗君的地位仍然無法被撼動,不可超越。
不得不說,我們的父輩共推鄧麗君為偶像,真的很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