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戀物

一
前段時間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街頭采訪,采訪者隨機詢問路上的女孩:“談了1年的男朋友和養了10年的狗,只能選一個留在身邊,你選哪個?”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肯定地回答:“狗!養了10年的狗!”
這其中當然不乏戲謔的成分,但不能否認,相比虛無縹緲的感情,我們有時會本能地在人與人的關系之外,尋找一份安全感和滿足感。
40多歲的中年男人,至今還留著小時候蓋過的小毛毯,因為上面的味道聞起來格外讓人踏實;28歲的單身女子,搬了n次家,換了n個前任,換了n把房門鑰匙,一只小小的鑰匙扣卻一直帶在身邊;剛過而立之年的青年才俊,從上學到工作,只習慣用那一支鋼筆,筆頭被磨平的角度與他握筆的姿勢完美對應,他似乎迷信這支筆能帶給他好運氣……
我們常常覺得“物是人非”是一個殘忍的詞,可文字的機巧之處在于,若是將這個詞反過來—“人非物是”,這便多少能給我們一些踏實可靠的安慰,在人、事變換之間,終究還是有一些能夠長久陪伴我們的東西。
是這些物品,讓我們這些不敢輕易參與關于“一輩子”的感情賭局的普通人,探究到關于“一輩子”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戀物。
而這,似乎也正是對那些造出好物的匠人,以及他們的匠心的最好回應吧!兜兜轉轉,戀物之心與匠人之心,還是發生了一些微妙的關聯,在那些可以用一輩子的物品身上,人與人的關系終究還是連通了。
二
她是一個“70后”的設計師,本可以受聘于收入豐厚的大公司,但她跨出校門就選擇在陌生的北京城闖蕩,做自己的公司,做能讓人用上一輩子的物件。
“當年我一個外地三流大學的畢業生,常常一個人整宿地待在工廠,生怕做出的東西不能讓好不容易談下來的客戶滿意。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有的只是一點點從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但我的認真是骨子里帶的,拼上半條命也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她說,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
這個女孩就是“隨筆”的設計師馬靜,一個來自皖南的妹子,坦誠、善良、愛憎分明。
她用16年的青春驗證了,在繁雜的商業世界里,也可以很單純、很坦誠,不用請客戶胡吃海塞,不用暴利,她的設計公司依然可以存活至今—至今已有16年了。
三
這個城市的步伐太快,得到和失去都不留痕跡。
年近40,馬靜一直在為很多大企業做設計服務,現在,她想給自己做一些設計,做自己喜愛的設計。
她很慶幸能與木結緣。
在瞬息萬變的當今,她想做一支可以用一輩子的筆。
它可以與你相隨相伴到老,隨著你的使用及把玩,留下歲月的痕跡,讓你的心安靜一些。這也是一種對永恒的向往吧—“隨筆”這個名字由此而來。
設計初衷就是這樣:做一款既傳統又時尚、既好玩又好用的筆;堅持使用純天然的材料,不像工業流水線上生產出的產品,每個都一樣,沒有個性。每支“隨筆”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專屬于你的緣分。
四
“隨筆”上面的瑪瑙為馬達加斯加海洋玉髓,從切片、打磨、成型、拋光,均由手工完成,這些留有手工痕跡的瑪瑙,每顆都與眾不同。
在設計元素上加入瑪瑙,是馬靜個人的喜好:“我覺得它是那樣安然,非常美,并且瑪瑙在中國傳統里面有吉祥如意的寓意。”
轉動的瑪瑙這一設計靈感來自于藏傳佛教的轉經筒,這個創意最初源于要做“好用又好玩”的東西的想法:“我愛旅行,也有寫游記的習慣。寫字時,有時候會停下來思考,有時候會心不在焉,我就想,這時候如果筆上有個好玩的東西就有意思了,于是就有了轉動的瑪瑙這一設計。當你轉動它的時候,腦海里就會浮現出那些經筒,于是很多朋友都說‘隨筆’是‘轉運筆’。”
硬木與黃銅是中國傳統材質的組合,在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制造上的運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使用這樣的材料是想突出中國特色,呈現中國色彩,這也是馬靜想傳達的第一眼看到“隨筆”的感覺—這是中國的器物。
黃銅的加工是由CNC數控機床完成的,精度極高,筆帽因為有鉆石防滾切面,加工難度較大,要做到精確無誤,每支都考驗著工程師的技術水平。
總之,“隨筆”是傳統工藝和現代先進技術結合的產物。
簽字筆采用德國SCHMIDT F888 筆芯,鋼筆采用德國SCHMIDT鍍金鋼筆尖,只為讓你享受書寫的順滑與流暢。
每一支“隨筆”都有專屬于它的鑒定證書和寶石編號,無法復制,不會重復。
“隨筆”,就是一支專屬于你的、用一輩子的筆。
用來當作禮物送給朋友、親人、同事也是非常好的選擇,既顯示出非凡的格調,又有創意和心思。
同時,“隨筆”有酸枝和紫檀兩種木材選擇,還有鋼筆和簽字筆兩種類型。

鋼筆(精裝)包括:鋼筆1支、鑒定證書、保養布、說明書、一次性墨水膠囊2個、精裝盒

簽字筆(精裝)包括:簽字筆1支、鑒定證書、保養布、說明書、精裝盒

掃描二維碼擁有一支專屬于你、用一輩子的筆


掃描二維碼 關注悅讀書屋發現更多品質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