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ZOOM
聚 焦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5月9日上午,國新辦就中科院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表示,人才培養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希望通過幾類人才培養計劃,真正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秀的人才,為沿線各國科學家人文交流、建立友誼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白春禮表示,我們現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做人才培養,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提供獎學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科學家到中國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提供學習的條件和獎學金的支持。第二方面,共同舉辦一些培訓班,培訓科研管理人才。這個培訓班可能時間長短不一,但是基于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基礎,很大程度上是要滿足被培養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和渴望,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生物技術、資源保護、大氣環境等領域,很多是與我們海外的9個基地、5個卓越中心緊密結合的。這種人才培養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科學家人文交流、友誼的建立,奠定了非常好的民意基礎。
白春禮認為,國際的交流與合作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基于是不是有很好的人才,人才能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如果沒有人才作為基礎,所有的交流都虛化了,只有把理想和計劃變成現實,必須有能干、有事業心、愿意為之奮斗的人才,所以人才培養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科院希望通過幾類人才培養計劃,真正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非常優秀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希望他們回到各自國家之后,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來源:中國網,2017年5月18日)
俄羅斯衛星網近日發表《絲路智庫點評“一帶一路”論壇成果》的文章稱,繼“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落下帷幕后,5月16日,絲路國際智庫網絡2017年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國際社會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不一,欠發達國家對這一倡議非常歡迎,工業發達國家則傾向于認為相關項目合作可能會存在困難。但他們指出,中國正在成為國際合作理念的主要“領路人”。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專家謝爾蓋·盧科寧指出:“各國在參與‘一帶一路’問題上開始出現明顯差別。欠發達國家對這一倡議百分之百地歡迎,而工業發達國家則希望了解在此框架下與中國合作可能會出現哪些麻煩和困難,試圖弄清哪些領域符合它們的利益,哪些領域與中國的倡議相悖。俄羅斯有必要制定‘一窗式’原則,以便讓中方知道去哪里了解項目情況。此外,一系列國家與中國合作已有自己的議程,往往會忽視一體化組織的利益。”
俄羅斯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了積聚金融資源的必要性。他說:“我們創建了一些有中方和其他伙伴參與的國際金融組織。金融創新十分重要,許多項目需要進行長期融資,如基礎設施項目。為此我們需要引進高素質的專家,政府可以吸引私營經濟參與其中。”
波蘭投資與貿易局副局長克日什托夫·森格爾表示:“現在貿易保護主義日漸盛行,貿易壁壘不斷增多,所以‘一帶一路’倡議應聯合各個國家和組織,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首先是金融領域。開發銀行與私營銀行可以開展合作,共同研究降低大型投資風險和制定新避險機制等問題。”
泰國湄公學院院長瓦查拉·里拉瓦特指出:“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人力資源、政治原則等,對發展貿易和擴大投資流也非常重要。湄公河流域國家屬于不發達國家,同時也參與‘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落實。我們首先需要解決專業人才缺乏的問題。”(來源:參考消息網,2017年5月22日)

英國招聘與就業聯合會首席執行官Kevin Green
英國招聘與就業聯合會(REC)近日發布的報告表明,英國正陷入技術人才短缺的局面。
根據REC的數據,4月份英國固定工作增長放緩至去年10月份以來最低。其中工程崗位需求最大,緊隨其后的是IT和護士。同時,對臨時工的需求也以今年以來最快的速度增長。
REC首席執行官Kevin Green說:“英國所有地區所有領域對員工的需求都有所增長。但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則越來越少。
“我們的失業率達到了2005年以來的最低,而在英國退歐帶來的不確定性下,在職員工對于跳槽愈發猶疑。同時,英鎊的下跌和未來移民政策不明令一些歐盟籍人才不愿在英國就業。
“而員工短缺還有著更深遠的影響,比如,全球廣受贊譽的英國工程業就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技術雇員而岌岌可危。”
移民和人才輸入如今已成為英國企業和政府間的戰場。
5月8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再次重申將凈移民數量降至10萬以下。英國最大行業游說團體英國工業聯合會(CBI)則回應稱,政府的移民目標對英國經濟弊大于利。
CBI總干事Carolyn Fairbairn說:“正如英國企業的供應鏈通過向歐洲大陸買賣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與歐盟經濟相整合,員工也在雙方之間流通,如果這一靈活度喪失,將是非常嚴重的沖擊。”
就業市場顧問公司CIPD的Gerwyn Davies也曾聲稱:“這令那些歷史上依賴于非英國籍員工的行業面臨嚴重的招聘危機,它們將對歐盟移民未來政策的改變尤其敏感。”
其中受到打擊最為嚴重的是公共行業,43%的教育業雇主和49%的醫療業雇主稱“相信他們雇員中的歐洲移民考慮在2017年離開所在單位”。
不幸的是,英國員工也無法從中獲益。有大約1/4的雇主稱,對于歐盟員工離開的崗位,他們會繼續空置,只有不到1/10的雇主稱會花更高的價錢來吸引英國本土員工。(來源:新浪財經,2017年5月10日)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面向亞洲培養看護人才的日本官民合作機制已正式啟動。日本大型護理服務設施運營商Medical Care Service(MCS)與日本政府健康醫療戰略室以及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合作,開始在哈爾濱開展護士培訓業務。目的是將日本的看護技術在亞洲推廣,開拓日本企業的商務機會。
日本在此前提出了“亞洲健康構想”,旨在通過官民合作實現看護等服務的輸出。今年2月以自民黨特命委員會以及政府部門健康醫療戰略室為核心成立了“國際·亞洲健康構想協議會”,產學官聯合,推動人才培養以及看護器材的輸出。
目前,在中國的人才培養項目正在哈爾濱第一醫院實施。大約200名中國護士接受了有關日本對認知癥和感染癥等應對措施的培訓。此外,該項目還將推廣至東南亞各國。從亞洲總體來看,老齡化進程日益加劇,日本在該方面的經驗值得各國借鑒。(來源:人民網,2017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