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曾國藩特別重視人生的每一個早晨,一輩子早起。“早起”不僅是其家訓之一,而且是他的弟子們必須做到的事情。
李鴻章天資聰穎,二十幾歲時,他進京會試,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曾國藩門下。那時,曾國藩發現他依仗著自己過人的才氣,染有一些年輕人的毛病,比如早上愛睡懶覺。
在曾國藩創立湘軍后,李鴻章進入湘軍做了幕僚,在幕府主要負責起草文書的工作。當年在京時,雖說曾國藩曾經不讓李鴻章睡懶覺,但由于他在京的時間不是很長,這一毛病沒能去除。曾國藩想,這次說什么也要讓他改掉這一習性。
在曾國藩看來,早點起床,不僅僅爭取了學習或工作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該做的事做好了,開好了頭,一整天都會心情愉快,精神飽滿,精力充沛。
因此,曾國藩立下一個規矩:他要和身邊的幕僚一起吃早飯。這讓李鴻章暗暗叫苦。多年的習慣,哪能說改就改?沒過多久,他便有些吃不消了。
一天早上,快要進餐了,曾國藩已經坐在進膳房的桌子旁。不一會兒,幕僚們也一個個來了。膳食端上來,大家正準備進餐,曾國藩暗暗瞅了一下,李鴻章沒來,便大聲說:“各位請等一等。”說著,讓一位隨從去叫李鴻章。
原來,這一天,軍營中要召開一個重要會議,許多中下級軍官都要在這兒用餐。李鴻章想,吃早餐的人多,或許老師不會注意到他,而且自己熬夜趕出的會議材料已經交上去了,正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睡一會兒懶覺。
當來人叫他時,李鴻章便說:“你去告訴我老師,就說我生病了,今天早上不吃早飯了,待會兒我按時參加會議。”那位侍從回到膳房,向統帥匯報“李鴻章病了”。曾國藩聽后,對大伙兒說:“少荃(李鴻章字少荃)不來,我們大家都不吃啊。”
這哪兒成啊?那個侍從又馬上跑到李鴻章那兒,把統帥的話照實說了。李鴻章一聽,嚇得不輕,立即從床上爬起來。
李鴻章來到餐桌邊剛坐定,曾國藩就站了起來,拿眼掃視了一下李鴻章,用手敲了敲桌子,說:“少荃,在我這里,就一個字—誠!”說完,飯也不吃了,徑直出門而去。看著老師氣呼呼地走了,李鴻章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尷尬至極。
老師的話似一記重錘,敲在李鴻章的心上,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睡懶覺了。
李鴻章后來組建了淮軍,做了一軍之統帥,深深體會到早起的重要性,也懂得了當年老師的一片苦心。由此,他經常跟身邊的人說:“我能走到今天,多虧了老師當年在營中教我早起。”
俗話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早起,不僅精神飽滿,而且時間充裕,做起事來就能從容不迫,有條不紊:晚起,難免慌里慌張,忙中也容易出錯,從而會影響一整天的情緒。早起是一種“即時奮起”的狀態,如聞雞起舞。當一個人能做到朝乾夕惕時,他(她)便是一個志向遠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