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哇,木彬是你哥哥?他可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我希望這次對話不會只圍繞我那引人注目的哥哥展開,但實際情況正是如此。教我八年級代數的新老師喋喋不休地說著我哥哥有多用功。這讓我感覺她永遠不會對我有同樣的評價。
我上高中后,這種情況變得愈發糟糕了。高一剛開始,老師們都會看著我的姓說:“你是木彬的妹妹?”說話時臉上還掛著期許的笑容。
同學們跟我說:“你哥哥是個天才。你也和他一樣嗎?”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為我的哥哥驕傲,但我厭倦了人們期望我和他一樣聰明。
我和哥哥在很多方面不相同。他比較擅長數學和體育,我更擅長描述性寫作,更有創造力,社交能力也更強。我喜歡閱讀,而我哥哥只有在學校布置了閱讀作業時才讀書。
我們也有很多共同點:我們都勤奮、誠實、有愛心、做事認真,并且都希望擁有一個成功的未來——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我們的父母。我們相處融洽,而且他很支持我。
但是,有時各種閑言碎語還是會讓我難受。高一第一個學期到一半時,有一天,我向哥哥發飆了。當時他正坐在自己的房間里,我用力推開門,好讓他知道我有多生氣。
“怎么了?”
我真想尖叫,但我保持了冷靜。“你能別這么聰明嗎?能為我著想嗎?每個人都拿我跟你比。”
“什么?”
“每一個老師都問我你是不是我哥,因為你是個‘特別好的學生。”我模仿著老師激動得喘不上氣的聲音說。
“算了吧,誰在乎老師說的話啊?”他說,“你知道你也很聰明的。”
我希望大家認識我,是作為莎米拉,而不是作為木彬的妹妹。
每次我哥哥考高分就夠讓我壓力大了,今年,他是在畢業典禮上演講的優秀畢業生代表,還被康奈爾大學錄取了。這對我們這所高中來說,可是件大事兒。我們學校成立不久,規模很小,只有大概500名學生,他是我們學校首位被一所常春藤盟校錄取的學生。
我的父母明確表示,他們對我有同樣的期許。我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在90分以上,但我覺得常春藤盟校并非我的最佳選擇。我一直想成為一名醫生,我的首選是去擁有很強的醫學院預科項目的大學,我才不管它是不是常春藤盟校之一。這件事我還沒有和我的父母談過,因為我覺得這可能會讓他們失望。
事實上,我盡量避免和我的父母談及關于學校的話題。因為我經常能聽到他們說:“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一樣呢?”我不能像哥哥一樣,因為我不是他。
在家里,我對哥哥說:“今天每個人都祝賀我,但那讓我害怕,因為即使你現在畢業了,你的傳奇故事也會在學校里流傳。即便你已經不在學校了,我也還是要繼續活在你的光環下。”這話讓他大笑了起來。
最近,我和我的世界史老師談起我是多么不喜歡一直被拿來和我哥哥作比較。她說:“說實話,我覺得你比他更聰明。你更愿意參與,而且你更善解人意。”我無論何時想起這些話,都覺得很開心。
接下來的這一學年將是我高中生涯里沒有哥哥在的第一年。我終于有機會擺脫哥哥的影子,讓大家真正認識我了,對此我充滿期待。
我還告訴班上的同學,不要再拿我們兩個比來比去了。我讓他們試著把我們當作不同的人來看待,而不只是年齡相近的兩兄妹。雖然人們還在拿我倆作比較,但現在已經減少了。我覺得壓力沒那么大了,也更加喜歡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