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軍
摘 要:該文主要是對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破損及養護進行了分析,首先概述了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概況,并對路面破損進行了分;其次,對路面破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破損提出了養護的措施。
關鍵詞:G353 破損 養護
中圖分類號:U2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c)-0071-02
隨著我國公路事業的發展,相應的公路養護工作也需要得到相應的重視。隨著瀝青路面破損的程度逐漸加重,降低了路面使用的功能,縮短了路面使用壽命,這些問題的產生對路面養護提出了新的要求。該文根據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破損養護進行了分析,研究相應的養護方法,為解決路面破損具有改善的功能。
1 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破損
(1)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概況。G353寧福線是進出萬盛的主干線,它承擔了南川城區到涪陵、武隆、萬盛等地的交通運輸任務,是連接沿線人們生活的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萬盛區采煤區和工業區發展迅速,交通運輸量逐漸增長,導致路面出現大量的橫縫、縱縫、龜裂、挖補、車轍等病害,嚴重降低了路面行駛的質量,對交通運輸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2)路面破損分類。縱向裂縫與橫向裂縫是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主要的破損形式,部分縱向裂縫已經形成帶狀網裂,因縱向裂縫一直存在,故未進行統計;每隔10~20 m一般出現一道橫向裂縫,由于破損的形式的分布較規律,該文選取了萬盛境內比較典型的路段進行了調查。
2 坑槽
由于重慶地理氣候獨特的因素,一年四季的降雨量十分的豐富,加上路面排水十分的不及時,路面長時間的浸泡造成了水浸入到路面結構當中,削弱了路面結構的粘性,在車輛載荷反復的作用下就造成了路面松散形成了較大的坑槽。
3 路面破損原因
3.1 裂縫的成因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破損的具體的表現形式有裂縫、車轍、龜裂、沉陷等。該文選擇了主要的破損形式進行了分析與介紹。由于重慶市獨特的氣候條件,季節的溫差較大,因此,造成了重慶市降雨量十分的豐富,給路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以下主要是對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裂縫破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1)龜裂裂縫成因。龜裂裂縫的以龜殼般網格狀花紋的形式呈現,一般網格的短邊不超過4 cm。裂縫在車輛反復的作用下,導致路面受到了破損形成了龜殼狀的裂紋,這在學術上也稱作是龜裂的裂紋。龜裂裂紋在路面時而大面積的發生,時而局部的發生,一般在重車道上出現。對于龜裂裂縫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在后續使用的過程中在雨水的浸入下,降低路面的強度,形成了坑槽,加大了路面的破損的程度,同時也提高了后續維修的費用。
(2)縱向裂縫成因。縱向裂縫的呈現的形式主要是以車輛行車的方向形成單一長裂縫,在對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檢查中發現,縱向裂縫最長的長度能夠達到50 m左右,導致縱向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受到雨水的侵蝕作用,使得路面出現了沉降的現象,在車輛重復載荷的作用下,形成了縱向的裂縫。瀝青混凝土的路段產生縱向的裂縫是十分常見的,雖然裂縫在初期形成對路面結構性能影響較小,但是不盡早的處理裂縫對降低路面的使用性能與壽命。
(3)橫向裂縫成因。橫向裂縫的是與縱向單一裂縫垂直的裂縫。它產生的原因基本與縱向裂縫產生的原因相同,它是在道路填土壓實不均勻或是施工接縫處理不恰當產生的,與縱向的裂縫有一定的區別在于,橫向的裂縫對環境溫度敏感性高,環境的變化也會使得路面由上層向下層逐漸開裂并擴散,并最終形成一條下窄上寬的橫向裂縫,貫通至整個路面。
3.2 路面坑槽成因分析
(1)水分。水分是導致路面受到損害的主要因素,從近幾年的檢查中發現,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的水損害的現象較為嚴重,這跟重慶市長年降雨量豐富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路面長時間的浸泡,以及排水不及時導致了水量滲入到路面結構層體當中,加上了車輛反復的作用使得混凝土出現了松散的現象,并進一步演變成為了坑槽病害。
(2)養護不到位。由于國道維修養護的不及時,加上政府資金限制,讓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出現了損害之后不能及時地維修與處理,長期在車輛載荷的作用下使得路面損害進一步加深,在路面出現了一系列的龜裂、松散等情況之后就形成了坑槽。
(3)排水設施不完善。通過對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檢查中發現,萬盛區內省道的排水設施不完善,甚至出現了堵塞的現象,因而導致了路面出現了大面積的積水,長時間的浸泡加速了路面的損害。
4 路面損害的養護措施
4.1 路面損害治理
4.1.1 裂縫的治理
一是先將有病害道路的路面清理干凈,延裂縫刻槽,然后灌注乳化瀝青;二是先將有病害道路的路面清理干凈,延裂縫刻V型槽,槽口寬度控制在2 cm,深度控制在2.5 cm范圍內,三是先將原瀝青混凝土路面銑刨處理,當發現基層有病害,則需先對基層病害進行修復處理,最后在用瀝青混凝土攤鋪壓實處理,四是將已經用灌縫膠處理后有產生新的裂縫按前面3種裂縫劃分情況分別處理。
4.1.2 車轍治理
僅輪跡處凹陷,兩側無隆起,鑿去面層,鑿毛凹槽,涂刷粘層瀝青,修補;若輪跡兩側同時隆起,應先將隆起部位鑿去,波谷處原面層鑿毛,涂粘層油,鋪筑與面層相同的混合料;因基層強度不足、水穩性不好引起,則對基層進行補強或挖除損害的基層重新鋪筑。
4.1.3 坑槽治理
(1)冷補處治,在多雨地區,保證待修復的坑槽槽腔內干凈,無泥土、積水等;(2)熱補處治,采用熱補工藝修復混凝土路面坑槽,防止坑槽弱接縫極易再次開裂;(3)采用修路王維修處治,養護車料倉中放出熱瀝青混凝土,再經攤鋪、找平、壓實、養護;(4)采用壓縫帶+瀝青復原劑處治,在傳統熱補工藝的基礎上,首先用改性瀝青復原劑涂抹槽腔,然后將壓縫帶粘貼在腔壁上,再用熱補填料填滿壓實,最后再用改性瀝青復原劑對修復坑槽涂刷浸透。
4.2 路面養護方案
(1)對裂縫比較集中(裂縫度超過200 m/km)的路段,按照裂縫病害處理方案進行處理,再加鋪2 cm的BBM薄層瀝青混凝土;(2)建議對抗滑不足路段采用微表處、稀漿封層、加鋪抗滑層或薄層罩面進行處治;(3)第二年對未加鋪罩面的路段全部進行2 cm的 BBM加鋪,若路面狀況保持良好,則直接灑布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油后加鋪罩面,否則需對路段內病害處理后再加鋪薄層罩面。
4.3 路面養護的規劃與建議
(1)由于G353萬盛境內段路連接線超重超載嚴重,使得路面破壞更難以準確預測和把握,因此,養護時機的選擇還需要根據路面病害發展的速度和程度綜合確定;(2)管理部門應對病害處理及養護處理后的路面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對養護后出現的裂縫應及時進行裂縫處治,防止裂縫產生后雨水進入路面內部,導致路面更嚴重的破壞;(3)建議管理部門應充分利用路面管理系統數據定期了解路面狀況以便及時做出養護決策。
5 結語
該文基于改善和提升重慶市路面破損的養護的工作,通過實地調研,分析、總結了G353萬盛境內段路面損壞的分類與原因,結合實際因素對公路的養護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議,為重慶市后續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大范圍使用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 呂錫平.湖南省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決策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4.
[2] 賈貴賓.路面破損對道路通行能力的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