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黑龍江省綏棱縣種子管理站 152200)
【摘 要】大豆是北方農業生產中的主要作物,與北方農業經濟發展有著非常緊密聯系。北方大豆種植過程中常有灰斑病發生,不僅降低了大豆種植產量,同時也損害了大豆生產的質量。本文就是對北方大豆灰斑病發病規律與防控措施進行探究,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示。
【關鍵詞】北方;大豆灰斑病;發病規律;防控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eas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northern soybean, and hopes to ha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northern; soybean resistant; occurrence regula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
大豆灰斑病也被眾多大豆種植人員稱之為蛙眼病,這種病癥產生會較大程度的降低大豆種植產量和質量,對區域農業經濟發展也會造成嚴重維修而。現階段,因為北方大豆種植重茬面積不斷增長,灰斑病發病情況也越來越為嚴重。北方大豆種植人員需要積極找尋有效措施,做好大豆灰斑病的預防工作,才能避免大豆種植產量和質量受到損害,保證農業生產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北方大豆灰斑病發病規律與防治對策進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1 病原
大豆灰斑病屬于真菌性的病害,病原是大豆尾孢菌,分生孢子以圓柱形或者是棒柱狀呈現,隔膜數量為1~11個,分生的孢子會成束的從氣孔中冒出,不會存在分支情況,顏色為褐色。病原的寄生范圍非常的狹窄,只能寄生在栽培種植的大豆中或者是野生、半野生大豆中。這種病菌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生理變化情況,西方發達國家美國經過實際鑒定最終找尋出了11個生理小種。巴西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最終鑒別出了二十多個生理小種,我國此方面研究也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就,現階段發現的生理小種數量達到了14個。
2 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者分生孢子的性質殘留在大豆病殘體上,或者是依附于大豆種子上越冬,成為第二年大豆種植侵染的主要來源。攜帶病菌的大豆種子發芽生長后,可以在植株葉片上看到病斑。大豆灰斑病的發生于大豆種植區域氣候條件有著非常緊密聯系,如果種植區域溫度較高且比較潮濕,子葉上的病菌產生分子孢會借助風力、降雨進行傳播,從而感染其它健康的大豆植株。豆英從嫩英期開始逐漸發病,鼓粒期屬于大豆灰斑病的高發時期,如果大豆種植生產年份降雨量較為頻繁,種植環境溫度較高,那么大豆灰斑病的暴發機會也會很高。分生孢子兩天后其侵染能力會較大程度的降低,六天后分生孢子會失去具有的侵染能力。北方大豆生產種植中大豆灰斑病的產生與大豆種子的抗病毒特性有著非常緊密聯系,例如生產種植人員種植時沒有選用抗病毒性較為良好的品種,同時種子中存在著大量攜帶病菌的種子,該種植地塊前一季大豆灰斑病發病概率較高。
3 影響因素分析
3.1 栽培因素
北方大豆栽培生產工作人員沒有合理的控制大豆的種植密度,導致種植地塊內大豆栽培的密度過大,內部通風條件較差,局部溫度較高,這種環境特性非常有利于灰斑病病原菌的繁殖。種植生產工作人員沒有良好的進行整地,沒有對土地進行有效翻耕,導致大豆灰斑病發生較早而且病情比較嚴重。需要明確的大豆灰斑病病原菌的寄生范圍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在同一地塊上連續性的進行大豆的種植就會導致病原菌積累數量逐漸增加,從而加強了大豆灰斑病爆發的幾率。
3.2 環境因素
大豆灰斑病菌孢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 12 ℃, 以 21℃~26℃為最適,超過 35 ℃萌發率顯著降低。在大豆生長季節,我國北方大豆主產區最高溫度很少超過 35 ℃, 且 7~8 月平均溫度都在 20 ℃左右,因此溫度不會成為大豆灰斑病流行的限制條件。濕度是影響孢子萌發的關鍵因素。因此,降雨量和降雨天數是該病在當年能否流行的關鍵因素。田間濕度越大,孢子萌發率越高,發病越嚴重。
3.3 品種抗性
品種對發病影響很大,高感病品種在田間發病早、 蔓延快、 病斑多,形成孢子量大。耐病品種即使在該病流行年份,葉部病斑也很少。 灰斑病生理小種容易變異,使大豆品種抗性喪失。
4 防治方法
4.1 化學防治
可在葉部發病初期噴藥1次, 花莢期再噴1次, 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000 倍液,或多菌靈膠懸劑 5000倍液,或 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700~800 倍液。田間第 1 次施藥的關鍵時期是始莢期至盛莢期。
4.2 農業防治
選用未感染田塊生產的大豆種子,采用無病種子,播種前挑選并進行種子消毒或藥劑拌種。 合理輪作避免重迎茬,有條件可以進行 2 年以上輪作,減少灰斑病危害,如輪作有困難,應在秋后翻耕豆田,減少越冬菌量。 田間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苗,鏟除再侵染源,可有效地控制后期發病程度。
5 結語
北方大豆種植生產過程中做好大豆灰斑病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農業生產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大豆灰斑病的發病規律,從而應用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降低大豆灰斑病的發生幾率。避免大豆灰斑病產生對農業生產造成非常不良影響,保證農業種植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聞”受傷雜草味 大豆防病蟲害能力強[J].中國食品, 2017(04).
[2]肖曉華.論大豆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6(15).
[3]孫麗娟.淺析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