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 要 一個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是作家思想意識外化的結果,也即作家思想外現的流露。 總之這些文學作品表現的或先進或落后都能閃現作家思想最真實的光輝。《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作為兩部具有典型意義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其思想性,其作品里相關藝術描寫也一定程度上浸潤著作家自己的人生看法和審美選擇,我們可以從這些層面來探析路遙的內心世界。透過小說可以對作家路遙本人進行較全的掃描,從人生觀,生活觀,道德觀,愛情觀四個方面分析后發現,路遙的思想文化,傳承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宗——儒家文化,他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并結合現實加以詮釋,帶給了讀者文學感受的同時還指出了前進方向,這是其思想先進性的一面。但同時也不小心吸收了傳統殘留下的塵垢,自以為是地賦予人物不合實際的性格特征,這是其思想局限性的一面。
關鍵詞 人生觀 生活觀 道德觀 愛情觀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70
Abstract A writer's literary works are often the result of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writer's ideology, which is the revelation of the writer's thought. In short,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literary works, or advanced or backward can flash the most brilliant writer thought. "Life" and "ordinary world" as two typical works, reflects its ideolog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work described in the relevant art but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nfiltrating aesthetic choice of writer's life view, we can from the level of his inner world. Through the novel of writer Lu Yao himself over the entire scan, from the view of life, view of life, morality, love view analysis four aspects that hi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authentic Confucian culture, he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and the reality of interpreta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ders of literary feelings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which is of its positive thoughts. But at the same time, accidentally absorbed the traditional residual dirt, character opinionated endowed characters unrealistic, this is the side of its ideological limitations.
Key words outlook on life; view of life; morality; view of love
0 引言
因為兩部作品,路遙成為偉大的作家而被大家所熟悉,一部《人生》,“描寫了一場極其復雜、令人思緒紛紜的人生悲劇,但在復雜的悲劇表象下隱約透出了生活的某種確定性”,①《人生》一經發表就成為了文藝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它里面所反映的問題正是那個時代最突出的問題。因此有人說“路遙是一位 ‘用生命歌唱因而值得人們尊敬的”②真正意義上的作家。
正因為這兩部作品對路遙的意義如此重大,我們可以通過這兩部作品的分析,來對作家路遙本人進行較全面的掃描,從人生觀、生活觀、道德觀到愛情觀。掃描之后,我們會發現,路遙,這位從浸透了中國深厚傳統文化的黃土地上走出來的作家,其思想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的影響,是一位地道的“傳統文人”,思想的適世性與局限性都同時存在著。
1 適世性
生活在社會這個大集體,人人都有責任去建設這個社會,去改造它 ,讓他更好地適應人類的生存,廣而說之也要適應世界的發展。早在幾千年就有這樣的人生格言“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③同樣在幾千年之后,作家路遙沿著老祖宗的思想創作了“務實而有用”的兩部作品,他這兩部作品里面男主人公都有著積極的生活觀、人生觀,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時代的發展,也正是這些社會帶頭人推進了時代的進程,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正確而適時的人生觀、生活觀。
在《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多反映普通人的奮斗精神,用一連串的奮斗者形象,體現他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④他“堅持傳統的現實主義,按生活的本色,再現陜北農民艱苦的生存環境和他們的抗爭精神”⑤作品描寫了高加林,孫少平,孫少安等許許多多人物的人生歷程,這也是一個自強不息拼搏不已的人生歷程,哪怕還有一絲希望亦不放棄人生。無論是高加林還是孫少平,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都是積極入世的。他們與苦難命運抗爭,勇敢執著地甚至是執拗地為改變命運而奮斗的行為,正是民族傳統中最為寶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儒家風范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寶貴精神。
路遙“又理性地認識到現代文明的先進性,于是他只能痛苦地向傳統告別,對現代文明 則加以審慎的接受”,⑥這一點上他是一分為二地對待的,說明他有著清醒的認識,而不是一味地關在屋里只看到傳統文明的流長,而忽略了屋外現代文明的進步性發展。
2 局限性
然而作為一個男性作家路遙,他作品的落后性仿佛因為他是男性而忽視了女性的存在,對待愛情,他用純男性的眼光來看,來思考,揣測,這是不對的,也是一種對女性的不尊重,這是其思想落后性的一個重要表現。
任何一部作品都離不開一個“情”字,路遙的作品也不例外。《人生》以高加林與兩個不同層次的女性而展開他“城鄉交叉地帶”的愛戀,《平凡的世界》里,路遙也描寫了許多愛情故事,孫少平與田曉霞純潔之戀,孫少安與田潤葉的苦戀,金波的“這份柏拉圖的精神愛戀”⑦田潤生不顧門第的愛戀 …… 《平凡的世界》的主題是“全景式反映中國近十年間城鄉社會的巨大歷史性變遷”⑧包括人們之間的情感:親情與愛情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
然而這些愛情始終都是圍繞著男性為中心的,《人生》中家林與巧珍一開始就站在不平等的位置,女對男的愛總是多很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路遙對加林和巧珍的喜愛,但直到最后他也未筆鋒陡轉硬把他們撮合在一起”⑨落難時可以同受苦,也忍得下心讓巧珍替他在田地里干重活,這些暫且不論,作家還把巧珍塑造成完全的心甘情愿,即使遭到家林的狠心拋棄時也無所怨言,還真心希望家林過得好,這是不公平的,這也是路遙作為男性而從男性的角度來要求又一個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癡情等得情郎歸,甚或比這古代的王寶釧更厲害,別人家薛仁貴是一生只愛他的妻子王寶釧,公主的屈就,榮華的誘惑都不改其心,可以說王寶釧十八年的等待是值得的,而巧珍呢,路遙太男性本位主義地去寫她了。
再到《平凡的世界》,與《人生》相反,這一次是潤葉,曉霞高高在上,而與之相戀的卻是農民少安、攬工漢(煤炭工人)少平。同樣的,即使這回是男性的地位之低,但他們的愛情仍然是以男性為中心,女性的屈就非常明顯。一位是“中國農村知識女性的代表”⑩另一位是“新女性的代表”,豗她們都有新思想,有著不依靠男性而生活的獨立。尤其是潤葉,對少安的苦戀可是害慘了她的一生,沒有愛情的婚姻,即便是到文章的結束我們都看不到她的幸福何在,如此善良的一個女性,面對少安的無奈拋棄,少安立馬就有了新的生活,而愛戀他的潤葉卻過上了十幾年的無愛生活,似乎還在苦守什么。路遙這樣的安排實在是殘酷至極,也許男性讀者看了會羨慕少安,可有誰能體味一下潤葉呢?
這些人物在追求愛情的時候,都大膽熱烈,能沖破傳統樊籬,超越世俗的觀念,仿佛表明了作者思想的現代性。但是,我們應該看到,路遙在寫這些愛情的時候,其內心卻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終究是放不開手腳,因此,這些美好的愛情都最終不可避免地消亡了。對脫俗的美好愛情的贊美和這些愛情不幸結局的安排,都說明路遙心中傳統思想在作祟,那就是“男尊女卑”思想,女性永遠得依靠男性而存在,甚至在男性自尊求得保全的情況下不得不犧牲女性,這就是他思想局限性的一面。孫少安不敢接受田潤葉的愛情,而找了一個山西姑娘賀秀蓮,很快結婚了。孫少安和賀秀蓮,閃電般結合,在結婚以前,絕對是不存在什么愛情的,不過是為了娶一個媳婦結合了。這樣草率的結合,碰巧秀蓮還是那么的賢惠勤勞,符合孫少安的一切外在的物質要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還不要結婚彩禮什么的,甚至立馬如孫少安想要的一般跟著他回家了,完全心甘情愿去吃苦,這正是路遙給孫少安的禮物,拒絕了潤葉的感情從而保存了自尊,卻能找到一個更好的婚姻,這是一種過分的“寵愛”。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路遙在對待愛情的問題上,表現出了他的思想中極為傳統的一面,對道德、對女性的定位,以及“男尊女卑”觀念,均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合時宜的一面。路遙的思想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儒家傳統思想。女性在這些愛情中,往往不能有所作為,他們所能做的,只是順從,附屬,抑或是陪襯。
3 思想意義
在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做出分析后,我們發現,路遙的人生觀,秉承了儒家的積極入世的進取精神,生活觀上,熱愛生活,積極進取,自強自立;在道德觀上,是以倫理道德作為其觀人衡物的基本準則;愛情觀,則有男權本位思想的痕跡,“男尊女卑”的觀念。可見,路遙,這個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作家,其思想文化觀念,所承襲的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這種承襲,在《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里集中展示了出來。
注釋
①②黃建國.論路遙小說的悲劇意識.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5.7.33(4).
③ 孟子·盡心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④ 張寧生,姜凌志.人生之旅與文化之魂 ——路遙與陳忠實創作比較.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20(4).
⑤ 張寧生,同上文.
⑥ 馮宗仁.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 試論路遙文學創作的道德意義.2007.8(34).
⑦⑧徐志.美麗的總留下憂傷——論《平凡的世界》悲劇愛情.安徽文學,2006(11).
⑨ 李秀清.愛情也需要正確的人生觀——解讀路遙《人生》中的愛情悲劇。中共鄭州市委黨棱學報,2007(5)(總第89期).
⑩豘劉英.典型性格——試論路遙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形象.陜西青年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
參考文獻
[1] 王鈺.城鄉交叉帶的雙重回歸 ——“符號矩陣”分析路遙小說《人生》.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 馬容.論路遙作品中的儒家思想.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6.24(2).
[3] 丁紅梅,王堅.男權思想統照下的女性世界.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18(1).
[4] 胡輝杰.路遙:德性的堅守及其偏至.作家作品研究,2004.7.15(7).
[5] 汪德寧.“路遙現象”的當代啟示.當代文藝研究,2006.4.16(5).
[6] 韓玉珠.路遙作品的傳統美.陜西教育,1997(4).
[7] 陳占彪.論路遙小說創作的心理機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