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蛟
摘 要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山區,交通問題一直是影響貴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高額的投資,使得貴州高速公路的建設發展速度進展緩慢。這使得貴州采取BOT+EPC模式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形勢十分迫切。本文針對貴州第一個采取BOT+EPC建設的項目——貴陽至都勻高速公路進行深入分析,運用契約理論進行動態視角的研究。
關鍵詞 BOT+EPC模式;契約動態分析;高速公路建設
中圖分類號 D6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7)05-0055-02

所以,在BOT+EPC模式中,(2)的值大于(1)的值,則資產所有權歸代理人所有,即在一定的契約期限內資產所有權歸項目承包商所有。
2 BOT+EPC模式實際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效能驗證
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使得市場中必然存在信息優勢方和信息劣勢方,經濟學上通常稱交易中的信息優勢方為代理方,而信息劣勢方為委托方。
貴陽至都勻高速公路項目通過招標方式選擇投資人,通過嚴格的招投標,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路橋集團國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投資有限公司,這幾個單位構成的聯合體最后中標,并組織施工。由于這三家企業同屬于一個母公司,之前不存在博弈關系,且該聯合體即為施工方。故綜合來看,項目存在兩個行為主體,政府處于信息優勢地位是代理方,投資方為委托方。
對于委托方(中交公司)來說,假設企業前期建設總投資為x;當工程驗收合格后,企業正式進入經營期,假設招投標時擬定的經營期為t;在經營階段,委托方還要因為項目修護支付一定的維護費用y。
對于企業的項目總收益W,在未考慮不可預測的風險成本下,有以下關系式:
總收益W =規定年限內收入-前期投資x -項目維護y

3 研究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的內容,可知BOT+EPC模式的這種投資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控制施工的進度和成本。因為資金、管理和施工可以看作為一家,投資方通過BOT+EPC的投資模式,能夠在施工階段很好地控制成本,并且能避免由業主與施工單位關于利益的沖突和分配不均從而帶來的內耗。同時,還可以用最節約的方案施工或著修改設計,進而可以減少工程造價,最終達到提高項目投資效益的效果。
對于BOT+EPC合約模式來說,治理的最終目的是可以節省交易的成本,且可以促進合作的關系持續。但是,因為現實中合同人都是有限理性的,他們存在有很強的投機行為,所以,在關于合同的擬定和簽訂中,雙方都將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和博弈。
針對以上結論和所存在的問題,建議下放高速公路項目BOT+EPC模式的招商權限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建議,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參與項目推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保證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協調問題解決提高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卜春雷.高速公路BOT項目風險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2]戴大雙,于英慧,韓明杰.BOT項目風險量化方法與應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5(2):98-103.
[3]何麗環.EPC模式下承包商工程風險評價研究[J].天津:天津大學,2008.
[4]貴州省政府招商引資信息網.貴州省高速公路建設招商項目情況簡介[EB/OL].http://www.investgz.gov.cn.
[5]Conttacts in power sector[D].Ph:D.Thesis,George Mason Uhiversity,2002.
[6]Ekbaram Palameeswaran and MohanM.Kunaraswamy. Contractorselection for Designbuild Projects Journal of Construe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