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春梅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根據真實事件編寫的記敘文,敘述了地鐵站立明為代表的眾人撿拾散落的鈔票,物歸原主的故事,贊美了人們拾金不昧真誠互助的品質,歌頌了在金錢的誘惑面前人們重義輕利的道德風尚,和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形象,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3.讓學生體會課文對眾人撿錢的場面描寫,并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寫運動會上大家進行夾球比賽的場面。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間真情互助的可貴和可敬。
2.學會通過對一個特定場面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表現的描寫指導學生學會寫運動會的一個場面。
四、教具準備
幻燈、運動會錄影片斷
五、設計總述
這篇文章雖然有現實的教育意義,是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很好的一課,但因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文中所有人物的品質就是一個中心詞——拾金不昧。因此,在設計教學時,著眼點就不放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人物形象的感悟上。認真研讀文字,就發現作者對眾人拾錢這個場面描寫非常具有借鑒性,又聯想到學生剛參加完運動會。就產生了以讀促寫的教學設想。
六、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
齊讀課題。請孩子們回憶一下課文圍繞著“散落的鈔票”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件事表現了人們的什么品質呢?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人們的行為?(板書:拾金不昧)
(二)以“拾金不昧”切入,整體感知場面
我們一起觀察一下這個“昧”字,你發現了什么?(“昧”是個形聲字,左邊的“日”是“昧”的形旁,表示它的字義,“未”是它的聲旁,表示它的讀音。這個字就表示太陽被光明遮住了。)下面我們再來翻一下字典,看看字典上對“昧”的解釋是什么?(“昧”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昏,糊涂,不明白;第二種是隱藏,隱瞞。)在“拾金不昧”中“昧”應該選第二種,那么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拾到錢財不隱藏,不隱瞞起來。)
是呀,課文寫到地鐵站里,許多粉紅色的鈔票從地鐵的一個門里散落了出來,這些粉紅色的鈔票散落得滿地都是。面對散落的鈔票做到“拾金不昧”的有哪些人物?請你用橫線把他們勾畫出來?(課件出示;女服務員、“我”、立明、老人、孩子、青年、婦女、解放軍戰士)
這么多人拾金不昧,那么作者圍繞拾金不昧寫了哪些場面呢?(眾人撿錢、立明護錢、服務員還錢)(學生說一個場面,就請同學分組讀一個場面。整體感知這幾個場面。)
(三)品析眾人拾錢的場面,感悟寫法
這么多的場面中,哪一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老師也和大家想的一樣,今天我們就主要來學習眾人拾錢的場面。下面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
鈔票散落后,站臺上的人們追逐著鈔票,站臺亂起來了,可是人亂,人心卻在一個關鍵人物的作用下沒有亂,此時誰是這個人呢?——女服務員。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寫女服務員的句子。師相機板書:跑 大聲喊 “請把錢交給我!”(引導學生把女服務員的大聲喊讀出來)
女服務員大聲一喊,那么多正在追逐鈔票的人們是怎么做的呢?
引讀:我——(板書:撿 交)
立明——(板書:手疾眼快 撿 交)
一時間,老人、孩子、青年、婦女、解放軍戰士——(板書:眾人: 紛紛 撿 交)
讀一讀這些人的反應,那么你覺得這個起著關鍵作用的女服務員是個怎樣的人呢?
此時此刻,請閉上眼睛回憶這個場面,你眼前浮現出女服務員的形象了嗎?我的形象出來了嗎?立明的形象呢?眾人的形象呢?
好,請睜開眼睛,看著黑板,作者在描寫眾人撿錢這個場面的時候,有對眾人的描寫,這就是場面描寫中的面的描寫;還有對“女服務員、我、立明”這些重點人物的描寫,這就是場面描寫中的點的描寫。有點有面,點面結合才是場面描寫。
指著板書小結:在描寫的過程,作者不僅僅抓住了這些人的動作和語言,還有對動作的具體化描寫,如“手疾眼快”,如“紛紛”。這樣就把人們的“拾金不昧”的場面描寫得生動形象了。
(四)寫作指導
下面請大家看看運動會那天我們班夾球接力這項運動的比賽場面。請大家仔細、用心地看,想想你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這樣的場面呢?那么每一個參賽隊員們又體現出一種什么品質呢?(不甘落后)
剛才,我看到大家都在或興奮,或驚訝地看著這個場面,現在我們就要運用剛才學到的寫眾人撿錢的場面來寫一寫這個場面。
生寫,師巡視。
交流習作。
小結: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散落的鈔票》這篇文章,大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眾人一起做一件事的場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場面非常非常多,只要你留意觀察,做個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把文章寫得更生動具體,更吸引人的。
(五)板書設計:
散落的鈔票
眾人拾鈔(場面) ———— 拾金不昧
女服務員:跑 大聲喊 “請把錢交給我!”
我: 撿 交 動作
立明:手疾眼快 撿 交 語言
眾人: 紛紛 撿 交
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去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間真情互助的可貴和可敬。教會學生學會通過對一個特定場面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表現的描寫指導學生學會寫運動會的一個場面。
教學時,從感悟故事表現了人們拾金不昧的品質入手,引出“眾人撿錢”的場面,讓學生明白場面必須圍繞中心進行描寫。通過引讀,學生對于眾人撿錢的描寫印象較深,特別是女服務員的“大聲喊”,立明的“手疾眼快”,眾人的“紛紛”。這些雖然只是喊學生讀了一遍,但通過“點”和“面”的知識的引入,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場面描寫不僅僅要抓住主要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進行“點”的描寫,還要寫到像“眾人”這樣的“面”。因此在評價習作時,就著重抓住寫的“面”來評價。
通過學生當場完成的習作看出,這堂課非常實用。學生不僅掌握了描寫眾多人物的方法,更學會了如何用語言來表現這樣的場面。學會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特別是課后,讓學生把這個片斷變成一篇《運動會》習作的主體,一篇完整的習作就躍然紙上了。
整堂課完成很順利,學生習作時間也充足。可遺憾的是,課堂上沒有把學生的習作投影出來,讓孩子們來評價。只是由我帶著評價,似乎剝奪了學生的主動權,也就讓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沒有聽見同學描寫的什么。從而也沒法判斷出同學寫的習作中哪些是點的描寫,哪些是面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