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樂 姜研


摘 要:該文通過文獻綜述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張繼科31場比賽中接發球戰術進行統計并詳細記錄,進而對其比賽中接發球戰術運用進行研究,研究得到:接發球戰術在接發球輪所有戰術中使用率排第二,得分率最高,產生的得分最多,是效果最好的。
關鍵詞:張繼科 接發球 戰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c)-0202-02
張繼科,是實現大滿貫用時時間最短的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也是當今中國最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之一。該文通過對張繼科接發球輪戰術的分類統計,分析張繼科接發球戰術的使用特點,進而找到張繼科接發球戰術的具體使用特點。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張繼科的接發球戰術特征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等網站檢索有關張繼科接發球戰術特點的文獻資料,對相關的研究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為張繼科接發球戰術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幫助。
1.2.2 錄像觀察法
該文觀察和統計張繼科的比賽共31場,如下所示。
2011年:奧地利公開賽1/4決賽、決賽,卡塔爾公開賽1/4決賽、決賽,德國公開賽1/2決賽、決賽,直通鹿特丹第二階段決賽對馬林,鹿特丹世乒賽第二輪、1/4決賽、1/2決賽、決賽,蘇州公開賽決賽,巴黎世界杯決賽,國際乒聯總決賽。
2012年:斯洛文尼亞公開賽半決賽、決賽,多特蒙德世乒賽團體第3輪、團體決賽,韓國公開賽決賽,上海公開賽半決賽,倫敦奧運會第3輪、第4輪、1/4決賽、1/2決賽、決賽。
2013年:科威特公開賽決賽,廣州世界杯團體決賽對陳建安,巴黎世乒賽第三輪、半決賽、決賽。
1.2.3 統計方法
在Excel中對張繼科接發球戰術數據進行整理、分類、匯總,利用SPSS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率的檢驗,進而統計分析得到結果。
1.2.4 邏輯分析法
該文運用對比、歸納等邏輯思維方法,對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最終得到張繼科接發球戰術的特征。
2 結果與分析
2.1 接發球戰術在接發球輪戰術的使用情況
由表1可知,接發球戰術使用率排第二,得分率最高,產生的得分最多,是4個戰術中效果最好的。
2.2 接發球戰術分類統計
得分率方面,接發球搶攻>接發球控制。得分率方面,接發球控制>接發球搶攻>50%。經統計學率的檢驗,兩者得分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者效果都較好(如表2)。
2.3 接發球戰術技術、線路、落點統計
2.3.1 接發球戰術的技術統計
從使用率方面看,進攻得失分多于控制得失分。進攻技術得失分方面,反手擰拉得失分最多,其次是側身拉、正手拉。得分率方面,反手擰拉得分率最高,效果最好。側身拉和正手拉得分率均低于50%,效果較差。控制技術得失分方面,正手擺短得失分最多,其次是反手擺短、正手劈長。得分率方面,正手擺短、反手擺短、正手劈長得分率均高于60%,效果均較好。
2.3.2 接發球戰術的線路統計
由表3可知,接發球控制以中路為主,其次是正手位和反手位,效果均較好。
接發球搶攻以反手位為主,結合攻正手位和中路,攻反手位和正手位得分率較高,效果較好,攻中路得分率稍低,效果稍差。
2.3.3 接發球戰術的落點統計
接發球搶攻落點全出臺,所以只分析接發球控制的落點情況。由表3可知,接發球控制不出臺和出臺效果均較好,其中不出臺使用率最高,得分率最高,效果最好。
3 結語
(1)接發球戰術在接發球輪戰術中效果最好。(2)接發球戰術以接發球搶攻為主,接發球控制為輔。(3)接發球控制技術以正手擺短為主,接發球進攻技術以反手擰拉為為主。(4)接發球控制線路以反手和中路為主,接發球進攻線路以正手和反手為主。(5)接發球控制落點以不出臺為主。
參考文獻
[1] 趙喜迎,唐建軍.倫敦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張繼科發球輪和接發球輪技戰術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2(6):26-29.
[2] 翟洪軍,李振彪,趙衛濱.張繼科右2/3臺反手側擰接發球技術效果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