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人文作品作為作者獨立創作出的思想智慧結晶,應當得到版權法的保護。但是,在同人文創作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同人文作品與原著作品之間的虛構角色版權問題。本文從論述同人文作品的發展入手,進而深入研究同人作品虛擬角色的版權歸屬與保護問題,從而為我國同人作品角色版權領域的司法實踐和運用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同人作品;虛擬角色;版權歸屬
一、同人作品概述
同人一詞來自日語的“どうじん”(doujin),原本指有著相同志向、愛好的人們、同好。時過境遷,現在“同人”不僅指這些趣味相投的人,還指這些人根據其共同之愛好為背景所進行的二次創作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同人作品。在同人作品中語境含義為:“將漫畫、動畫、小說、游戲、電影、電視劇等各類作品擁護者以該作品為基礎進行二次創作所形成的與原作品有顯著差別的新作品。現代同人作品的取材范圍已經擴大到包含漫畫、電子游戲等諸多領域。同人作品的產生是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而誕生的一個新興產品。由此可見其包含了網絡文學最基本的特性,即發表作品的自由隨意性和作品創作主體的廣泛性,就是作者的準入門檻低,還有發表方式的便利性,除了上述網絡作品共有的三個特點之外,同人作品還具有自身獨特的性質,也是其名稱之來源,即借名創作之特點,也就是通過對其他作品中背景人物的移植和再創作。這個特性使得同人作品受到原作忠實粉絲喜愛的同時也會伴隨許多法律問題。
二、同人作品相關法律問題
同人作品的出現成為原著版權人與商標權利人的特殊法律問題。部分同人作品可能會侵犯原作的一些知識產權。雖然從市場侵害程度上看其損害不如盜版行為那么明顯,但同人文作品出現是在原作品和出版市場中強行擠入的另一方,可以說一方面從原作中汲取創作材料和靈感,另一方面又有借用原作之勢開辟市場之嫌疑。長遠上看,可能會對原作作品的相關利益造成損害。因此便不難理解為何大部分原著作者都不愿意自己作品成為同人作者的再創作對象,這種借勢的“搭便車行為”筆者認為可以看作細菌與宿主的關系,沒有原著作品的成功推廣與銷售基礎,同人作品就沒有生存基礎,但并非所有細菌都是對宿主有害的,對此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比如說一類原著作者我們稱之為“閉合型”,即對同人作品持敵對態度。例如《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另一類作者則對同人文作品沒有敵意,對同人作品持默許與寬容的態度,此類作者稱之為“開放型”,例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
版權法上,作者享有兩方面權利,即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是指與權利人的人格相聯系的權利,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等。其保護力度相對較大。無論是演繹同人還是非演繹同人作品,都會涉及是否侵犯原作品作者署名權的問題。而演繹同人由于其與原作的高粘合性則使得這個問題更加尖銳。財產權是指能夠給版權人帶來經濟利益的權利,最為典型的就是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一般來說,作者需要依靠對作品的合法持有來謀求經濟上的利益。同人作品的出版和發行,由于其創作背景與原作的關聯性強,加之原作龐大的粉絲基礎和市場影響力,應當會迅速占領一定市場份額,但是否會對原作品的既得利益產生影響則不能一概而論,而應當根據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另外,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超過這個期限,其著作權便進入公有領域,成為人類共同的財產,任何人可以自由使用。因此,如果是對已經進入公共財產領域的作品進行的相關同人作品創作,是不會存在版權財產權上的侵權問題的。
三、同人作品版權保護建議
同人作品的出現,對于現代知識產權規范來說是一個新的問題。大部分國家的版權立法及各國的版權司法實踐中都明確規定了具備獨創性的作品才能受到保護。而由于同人作品的創作特點,借用+創作的模式使得其獨創性很難界定大小。知識產權制度是為了保護人們的獨創性的知識結晶而產生的,從中體現了人們對于智力勞動成果的充分尊重還有對于智力成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規范和維護。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作品可以說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前人的思想結晶,文化建設的發展也正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同人作品實際上體現了一種社會共享,表現的是廣大書迷或影迷的需求,從某方面說是社會對于某個作品的需求性的體現。這樣看來,同人作品所擁有的版權應當指對其除去利用原作品中核心部分以外的、具有再創作的獨創性的表達方式的那部分,而屬于原作品的部分則應當歸屬原作品權利人所有。將版權保護體現于作品之中的創造性勞動成果,這是符合版權保護的基本理念的。筆者認為同人作品獲得版權保護應當在以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同時規范小說的創作意圖,其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具有一定的獨創性。(2)涉及原作核心內容如基本故事背景和世界構架情況下應當獲得原作人許可。(3)除非原作版權人特別聲明不需要署名外,同人作者應該在作品中標明其所涉及原作信息的來源與作者的名字。只有滿足以上條件,同人作者才對原作中不屬于原作品的、有創造性的部分擁有版權,同人小說才可以獲得版權法的保護。
【參考文獻】
[1]現代同人小說知識產權沖突問題研究_黃穎.經濟師2006(7)
[2]虛構角色版權保護問題研究_劉國龍魏芳.知識產權2017(3)
[3]蘇微希.同人文化之源流于臺灣同人活動發展概要[R]
作者簡介:王劭旸(1992-),男,漢族,山西太原人,學生,法學在讀碩士,就讀院校:山西財經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