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溪
【摘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作為我們實踐的指導理論,是正確而且向上的。他隨時隨地都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設計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本源與馬克思主義的本源有異曲同工之妙。并且是和而不同的概念,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還是藝術設計的方法論無疑都是源于自然與生活,并與之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和作用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藝術設計;哲學;和而不同
一、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與藝術設計
1.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縱觀哲學史,從亞里士多德的《工具論》到弗蘭西斯·培根的《新工具》、笛卡爾的《方法談》、唐德的“純粹理性判斷”、黑格爾的《邏輯學》、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阿多爾諾的《否定的辯證法》以及費耶阿本德的《反對方法》,都涉及了方法論的研究。對于馬克思的方法論而言,我們其實并不陌生,無論是高中還是現在,我們都在不停探索著。
在分析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這里,在“最初”的意義上,圍繞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作為工具性的方法是具體的分析哲學的方法;而作為理論形態層面的方法則包括:功能解釋和方法論的個人主義;不僅如此,在分析思維下對辯證法和整體主義的拒斥以及對功能解釋和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推崇,構成分析馬克思主義重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致思路徑。這三者相互區別而又結合在同一理論之中,共同規約著分析馬克思主義進行重建的工作,構成了分析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不同層次。因此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一個集合體。
2.藝術設計方法論
相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而言,設計的方法論并不是出于某種主義而言的,他是相對于馬克思主義這種面積而言的點的存在,他是由不同的點發散式的方法論。在藝術設計方法論之中,一方面根據出發點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種的設計的方法論,劃定了各種的設計方向。例如交互設計、感官設計、未來設計等等。
另一方面,根據設計界的內部性質來分,又分為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設計等。他又是從點到面的一種不可割裂的交叉與聯系。所有的設計最終都會轉化成商品進行售賣,這又是設計與繪畫的最大的區別,其實這從本質上講就是哲學的價值的方法論,因此設計方法論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有相關性的。
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與藝術設計方法論的和而不同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與藝術設計方法論看似是沒有關聯性的,但是從根本上講這兩者是和而不同的關系。就“設計”本身而言,什么是設計,設計是“設”和“計”的集合體。從“設計”的詞根源來講“設”意味著創造創新,“計”就是規劃,安排,技術。從根本上說都是人類有目的地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從哲學上這算是形而上學的哲學理論。每一個設計的創新與產生都是有其自己的根源,都有著內部與外部的聯系,哲學上分析問題都是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追其根源,以避免錯誤的發生。設計上的哲學也是如此,設計師想要研究和創新一款產品,并不能只從產品的本身進行分析,也得從產品的結構和性能的方面進行研究設計,才能設計出服務于大眾的好設計。
但是藝術設計的方法論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又有不同的地方。就日本的設計大師原研哉的設計來講,每當我們談及原研哉的設計理念時,總會談及到“白”、“觸知”和“容納性”。在《設計中的設計》這本書里,原研哉從RE-DESIGN展覽、世博會等多個具體場所中的具體設計作品入手,集中討論、闡述了他的設計美學,不僅是從生活中的細微處著手以及功能實用優先于設計,還有對本土和傳統設計美學的重視。這就是原研哉設計中的方法論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是原研哉設計之中的“禪宗”的概念。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中所講的“禪宗”,是一種宗教的信仰,就像佛教,道教一樣,是一種于中國傳統哲學上的精神是一致的,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進化,尤其是儒家的發展,這是一種馬克思主義中源論。但是原研哉所講的設計理論雖說也是一種精神的概念,但是是一種日本的禪學,日本的禪宗美學所提倡的是一種富有生命氣息的簡樸自律之美。
虛空”是禪宗美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原研哉設計理念的核心。其思想來源于老子“有無相生”的觀點,天地萬物,有無相互轉換。禪宗的“虛空”體現在設計上即強調設計對象具有無限的包容性,給予接收者發揮其想象的廣闊空間,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感知力與理解力。雖然說原研哉的設計哲學有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相似之處,但原研哉的這種“無中生有”是唯物主義并不承認的,甚至是認為是一種詭辯論和虛無主義。但是這兩者并不都是錯的,只是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方法論理解,是一種“和而不同”的理念。
結論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的學習,使得我在專業的過程中,之前存在的一些個人偏見和觀點都有效得到了解決,想要具備在藝術設計的學術研究中更深層次和高水平的思想境界都應當最基本的掌握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所引導我們大家針對自己所學的藝術設計這個專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因此無論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還是設計方法論,都是基于當下社會,為當下社會以及人類的美好發展而產生的,都是當下最先進的科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