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學反思各種思想活動及其思想成果中的“理論思維的不自覺的和無條件的前提”——“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而不是具體地研究各種“存在”的運動規律??茖W的邏輯是實現“思維和存在”的統一的邏輯,哲學的邏輯是反思“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的邏輯。哲學的邏輯使科學的邏輯成為哲學反思的對象。在哲學的反思中,實現了哲學與科學的邏輯溝通。
【關鍵詞】哲學;科學;常識;反思;時代精神
常識、哲學和科學是人把握世界的三個概念框架。常識具有經驗性、表象性、有限性和非批判性等特征,哲學則具有超驗性、概念性、無限性和可批判性等特征。其實科學也具有超驗性、概念性、無限性和可批判性等特征。從根本上看,科學和哲學是理論思維,或者說概念思維的兩種基本方式,而常識則是一種依附于經驗的表象思維方式。所以,科學概念和哲學概念都是對常識概念的超越。
既然科學和哲學都是理論思維,那就要想理論是什么。諸如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理論是“指概念、原理的體系,是系統化了的理性知識”等定義僅僅著眼于理論作為知識的體系性,難以表達作為理論的科學和哲學的深刻內涵,因而也難以把科學和哲學同常識真正地區別開來。也就是說理論是超越于經驗的概念、原理的體系,是系統化了的理性知識。在這個層次上看哲學與常識的關系,就是一種反思關系。
一、哲學對常識的反思關系
常識是人們對其自身及其生存環境形成的最普遍的認識,而哲學反思卻跳出了經驗常識的禁錮,去追問經驗事實何以可能。通過反思經驗常識來將經驗事實概念化。反思對常識的超越主要體現在:一是,常識是經驗性的,而反思是超驗性的。經驗是常識的來源,而哲學是超越經驗對象的知識,它通過反思的思維維度揭示了經驗事實的本質和規律,這種普遍必然性的揭示是超越經驗對象并用于解釋經驗對象的知識。哲學以反思作為思想維度,將“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當做重大的基本問題來研究。這是在超越經驗層面上去反思“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二是,常識思維是表象性的,而哲學思維是概念性的?;诮涷炇聦嵉某WR論證可能是荒唐可笑的,但在概念邏輯中命題往往是成立的。這也就說明了常識是在表象思維的層面上去論證經驗,而哲學是以概念的方式超越經驗事實去反思常識。三是,常識具有有限性,而哲學具有無限性。人的認識和經驗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總是有限的,因此依附于經驗的常識也具有有限性。但哲學是超越于經驗之上的,它具有無限性。四是,常識不具有批判性,而哲學的思維恰恰是批判思維。哲學思維總是在追問經驗事實存在和成立的條件和依據,它具有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二、哲學對科學的反思關系
因為哲學和科學都是理論的基本方式,所以理論的一些特征都是二者具備的,這是兩者的共性。比如理論具有四種功能:解釋性功能、規范性功能、批判性功能和理想性功能;理論具有三重基本內涵:一,由一系列概念、范疇和原理構成的知識體系;二,蘊含著構成這種知識體系及其相應世界圖景的思維方式;三,規范著人們的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所以,哲學和科學都是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和價值規范的統一。作為理論的科學和哲學,是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概念邏輯體系
科學和哲學的相似性在于,兩者都是運用概念的邏輯去把握世界、描述世界和解釋世界,于是就不斷出現新的“困惑”和問題,正是這些“困惑”,推動科學思維和哲學思維不斷超越常識思維。
科學和哲學分化,也直接體現在哲學對自身要求的變化。古希臘的時代,科學和哲學差別并不明顯,各種各樣的知識都包容在“哲學”之中,這時的哲學努力區別于其他知識,亞里士多德定義哲學為“尋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學術,更明確地確認了哲學是全部知識的基礎的基本理念。
哲學對科學的反思主要體現在:一是,對科學活動的基礎進行反思??茖W活動的基礎要進行觀察實驗、數據分析、歸納推理等環節而形成對表象經驗的知識和對某一領域規律的認識。而哲學就是要對這些科學基礎進行反思去找到科學活動背后的根據、條件和本質,將個別認識上升為普遍規律。二是,對科學研究成果的反思。人類通過科學活動獲得對自然、社會和思維規律性和普遍性的把握和認識。通過反思的方式,這些科學認識又會成為哲學新的理論內容,哲學對科學的反思和超越在這一過程中得以實現,與此同時,哲學在反思中也實現了自我超越。三是,對科學發展的邏輯進行反思??茖W發展史就是思維和存在的統一在規律層面上不斷深化和擴展的歷史,也是人類認識活動不斷推進的發展史。哲學反思科學發展的意義、邏輯規律和理論形態,實現了對人類認識發展史的把握和對人類科學發展的變革和升華。
哲學并不是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大的普適性的知識,自科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哲學就不能把自己認為是世界所有知識智慧的總和了。孫正聿先生認為強化哲學的科學性,也就是哲學的“科學化”,盡管這是現代哲學的一種趨勢,但科學并不是唯一有意義的活動方式,我們哲學沒必要隨科學的大流,努力把自己打扮成科學的樣子。哲學應該繼續表征世界對人的存在和發展的意義,哲學并非是科學的延伸,而是對科學的超越,因此應該跳出哲學與科學的二元關系,重新理解二者關系,重新理解哲學。
【參考文獻】
[1]簡明哲學通論[M],孫正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
[2]形而上學的歷史命運及其與科學的關系[D].雷良.2002.
作者簡介:馬瑞(1994-),新疆伊犁人,中央民族大學2013級哲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