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家都知道這是場游戲,但難道你就不玩了嗎?

2017-06-09 13:08:52高寒凝王玉玊肖映萱韓思琪林品邵燕君
花城 2017年6期

高寒凝 王玉玊 肖映萱 韓思琪 林品 邵燕君

主持人

邵燕君(北大中文系副教授)

參與者

高寒凝(北大中文系博士生)

王玉玊(北大中文系博士生)

肖映萱(北大中文系博士生)

韓思琪(北大藝術學院博士生)

林 品(北大中文系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教師)

邵燕君(以下簡稱邵):“愛豆(idol,即偶像)文化”是近年來一種發展迅速、席卷深遠的流行文化。如果將觀察的視野局限在中國大陸,我們或許可以暫且把它界定為一種青少年亞文化。說暫且,是因為這個邊界正在不斷被打破——現在“飯(Fan)愛豆”的粉絲基本是青少年,但也有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入坑”(比如,“親媽粉”里就有不少做了媽媽的女性)。更重要的是,很多粉絲并不認為“飯愛豆”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會被拋棄的行為。如果她/他們步入中老年后還不“脫飯”,那么,愛豆文化就可能伴隨第一批粉絲的成年而成為一種成年文化(在愛豆文化的發源地日本,它已經是一種覆蓋全年齡層的主流文化)。此外,愛豆文化雖然是一種亞文化,但它本身就內在于資本的邏輯中,并且也很快被編織進政治動員的文化策略中。2017年以來,“小鮮肉”愛豆擔綱春晚,擔綱主旋律影片(如《建軍大業》),與“小粉紅”(網絡中以“愛國”“三觀正”自命的少女粉絲群體)口中“祖國才是大本命”“祖國面前無愛豆”的口號呼應,演繹成一種或可戲稱為“愛豆愛國主義”的新形態。而愛豆文化本身,也確實蘊含著政治能量,如韓國民眾在抗議前總統樸槿惠的示威游行中,就借用了不少飯圈活動的組織形式。另外,由于飯愛豆的粉絲大都為女性,愛豆文化在中國又生長于相對隔離的網絡部落空間,因而,和“女性向”文化一樣,蘊含著性別革命的力量。當然,這里的女性主義又與消費主義天然扭結在一起。

以上種種,構成了愛豆文化豐富的討論議題。飯愛豆可不是追星那么簡單的事。往淺了說,這是一種新型的流行文化形式;往深了說,人類的情感模式、生活模式、家庭結構模式等都在此發生著重要變化。

這次參加討論的幾位資深粉絲都是北大非常優秀的博士研究生,她/他們的品貌才華本身是對一些刻板印象(比如粉絲都是“腦殘粉”)的“打臉”。

邵:最初聽到“飯(Fan)愛豆”這個說法時,我以為不過就是追星,這個我們年輕時都干過,沒什么稀奇。直到有一天我聽你們說到粉絲飯愛豆的三部曲——“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我才覺得,事情有點不一樣了。

在討論前,先請介紹一下你們的“粉籍”,可以用粉圈行話說,但請解釋一下,免得我們聽不懂。

高寒凝(以下簡稱高):我是中國香港唱跳歌手、演員陳偉霆的純粉(除他之外不粉任何別的偶像)。也可以說我是一名“女皇”,“女皇”指的就是陳偉霆的粉絲。這個粉絲名來源于他早年的一首宣揚平權思想、為“剩女”群體發聲的歌曲《女皇》。

王玉玊(以下簡稱王):我是J家飯(日本杰尼斯偶像事務所粉絲),A團團飯黃擔(杰尼斯事務所旗下男子偶像團體嵐ARASHI的粉絲,其中最喜歡的是成員二宮和也,因為二宮和也的應援色為黃色,所以其粉絲稱為黃擔)。

肖映萱(以下簡稱肖):我是韓國偶像團體東方神起的粉絲,用圈內話說就是紅家仙后——紅色是東方神起的應援色,仙后是東方神起粉絲群體的代稱。

韓思琪(以下簡稱韓):我的偶像是內地青年男演員、歌手吳亦凡,所以,我是“梅格妮”(吳亦凡粉絲的稱呼,意為“每個你”,源于吳亦凡在官方微博上對粉絲說的一句話:“我喜歡你,每個你!”)。

林品(以下簡稱林):我的偶像是足球明星C羅(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嚴格來說,C羅其實并不是新近偶像工業打造的“愛豆”,而是在更早形成的文化—體育—娛樂產業中通過個人事業成功而贏得社會聲望的“偶像”/“明星”。說起“粉籍”,我除了是C羅球迷之外,還是一位資深“哈迷”,也就是《哈利波特》這個“超級IP”的愛好者。不過,我主要的粉絲行為是閱讀和消費《哈利波特》系列的各種媒介載體的文本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周邊產品,同時與其他“哈迷同好”參與官方(出版社,電影發行方)組織的粉絲活動,開展各式各樣的同人活動,并且在“哈迷圈”中交流交友。這些粉絲行為與愛豆文化中的粉絲行為雖然有著相通之處,但是如果仔細分辨的話,我感覺還是不盡相同。

邵:一讓你們說圈內話,就差點被你們的黑話砸死。不過,這正說明了,愛豆粉絲文化已經形成了多么復雜繁茂的生態。

愛豆文化的核心心理機制

邵:你們五位的愛豆可謂來自五湖四海:日本、韓國、香港、大陸。歐美。不過,正像林品所說,他的愛豆的打造方式以及他飯愛豆的方式都相對傳統,比較符合西方粉絲文化研究范疇,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方式。而近年來對中國青年產生巨大影響的則是日韓愛豆機制,它和歐美的偶像工業有什么不同嗎?

高:愛豆文化相對來說還是在東亞比較發達。歐美不像日韓的流行工業體系那樣,將愛豆作為一個獨立的職業,明確地與專業歌手、演員區分開來。也就是說,你可以不是一個好演員,不是一個好歌手,但可以是一個好愛豆。

邵:為什么一個人不是好演員,不是一個好歌手,但可以是一個好愛豆?這正是我們這些“大人們”不理解的地方。

高:這也確實是飯愛豆和以往粉絲追星的不同。傳統粉絲文化的核心心理機制,基本是“自我投射、自戀”與“親密關系、性關系想象”這兩重心理機制的混合。前者愛豆文化也有,即將愛豆的成功視作自己的成功從而獲得滿足感(可以稱之為“事業粉”),常見于林品這樣的球迷粉絲群體。但是,后者,亦即滿足粉絲對于親密關系和性關系的想象,更是偶像產業的基本功能。

以往的明星甚至文化名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扮演著“大眾情人”的角色,但他們大都是被動的,愛豆們卻是主動承擔這一身份,并將其職業化。在偶像產業內部,存在著一套完善的fan service(粉絲福利)體系,如用手指比心形,在粉絲見面會時主動向粉絲表白、說情話等等。嫻熟運用這一套話語體系,正是愛豆的基本職業素養(專業的歌手、演員倘若不具備這種素養,一般不會被指責為不專業,愛豆則不然),這一切都被用以固化粉絲心中“我正在和我的愛豆戀愛”的想象(一般稱之為“女友粉”)。當然這里的親密關系并不只局限于戀愛關系,母子、母女式的養成關系也常見于愛豆和粉絲之間(一般稱之為“親媽粉”)。

一句話,愛豆更在意的是與粉絲建立想象性的親密關系。

愛豆是怎樣養成的?

邵:我知道粉絲分為各種“粉”,都是怎么劃分的?

高:比較主流的類別有我之前提到的“親媽粉”“女友粉”等等,甚至還有男偶像的“男友粉”。“女友粉”之前解釋得比較充分了。“親媽粉”就是把愛豆當做自己的孩子,有守望他成長、養成的快感。比如,TFBOYS的粉絲中就有一部分是“親媽粉”。

肖:團體的話還有“唯粉”(只飯團體里的一個愛豆)“團粉”(飯全團的愛豆)“CP粉”(飯有CP,即配對關系的愛豆)之分。

邵:不同的“親媽粉”會不會支持不同的人,會不會進行比拼?

高:當然會,舉一個生日應援的例子。TFBOYS(中國青少年偶像團體,由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三人組合,2013年8月出道)王俊凱過生日的時候,粉絲在重慶地鐵3號線車廂上、美國時代廣場和冰島等地投放了生日應援廣告;王源過生日的時候,粉絲包下10架飛機,布置成王源生日主題,并在鳥巢投放廣告;易烊千璽的粉絲則為他購買了游輪、私人訂制熱氣球和英國的一處莊園。

邵:當年,在《超級女聲》播放的時候,那時候的粉絲有沒有“親媽粉”這種稱呼?

高:李宇春的粉絲最初可能還是“自我投射”類的比較多,因為她平民偶像的成長經歷很能令年輕女孩代入。當然也有部分李宇春粉絲對她抱有某種親密關系或者是情欲的想象。這些在楊玲老師的專著《轉型時代的娛樂狂歡——超女粉絲與大眾文化消費》里都有談到。

事實上,在粉絲圈內部,具體到某個粉絲個體身上,這兩種心理機制是不能嚴格區分開來的,它可能以不同比例摻雜在一起。比如,王俊凱剛剛考上了北電,這當然是很優秀的。在粉絲心目中,可能一方面存在自我投射,即王俊凱考上北電就仿佛是自己考上北電,但也必然有“親媽粉”會抱著自己親生兒子考上了北電一般的驕傲之情。

TFBOYS算是非常標準的“養成系”愛豆,粉絲很容易對他們產生守望成長的認同感。在這個過程中,粉絲當然也為愛豆付出了很多。他們為自己的粉絲行為付費,購買他們代言的產品、雜志,支持他們的影視作品。并且在網絡上制造討論熱度,在新媒體時代,這些熱度和流量是真正的真金白銀。

從貼吧時代到微博時代

邵:2005年超女的時候好像就是這樣啊,那時的真金白銀是一條條短信投票。

韓:是的,我覺得這里除了表達對自己愛豆的支持,還有一個更隱蔽的原因是為自己理想的人生狀態投票,對愛豆的投票是對自己或許未能達成的“理想”的支持態度。這種心態尤其適用于平民偶像,聚眾之力成就一人,偶像既被看做是這一群人的代表,也是粉絲們加在自身上的一個名片式標簽。

邵:是否可以說“超女模式”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中國內地粉絲圈的組織形式、活動方式?

高:可以。雖然說在超女之后還是老一套,但也有一個不可不提的變化,就是2014年大數據分析正式在國內的影視圈、娛樂工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邵:偶像打造模式的變化與媒介變革關系大嗎?

高:《超女》時期當然以貼吧為主要平臺,這算是國內粉絲文化的草創期了。很長一段時間,貼吧都是國內飯愛豆最主要的平臺。后來,2009年到2010年的時候,微博出現了,貼吧本身也因為種種原因衰落了,優質的資源開始流向微博。微博也就逐漸取代貼吧成了最主流的追星平臺。而且新浪有門戶網和新聞的底子在,比起貼吧,它更加大眾化,更加主流也更有整合性。

韓:微博出現之后,偶像與粉絲之間的互動更深入、更日常化。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最近微博新上線的“微博故事”功能。鹿晗6月23日隨手拍攝一段朝陽門公園進出站視頻,馬上就成為首個評論過萬的微博故事視頻。這種介于短視頻與直播之間的形態,雖然很像是國外社交媒體Instagram的Stories(故事功能)的翻版,但其攜帶的閱后即焚的即時感、半私密感、圈子文化,我認為都在一定的程度上重新塑造、定義著明星、愛豆與粉絲間的親密感。與此同時,愛豆們也會根據社交網絡上的動向而調整自己的路線。

隱身于網絡部落里的“偶像工業帝國”

邵:談到現在新出來的偶像,即使他們在飯圈里面很有名,很有商業價值,甚至有了自己的粉絲帝國,但還是有很多人對他們不太了解,這跟當年的全民偶像例如香港的四大天王很不一樣。比如說鹿晗粉有多少,一般人是不知道的。這個愛豆帝國對于主流人群好像悄悄存在的一樣。

高:鹿晗的核心粉絲,按照微博超級話題的數據,應該是幾百萬起步的。現如今鹿晗不需要天天出現在電視里,也不需要被所有人熟知,他的商業價值依然可以得到證明。這個證據就是他超高的網絡數據,是幾百萬核心粉絲不斷在網絡上分享他的信息,帶來的肉眼可見的巨大流量。與傳統偶像明星通過影視、報紙這類“廣播”渠道得到曝光不同,網絡一方面無比廣大,但粉絲圈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部落,如果不刻意觀察,就很難得知他們的存在,但他們制造出的流量,又可以被輕易計算出來。

邵:我挺想問一句,鹿晗為什么那么火?

高:鹿晗曾經是韓國非常火的組合EXO的主唱、主舞和門面擔當之一,經常在團隊表演里站中間的位置。這意味著在韓國成熟的偶像工業當中,他有了最好的資源,最大的曝光。一方面,因為他是中國人,方便拓寬海外市場;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資質的確出眾,那張臉更經得起推敲,因此才會在眾多練習生當中,被老板選中。當然可能還有很多我們無法得知的復雜考量在里面。

肖:并且,SM公司一般在一個階段會主推一個男團,從最早的H.O.T、神話,到東方神起、Super Junior,接著就是EXO,最近最新的是防彈少年團。鹿晗的先例是韓庚,韓庚是Super Junior的前成員,在韓國積累了名氣,他回來的時候是接著SJ和韓流在整個東南亞最鼎盛時期的影響力,所以即使他當時在國內的知名度并不太廣,但卻能支撐他直接進電影圈,直接拿最好的資源。除了鹿晗,EXO的其他三位中國成員也是類似的道理。

韓:EXO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成立的時候就看準了中國的市場,分EXO-M(中),EXO-K(韓)兩個組合活動,專輯也是分韓國版和中國版,同時發行的。而中國的MV當中,基本上是中國藝人站在前面。在組合時的人氣也為他回國后的發展,積累了一大批先在粉絲。當然回國后,鹿晗也圈了一大批不喜歡韓系的粉絲。

肖:一個團里,成員站哪個位置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顏面擔當才會站最中間,其他的隊長、舞蹈擔當、rap(說唱)擔當都有固定的位置,這也涉及到整個團隊資源的分配關系,“站位”是很重要的。

邵:這個資源順序是資方決定的?

高:大部分是。但有一個不太一樣的例子是AKB48總選舉。選舉的選票隨CD附贈,買了CD的粉絲才有投票權(一張CD大約折合人民幣50元),得票最多的愛豆,才能在下一個單曲MV里面站到中間。

邵:這個有意思,這就是把原本屬于資本的權力讓渡給粉絲了。

萌的是人格還是人設?

邵:要深入理解愛豆文化,我們需要界定一個重要概念——“人設”。你們萌的是愛豆的真實人格還是人設?

肖:愛豆組合能夠達成的最佳結果,就是每個成員都有一個人設,有一個獨立的小故事。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衍生相關的周邊,賣給粉絲。

高:其實這些都是數據庫(依據東浩紀數據庫消費的理論)里諸多萌屬性堆疊而成人設。因為如果你粉一個專業演員或歌手,那么只要他的業務能力和才能過關就足夠了,你不需要知道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但對于一個愛豆,粉絲必須要知道他的基本性格,他大概是什么樣的人,否則你無從想象與他的親密關系是何種形態。正因如此,人設就成為了一個愛豆得以立足的根本。

林:而且理想狀況是,每個成員的故事不能重疊,團隊里的不同成員是負責主攻不同的細分市場的。與此同時,成員與成員之間還要有特定的互動關系,比如,CP、團隊愛,等等。

韓:是的,像韓國SM公司打造一個偶像組合時,就會設定一個世界觀、講一個故事,把每個成員設定一種超能力,如EXO出道時每個成員都設定了一種超能力,鹿晗的專屬技能就是:精神控制,這個技能與組合成員KAI的瞬間移動相對。

邵:如果說,人格,就是這個人確確實實是這樣,那么,人設怎么與它區別?

高:人設一定是精心打造出來的,可以吸引某個固定的受眾群體的,能夠讓粉絲喜歡,讓他們花錢的。比如,最近比較流行的老干部、禁欲系人設,就滿足了剛剛涉足粉絲圈的一批高知、高收入女性的需求。對一個專業的愛豆來說,他做的所有事情,各種各樣的行為舉止,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他符合人設的要求。唯其如此,他的核心粉絲才能感到滿意,持續為他付費。

林:每一位真實的個體其實都會比他展現出來的那個人設更加復雜,人設就是把你的人格當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側面拎出來,然后將其純化、放大。

高:對,專業的偶像組合的打造模式就是這樣的。偶像在出道之前,公司會去了解他,然后給他設計一套人設,包括在公眾面前應該怎么表現,如何跟隊友互動等等。當然,官方設定有時候也會崩。此外如果偶像的經紀公司,對他之前的職業規劃感到不滿意,也會對人設進行調整。因為所謂的人設,可能在某個時期的市場環境當中受歡迎,但過幾年之后,也許就不流行了,這時候就會換一個人設。最經典的例子,可能是近幾年諸多女藝人(比如劉亦菲、劉濤)忽然開始走“老公”路線,打造中性人設吸引審美取向較為開放的高端粉絲,盡管她們出道的時候,或是仙女或是賢妻的形象。

韓:所以說人設更像是愛豆戴上的一層具有象征性作用的面具,有時因為影響力巨大,他們或許還要失去做自己的權利。而相對的,粉絲則是戴上粉絲濾鏡,對愛豆的行為選擇性的接受和進行闡釋。

邵:那么飯愛豆的時候,你們是在飯他們的人設?

韓:我是。我相信自己是在通過人設飯愛豆,比如努力、篤定、勇氣。更進一步說,還會飯他的“反差萌”,像吳亦凡外表是高冷人設,再多了解后就會發現他是一個身體不協調、偶爾犯蠢的鄰家小哥哥,這種帶有張力的類似反轉屬性的設定會讓他形象更立體,也會讓他更有“人性”,這也是一個不斷確定邊界的過程。我甚至一直相信:明星與粉絲之間的關系有時是一種“交換幻覺”和“相互誤會”。

肖:我不是。幾乎每個偶像在出道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官方定位的,紅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們就可以開始稍微“放飛自我”,展現自己的形象了。會有一個自我形象跟人設的,可以說是“分離”,也可以說是“融合”的過程,地位穩固了之后演自己就好了。

東方神起出道時成員年紀都很小(16~18歲),不僅對攝像頭不熟悉,整個偶像工業也還不成熟,只能以相對保守的讓大眾更容易接受的人設來出道,而當人設需要改動的時候,也可以自圓其說了,把它解釋成是他們隨著成長而發生的自然的變化。后來就越來越接近他們本來的性格了,比如沈昌珉,由當年的賣萌少年,變成了現在的肌肉男,高冷又毒舌。可以說我們家已經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固定形象了,從初代愛豆,到鼎盛狀態,再到后面無所謂人設,他們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高:我自認為不是在飯人設。因為陳偉霆還是很特殊的,他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偶像工業的產物。雖然他出身香港,又是以偶像組合藝人出道,但是那個組合實在是不紅,公司不會費工夫為他們精心設計、維護人設(維護人設需要大量公關成本)。而且他的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處在一個“不紅”的狀態里,我粉上他之后去翻他過往的一些資料,他籍籍無名時的為人處世和紅了之后并無差異。

王:有人設都是事實,但是跟現實不完全一樣。前面這些都是非常特殊的狀態,跟一般的飯愛豆不同。偶像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實就是人設,連緋聞都是跟人設相一致的。我們家,非常安心地相信,偶像會一輩子演人設,除非他突然有一天從J家辭職,否則人設就不會崩。這是偶像的基本的敬業精神。

邵:從迷人格到飯人設,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如果說,我喜歡的是人設的話,其實是,主權在我,是我喜歡這一類的人,如果你不擔當這個人設,我可以換一個人。而按照古典愛情的模式,我剛開始也可能喜歡人設,就是聚光燈之下恰好閃現的那部分,而我因為一個人設愛上這個人之后,無論他變成什么,我還是愛,這個人和我就連接在了一起。

把人格和人設分開,在文學上可以稱為“元敘事”——原來,只有上帝,或者只有作者才能夠知道——而現在大家都看透了內部,都知道這其實是個故事,但我們還是會選擇相信,選擇喜歡。在這里,確實可以看到網絡時代一種本質上的民主性質,人民群眾在行使消費者權利的意義上當家作主了。這個當家,首先是當自己精神的家。當年我們追星的時候,正是因為沒有像人格——人設這樣清晰的概念界限,所以會有很多人自殺、殺人。

高:對,就是因為我覺得你崩壞了,而我又在你身上投射了太多,你對我造成了傷害,所以我要把這個已經崩壞了的你干掉。這樣的事件出現過不少。比如約翰·列儂被粉絲所殺的事件。

大家都知道這是場游戲,但難道你就不玩了嗎?

邵:現在的粉絲是怎么看待愛豆的人設呢?知道是人設,還能那么入迷嗎?

王:其實,不光愛豆有人設,粉絲也有人設,一個人會用自己的粉絲人設去愛愛豆人設,而他同時有清醒的自我,知道這一切是假的。粉絲圈有三個切忌,就是:傾家蕩產、真情實感、啥事都管。真情實感,是因為當粉絲作為粉絲人設的時候,她/他是真誠地愛著愛豆的,而她/他同時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自我,知道這一切是假的,隨時從中退出來,不能用我的全部去愛。這就是讓粉絲有一個保護機制。啥事都管,指的是戀愛禁止,以及對偶像的事業指手畫腳等。

高:粉圈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其實大家都知道追星是場游戲,但難道這樣,你就不玩了嗎? 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個游戲,但是我們還在玩。

邵:我覺得飯愛豆,特別適合獨身社會。不但安全、穩定,還自由,選擇權全在自己身上,完全可以自我控制,而且你沒有任何受傷害的可能性。

韓:是的。我們常說,飯愛豆就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是渴了你去花錢買一瓶水,飯愛豆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自然的一件事。我選擇、我付出(付費),而“隨時離開/改變”的選項也握在我的手里,我是可以掌握主動權的,就更有安全感。特別的關注、時間和金錢上的投入,滿足的或許是我關于親密關系想象,或是我成就他的保護性心態,但一定是暗合了我的某種深層次的需求,從心理機制到情感機制。

肖:而且飯愛豆與戀愛也并非不相容。愛豆和戀愛其實很像,而且一般屬于一見鐘情,只要不斷有新的資料被生產、被發現,不斷滿足和產生你的新欲望點,你就會一直被吸引。現在媒體信息這么發達,只要你在網上一天,就能繼續接收這些資料。

王:愛豆受到的所有的訓練都是為了讓人愛你。比如,山下智久,他毫無演技,而所有他主演的電視劇中的角色,都是按照他的人設設置的,所以他演得非常好,基本上每個他演的電視劇都會火。他一輩子演好一個角色,就是他自己,那也夠了。不過,國內有些小鮮肉,連演好自己的人設這個也做不到。

邵:所以我們整個生活在數據庫化,是技術意義上的虛擬現實。

愛豆:粉絲消費權利的提示物

邵:本來我也一直覺得,愛豆文化是用商業機制打造人格神。上帝死了,我們造出一些愛神來代替他,替他指引我,關愛我。但在你們看來,似乎不是這樣?

王:不,愛豆不是神。愛豆魅力的重要來源,是我能想象他和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他是和我一樣的普通人,而他如此的優秀。如果是神的話,前提必須是和我異質的存在,所以他才是偉大的。

韓:是的,愛豆存在的價值,是他如此優秀,而他的存在,讓我有動力想成為更好的人,和他一起進步、共同成長。這種心態可能與現在流行的陪伴型偶像更接近。

高:而且愛豆一定是有肉體,并且那個肉體是有性吸引力的,所以他們才會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說,性吸引力,是比較基礎的,是覆蓋面最廣的。愛豆也經常被粉絲像神一樣供著,但是這個神其實是隨時可以被粉絲罷黜的。

偶像工業越是發展到后期,像是日本那種成熟的商業機制,推出來的愛豆越是普通,從顏值到才藝都沒有格外突出之處,給人一種“鄰家”的感覺。只有這樣,粉絲、資本(運營方)才能在偶像工業的生產中分別掌握至高的話語權。粉絲不支持你,你就無法成為愛豆,這是偶像工業內部逐漸生成發展著的邏輯。當下的偶像工業,可以說是將粉絲權利最大化的商業機制,粉絲在一定意義上是股東,粉絲的消費權利具有一定的眾籌資本權力的性質。愛豆們其實是粉絲,也即消費者權利—眾籌資本權力的提示物。

女性戀愛模式的逆轉

邵:如果說,飯愛豆和戀愛很像,這種模仿的戀愛關系是什么樣子的呢?

林:我覺得這是在獨身時代、新媒體時代形成的新型的親密關系。雖然這種親密關系與一般意義上的戀愛關系存在著可替代性,但這二者之間還是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的,所以很難稱之為一種“模仿”。

邵:愛豆文化跟性別革命有直接的聯系嗎?

高:在《粉絲文化讀本》那本書里面,有一篇文章叫《我為披頭士狂》,就認為披頭士所掀起的追星狂潮,是女權運動前夕出現的一場性革命。1950年代之前的美國,還是很保守,但披頭士的出現為持有傳統性別觀、婚戀觀的年輕女性提供了新的性選擇的可能。他們的外形是披著長發的,雌雄莫辨的,他們在挑戰既有的擇偶觀和性想象。文章里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表述的(原文中是形容貓王,但其實可以通用):他們是年輕女孩們正在展現出的權利和性欲的提示物。如果沒有年輕女孩們(或者別的任何粉絲群體)傾注她們的愛慕和熱情,愛豆們無法獲得任何地位與名聲。所以具體到現在的男愛豆們,他們自身的存在,提示的就是年輕女孩們越發強大的欲望和權利,所以直男看到他們才會那么厭惡。

邵:也就是說傳統愛戀中男女的權力秩序發生了逆轉,這個逆轉的關鍵點在哪里?女孩兒們擁有了什么,使你們的欲望模式改變了?

肖:以我的個人經驗,我沒有辦法從任何現實生活中的戀愛關系中找到安全感,找到一個能提供安全感的對象,概率實在很低,與其期待一件這么難的事情,還不如自己做,還更容易一些。于是我漸漸變成了我想要的那個男朋友,情感模式也變得更想去呵護我想要呵護的人。

當然,原本的男女的戀愛模式,對于絕大多數的“三次元”的人來說,還是生效的。他們的快感模式是在傳統的愛情邏輯里的,那一套的快感和萌點,我還是能接收和理解的,并不是說完全無效。只是,我需要轉換一下身份,把自己重新變成那個需要由別人提供安全感的人,才能接受那個情感模式。

王:飯愛豆,最重要的是我們關懷他,我們并不在乎他關不關懷我。而愛豆關懷的是他想象的屏幕前冠以粉絲之名的總體,并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

韓:以前追星,總幻想著明星會愛上自己。這也太瑪麗蘇了吧!愛豆怎么可能愛上你呢?我們的情感滿足來源于主動地給予愛,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愛。

高:所以如今在女性粉絲中間,也出現了某種與以往的瑪麗蘇式性幻想完全相反的想象。簡要說來就是將男性偶像視為性客體,幻想他們是瑪麗蘇式的被動接受愛慕追捧的對象。而男偶像的女粉絲們,則以此為基礎,完成了某種性主體的自我建構與自我賦權。

邵:這里確實在悄悄發生著一場非常內在的性別革命,至少這種發生在潛意識里的反轉正在為現實中的變革奠定心理基礎,試煉方法,積蓄能量。我很想知道,對于女性這種情感模式的根本性變化,傳統的直男們怎么看?

李強(北大中文系博士生):現代人分群分化得很厲害,我們現在討論的情況還是小圈子的,所以,現實威脅并不迫近。其實,傳統戀愛關系給男性造成的物質和精神上的負擔也很大。現實壓力這么大,我覺得男女平權是對男性最大的解放。

吉云飛(北大中文系博士生):要問我最直接的感受,四個字:如釋重負。

邵:謝謝你們的如釋重負,看來有了愛豆,女性不但解放了自己,還解放了全人類!最后,原諒我的老生常談,對于愛豆文化,你們覺得存在著什么弊端?或者,面對主流文化的諸多誤解,你們最想自辯的是什么?

王:說到弊端的話,現在有一個傾向是所謂“飯圈邏輯”在各個網絡亞文化圈中蔓延,其中有一些內容我覺得是比較負面的,比如說以過激的態度反對任何文化資源的網絡免費共享(飯圈稱之為反“白嫖”),再比如說習慣于以不同社群間的敵對、罵戰來確立自身社群認同,極大降低了不同社群間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高:我做一點自辯吧。可能看完這篇討論的人,會產生一種印象,那就是參與討論的這些“粉絲”們都是粉圈里極少數的所謂“理智粉”。而構成飯圈主體的,仍然是“腦殘粉”們。但我并不覺得“理智粉”和“腦殘粉”是截然區隔開來的兩類人,他們本質上共享著同一種行為邏輯,盡管從表象上看來有瘋狂和理智的區別,那也只是粉絲個體間性格和智識差異造成的。我想我們談論這些,用意并不是把自己從“腦殘粉”里摘出來,以“理智粉”自矜,而恰恰是一種自我確認“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分子”。

(統稿:韓思琪;整理:金恩惠)

責任編輯 杜小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91成人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www.亚洲一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18禁|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色亚洲成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亚洲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va|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九色91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黄色精品|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午夜啪啪网|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18在线|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五月婷婷丁香色| 亚洲小视频网站|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91在线播放国产| 91青青在线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精品|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69视频国产|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网久久综合|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日本午夜影院| 亚洲a免费| 亚洲免费黄色网|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精品第页|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噜噜噜久久|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