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萍
說起讓女兒刷牙呀,我就頭大,外加頭疼!那丫頭簡直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該怎樣還怎樣。好話鼓勵過、手把手教過,甚至“武力強制”過,先好話后武力混合嘗試過,刷牙歌啟發過……可是收效甚微。
每到刷牙時間,看似拿著牙刷,擠上牙膏的小丫頭挺像一回事。可如果你去現場視察,就會明白,她的刷牙歷程是多么艱難,是多么能挑戰一個當媽媽的耐心。她刷一下,停下來,刷一下,停下來……一會兒看看牙刷,一會兒瞅瞅杯子,一會兒摸摸牙刷把兒,一會兒劃拉劃拉牙刷毛……總之,她刷牙的程序很有規律,很“注重細節”。
我看著心急,恨不得替她刷。我敲敲某個東西,讓它發出聲音,提醒小丫頭,刷牙!刷牙!我還時不時催她,快點刷吧!你看看都幾點了……可等我把家務忙完了,想著這已經是給刷一百遍牙的時間了,該刷好了吧。可是,你看看,你看看,她真的能把人氣死!人家優哉游哉,外甥打燈籠——照舊,還在玩。
既然讓她自己刷牙不能自律,那我就進行監督吧!于是,我就當起了“陪刷”。她再刷牙的時,我就站在她旁邊,看著她。不給她邊刷邊玩的機會。我像個指揮官指揮著:“刷左邊!刷右邊!刷上邊!刷下邊……”
陪刷的日子里,我像復讀機,每天早晚到了時間就打開。好在我這個復讀機還出了一點效果,雖然女兒刷牙是推一下走一步,可是節省了很多時間。起碼我有時間和她交流刷牙的感受,而不像以前,刷完牙,墻上的時鐘就告訴我必須立馬讓她關燈睡覺。
現在我會問:“刷刷牙,嘴里舒服嗎?”
她會笑笑說,“舒服!”
我又說:“不刷牙睡覺什么感受啊?”
她會說:“不刷牙,牙齒像戴了鋼盔,可難受了。”
就這樣,我陪刷一天,她的口腔就舒服一天。于是,她心里也知道刷牙好了。這不,有一次,她爸爸感冒了,晚上沒刷牙就睡了,她還把爸爸喊起來,說:“刷刷牙,嘴里才舒服。”
雖然陪刷很累,但看到孩子有進步,還是很欣慰。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我決定還是讓她自己鍛煉。不過我可不是大撒把一點不管哦。在她自己鍛煉的時光里,我想了好幾個方法,把它們靈活運用,讓女兒在刷牙上更上一層樓。這些方法可以讓她心甘情愿地去刷牙,而不是讓她感覺自己在為我刷牙。
例如,我會用大家常用的夸獎法,不過是提前夸獎:“俺小閨女自己刷得可好了,刷一個口氣清新,讓媽媽聞聞!”這樣,她一般會好好刷牙,刷完就會跑到我身邊問,媽媽,聞聞口氣清新不?然后,還讓全家挨個聞聞。然后,她就驕傲得像個得勝的將軍。
當然她也會有偷懶不想刷的時候。這種情況我就說:“明天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如果你一張嘴臭烘烘的,食物就被熏得臭烘烘。”這個方法也管用,面對美食的誘惑,大人還上鉤呢,何況是孩子。
其他的方法,就是我獨創的刷牙兒歌和刷牙故事,這些是我用心想出的辦法,對她來說很新穎,也特別管用。她在快樂中不知不覺中就把牙刷好了。最大的收益是,促進了母女和諧、讓孩子養成了好習慣,也成為她成長的美好溫暖的回憶。